中國戲曲是壹種高度綜合的民族藝術。這種綜合性不僅表現在它融匯各個藝術門類(諸如舞蹈,雜技等),而且還體現在它精湛深厚的表演藝術上。各種不同的藝術因素與表演藝術緊密結合,通過演員的表演實現戲曲的全部功能。
(2)虛擬性
虛擬性是戲曲反映生活的基本手法。它是指以演員的表演,用壹種變形的方式來比擬現實環境或對象,借以表現生活。中國戲曲的虛擬性首先表現為對舞臺時間和空間處理的靈活性方面,所謂“三五步行遍天下,六七人百萬雄兵”“頃刻間千秋事業,方丈地萬裏江山”,這就突破了西方歌劇的“三壹律”與“第四堵墻”的局限。
其次是在具體的舞臺氣氛調度和演員對某些生活動作的模擬方面,諸如刮風下雨,穿針引線,等等,更集中、更鮮明地體現出戲曲虛擬性特色。戲曲臉譜也是壹種虛擬方式。
中國戲曲的虛擬性,既是戲曲舞臺簡陋、舞美技術落後的局限性帶來的結果,也是而且主要是追求神似、以形寫神的民族傳統美學思想積澱的產物。這是壹種美的創造。它極大地解放了作家、舞臺藝術家的創造力和觀眾的藝術想象力,從而使戲曲的審美價值獲得了極大的提高。
(3)程式性
程式是戲曲反映生活的表現形式。它是指對生活動作的規範化、舞蹈化表演並被重復使用。程式直接或間接來源於生活,但它又是按照壹定的規範對生活經過提煉、概括、美化而形成的。此中凝聚著古往今來藝術家們的心血,它又成為新壹代演員進行藝術再創造的起點,因而戲曲表演藝術才得以代代相傳。優秀的藝術家能夠突破程式的某些局限,創造出自己具有個性化的規範藝術。程式是壹種美的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