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學生在校表現:記錄學生在學校的學習成績、行為習慣、學科興趣、課外活動參與情況等。例如,可以提到學生在某個學科上的表現,是否有明顯的進步或需要改進的地方。
2、學生家庭環境:描述學生的家庭背景、家長的職業、家庭氛圍等,這些信息有助於理解學生的成長環境和可能影響其學習的因素。
3、家校溝通:記錄與家長的交流情況,包括家長對學生學習的態度、對學校教育的看法、對教師教學的建議等。同時,也可以記錄教師對家長的建議和支持請求。
4、學生在家表現:了解學生在家中的學習情況、生活習慣、與家人的互動等。這有助於教師更全面地了解學生,並在必要時給予適當的指導。
5、家長的期望和擔憂:記錄家長對學生未來發展的期望,以及他們對學生目前狀況的擔憂。這有助於教師在教學中更好地關註和支持學生。
6、家訪總結和計劃:基於家訪的觀察和交流,總結學生的整體情況,並制定後續的教育計劃或家校合作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