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孔子姓名的由來
孔子是神國公孫嘉的後代,公孫嘉字孔文。我國古人有的以祖先的“字”為姓,如魯公子牙字叔,他的孫子就叫叔得臣。孔子也是近這種方式為姓的。故姓孔。
為什麽人們叫孔子為“孔老二”呢?
原來,孔子的父親叔梁紇,是魯國的壹個將軍,他原有九個女兒和壹個兒子。這僅有的壹個兒子是個瘸子。在當時男尊女卑的情況下,叔梁紇當然很不滿意。
於是,他就和妻子壹起到曲阜東南的尼丘山求天神另賜壹子。後來,果然又生下了孔子,敘梁紇以為這是在尼丘山上求來的,就給他取名為孔丘,字仲尼。
“仲”字是排行,表示“第二”的意思,因為孔子是叔梁紇的第二個兒子,所以人們又叫孔子為“孔老二”。
2、李白名字的由來
相傳李白到七歲時還沒有正式的名字。原因是他在“抓周”時,抓了《詩經》這本書,這不但喜壞了他父親,而且也難壞了他父親。
他想:如果兒子長大成了詩人,若沒有壹個叫得響的好名字豈不遺憾?於是,越往詩人的名聲方面想,越發對兒子取名之事慎之又慎了,故此壹拖多年沒有定名。
這年春天,李白壹家在家院中遊玩,他父親想作壹首春日的七絕詩,有意考考兒子的本事。他詠了兩句“春風送暖百花開,迎春綻金它先來”後就說:
“後面的詩句我想不出來了,由妳們母子二人續上吧。”
李白的母親想了壹會道:“火燒杏林紅霞落”,她的話音剛落,李白就用手指李樹,脫白說道:“李花怒放壹樹白。”他父親聽後,連聲叫好,忽然心裏壹動:這句詩的頭壹個字不正是自家的姓嗎?這最後壹個“白”字不正說出了李花聖潔高雅嗎?
於是,他當即決定兒子的名字就叫李白。
3、金聖嘆名字的由來
金聖嘆,是明末清初的文學評論家,曾批改《水滸》、《西廂》。他為人幽默風趣,史稱“狂傲有奇氣”,終因“笑廟案”被殺。
金聖嘆,本姓張,字若采,明亡後改為人瑞,字聖嘆,說起他的改名,還有壹段傳說:有壹次,他和壹群秀才、監生到“文廟”祭孔。
大典方畢,那群平日斯文溫順的莘莘學子,突然都伸手去搶供桌上的豬肉和饅頭,醜態百出。因為當時儒生們信壹種邪說,誰搶到祭孔的大肥肉和饅頭,誰就會中舉、高升、做大官、得肥缺。
張若采見狀,即興賦打油詩壹首,給以辛辣的諷刺:天晚祭祀了,忽然鬧吵吵,祭肉爭肥瘦,饅頭搶大少,顏回低頭笑,子路把腳跳,夫子喟然嘆:“在陳我絕糧,未見此餓殍!”
從此以後,他就改姓金,名人瑞,字聖嘆了。“金”者,偶像之所謂金身也;“聖嘆”者,孔子為之嘆息也。
4、“許三本”名字的由來
許作梅,字景說,號傅嚴,新鄉縣西元豐人,終年五十七歲。是新鄉縣明朝六大京官之壹(郭尚書、張兵部、許三本、梁都堂、張、馬二娘娘)。
他自幼聰敏多學,崇禎九年中舉人,十三年成進士,官居禦史。明亡後,隱居蘇門山。清,順治二年被詔入京,因其直言敢諫,彈劾不避權貴,奏五十余疏,件件皆得禦筆落朱,十壹年官升太仆寺少卿。
壹天,第壹本奏了《水患疏》,當時,山洪河水壹齊暴發,新、輝、獲、淇、汲、溫、武陟與修武壹片汪洋。
各城四門土屯,水浮於橋,連朝廷的紅文官道也得駕舟而行。第二本奏了《遺民疏》,揭發了兵部尚書王永吉、刑部侍郎襲鼎孽假報災情的罪惡。
他正在宮院裏為水患沈思徘徊,忽聽背後有人譏諷地說:“許大人,今天可無本再奏了吧?”許作梅擡頭壹看,竟是壹位趨炎附勢、嗜欲成癖的太監,見他袍帽不端、絳帶俱露,喝道:“我三本不奏別人,單奏妳奉君不洗塵!”(太監閹割之後,每次面君必洗禮更衣)說畢,就牽衣挽袖地將太監拖至殿上。
皇帝感其事無巨細,有他大能威鎮朝綱,敕封許作梅不論大小事壹天可奏三本。從此,“許三本”的名字就傳開了。
5、曹雪芹名字的由來
《紅樓夢》作者的號為什麽叫“雪芹”?壹說是他性嗜酒喜吃,家道衰落後,經常自已烹調肴饌,他最拿手和最喜愛吃的壹道菜就是“雪底芹芽”。
所謂“雪底芹芽”,早在宋代以前就有了,是用冬雪掩蓋下的芹菜嫩芽,炒鳩肉絲而成。據說這樣用雪底芹芽炒出的名菜,實在清淡鮮美。曹取“雪底芹芽”中的雪芹二字為號,大概就是這個緣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