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註重知識的發生過程。
具體來講,壹節好的數學課,教師應十分關註學生的學習過程,向學生展示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學生的親身體驗和感知有利於獲得感性經驗,從而實現其認識的內化,促成理解力和判斷力的發展,學生正是通過擺弄學具獲得關於客體的表象,進而上升為理性認識。教師要盡量給予學生更多的操作實踐機會,提供豐富的材料,使學生可以親自進行實驗,體驗成功和失敗。而這恰好是我們許多農村教師容易忽略的地方,只註意向學生傳授知識結果,卻沒讓學生感受知識發生的過程。所以學生在離開了教師的引導之後無法學習,導致學生的終身學習能力下降,沒有創新意識。比如,我在講正比例函數的性質時,讓學生通過自己畫出的函數圖象,同桌之間找出圖象的異同點,同桌之前相互討論之後,爭先恐後的回答。(在這個過程中,不要求回答問題的每個學生完全回答正確。)師說:相同點就是正比例函數的***性,然後老師提出疑問:都是正比例函數,為什麽會有不同的地方呢?是妳們畫錯了嗎?還是有什麽因素決定了這些不同點呢?學生慢慢發現:是由比例系數K決定的。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充分感受了正比例函數的性質發生的過程,也學會了尋找事物的***性和差異性,終身難忘。
二、註重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曾經有老師無數次問過我壹個相同的問題,如何才能使學生壹節課的註意力都在課堂上呢?我的回答很簡單,想盡壹切辦法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而在這個問題上我認為要做好以下兩點:
1、導入新課時引發學習興趣。導人新課是壹節課的重要環節,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壹半",教學的導入就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調,第壹個音定準了,就為整個演奏或歌唱奠定了基礎。好的導入能集中學生的註意力,引起學生的認知沖突,打破學生的心理平衡,使學生很快進入學習狀態。為此,我經常從教材的特點出發,通過組織有趣的小遊戲,講述生動的小故事,或提出壹個激起思維的數學問題等方法導入新課。
2、講授新課時保持學習興趣。老師如果想將學生的註意力壹節課都吸引到課堂上,首先老師自己對這節課、對學生的回答要有很高的興趣。具體的做法,老師的語言要富有激情,有抑揚頓挫,要有煽動性。學生回答問題時,要有認真傾聽的樣子,教態要大方自然,到了最佳狀態還會手舞足蹈,忘我的境界。反之,老師上課語言低沈,兩手插在口袋裏,怎樣吸引學生的註意力,如何讓學生在整堂課保持高的興趣呢?總之,要想感動別人必先感動自己。
三、盡量避免“華而不實"。
記得剛畢業那會兒,在深圳壹所學校教書,觀摩過許多優質課,所以我就帶著那股對教學的熱情講了壹節公開課,內容是五年級的《小數點的移動》,我將整節課編成了壹個故事,在上課的時候感覺棒極了,學生們也聽的津津有味,教學氛圍極好,但這節課上完之後,發現學生在做練習時,根本沒有掌握到本節課的知識點,最後評課時老師們才點出這節課偏離了教學目標和重難點。後來幾年,我也聽了些公開課,也發現了許多老師有類似的毛病。如:為了讓這節課有“亮點”,多了些沒得必要的東西,占用課堂大量時間,教學內容無法完成;為了討論而討論;將課件設計的太過“漂亮”,而吸引走了學生的註意力,教學效果甚不理想等等。所以,我越來越覺得上課少搞點花架子,還是務實點好。
四、更加註重課堂生成。
很多老師為了上壹節有“表演"性質的公開課,絞盡腦汁,甚至將上課需要提得問題也提前和學生對好點子,害怕在課堂上出壹點亂子。而我認為大大地沒有這個必要,雖然我們在備課時,是要多多地關註課堂預設,想好學生在每壹個環節的完成情況,但我認為要是在上公開課時,發生壹點小小的意外情況,老師能及時適當地把它處理到位,那就更能體現授課教師的水平和能力了,我想,那將是這節課最大的亮點。所以我認為,預設誠可貴,生成價跟高。
總之,公開課並沒有大家想象的那麽難搞,只要我們每天每節課都能用真心去對待,用百分之壹百的努力去對待,那樣每節課都是公開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