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羊補牢》是壹個中國古代寓言故事。故事情節簡單有趣,都把深刻的道理寄寓在短小的故事之中,故事濃縮成了壹個常用的成語,給人啟發與教育。
? 這個故事講的是壹位養羊人第壹次丟羊後,街坊叫他修羊圈、堵窟窿,養羊人認為羊已經丟了,不用修羊圈;第二天他又丟了羊,才後悔沒有聽街坊的勸告,於是趕快動手把窟窿堵上,把羊圈修好。從此,他的羊再也沒有丟過。這則寓言告訴我們:壹個人做錯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見,認真改正,就不算晚。
教學目標
1、認識“亡、牢、則”等生字,會寫“亡、牢、鉆”等八個生字,會寫“亡羊補牢、勸告”等4個詞語。
2、朗讀課文,能用自己的話說出“亡羊補牢”這個成語的意思。
3、比較句子的不同,能體會詞語“趕緊”在句子中的作用。
壹、導課(由“亡”字導入)
? 孩子們,上課之前呢,我們先來猜壹猜這是什麽字?出示“亡”指示字,黃色部分是壹只手,但這不是壹只普通的手,而是壹個戰士的手。戰士手上拿著壹個盾甲,準備幹什麽呢?(征戰)可敵軍太多,打不過敵軍,就要用手上的盾甲掩護自己逃離。在逃亡過程中,會丟失自己的國土,就是亡國,甚至連自己的生命也會丟失,就是死亡,這就是“亡”字。
? 我們再來看壹個字(出示牢象形字)從前,有個人養了很多牛,他壹個人看不過來呀,怎麽辦呢?他圍了壹個大大的欄圈,把牛都關在裏面,這個字呢就是“牢”,就是關牲畜的欄圈,關犯人的地方就是“監牢”我們要把學習的知識記牢,就是“牢固”後來有了關犯人的監獄這層意思。
?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壹個和這兩個字字有關的寓言故事《亡羊補牢》。
二、初讀課文,感知。
1、檢測讀文(師正音)其他同學邊聽邊標出自然段,並思考:在這個故事中,“亡”是死亡還是丟失呢?
(標自然段,理解“亡羊”)
2、讀完課文,我們知道了“亡羊”的意思是(指名答:羊丟失了)
三、品讀課文,理解內容。
1、現在請大家自讀課文,想壹想文中的養養人丟了幾次羊?為什麽會丟羊呢?請用橫線劃出。
2、有些同學已經找到了,那妳來說壹說養羊人壹***丟了幾次羊?(兩次)第壹次丟羊的原因是什麽?(指名回答,課件出示)板書:羊圈破了個窟窿。(板書,理解窟窿)
3、我們再來讀壹讀第壹次丟羊的原因。
過渡:養羊人第壹次丟羊是因為羊圈破了,如果是妳,妳發現自己的羊圈破了個窟窿,妳會怎麽做?(修補羊圈)
4、那麽文中的養羊人第壹次丟了羊以後又是怎麽做的呢?
5、這個時候壹個好心的街坊路過,看到羊圈破了個窟窿,是怎麽勸說他的?(課件出示,指名讀)街坊是懷著怎樣的心情勸說養羊人的?哪個詞看出街坊的著急?
師引讀:現在妳們就是他的街坊,來勸勸他。街坊(著急、擔心、關心)地勸他說……(朗讀指導)
6、好心的街坊如此為他著急,給他想辦法,而養羊人的表現呢?誰來做養羊人讀壹讀他的話。(指名讀)這個養羊人說的話是什麽意思呢?妳能將他的話換個說法嗎?(羊已經丟了,不用修羊圈了。)
這個養羊人,自己的養丟了,他傷心嗎?(傷心)他沈浸在自己丟羊的悲傷中,根本沒有意識到這個窟窿的危害,還壹副不以為然的樣子。我們壹起來讀(體會養羊人意識不到不修羊圈帶來的危害,朗讀指導)
思辨:這個時候,養羊人如果修了羊圈,會怎麽樣?不修羊圈會怎麽樣?(生自由發言)
7、下面我們來分角色朗讀壹下他和街坊的對話。
8、就因為他不聽街坊的勸告,沒有意識到窟窿的危害性,所以第二天早上——引讀(出示:他去放羊,發現羊又少了壹只。)這是養羊人第幾次丟羊?從哪個字可以看出?(又)
9、那麽兩次丟羊後,養羊人現在的心情怎麽樣?用文中的壹個詞來說(後悔),理解“後悔”,知道錯了後,他心裏怎麽想的呢?(心想:現在修還不晚)
他又是怎麽做的呢?(對比讀養羊人的做法,從“趕緊”壹詞體會養羊人行動之迅速)
10、現在“窟窿”終於被結結實實地堵上了,羊再也沒有丟過了。此時,妳想對這個養羊人說些什麽呢?(生自由發言)
11、《亡羊補牢》的故事到這裏就結束了,現在妳用自己的話來說壹說亡羊補牢這個成語的意思。(釋題意:羊丟失了,再去修補羊圈)我們再來回顧壹下這個故事(出示內容,補空)那麽,妳從這個故事中明白了什麽道理呢?
(生自由答,師歸納寓意)
? 像這樣通過壹個簡短的故事,表達壹個深刻的道理就是寓言故事,我們今天學習的《亡羊補牢》就是壹個寓言故事。
四、聯系生活,體會寓意
? 其實在我們身邊也有很多類似亡羊補牢的事,老師給大家舉兩個類似的事。(寫字姿勢、未完成作業……)
五、課堂總結
? 犯了錯誤並不可怕,只要我們能像《亡羊補牢》中的養羊人壹樣,知錯就改,就不算晚。所以人們經常會說:“亡羊補牢,為時不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