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壹段時間,電影《那些年,我們壹起追的女孩》壹陣熱播,相信大多人感覺裏更多的是熟悉,是重溫,甚至會大聲說,“我們也曾經擁有過,那樣的美好……”
但是為什麽只有九把刀把青春那種獨有的美好定格了下來了呢?也許我們會懷念,卻從來不會想到這種懷念再現時原來可以如此動人心扉。難道只因我們曾經都擁有過?
每壹個人都是特別的,每壹個人都擁有著獨屬於他自己的個性與張揚,並因如此,每壹個人才是他自己而非別人。但是在這個愈來愈崇尚喧囂與繁華的世界裏,我們卻往往忽略了平凡甚至卑微的自己心靈中閃過的微光,白白地將它舍棄。而事實上,正是那些在自己看來不值壹提的東西確實多年以後別人對妳的懷念。壹如從前的我自己。
那時的我,性格內向,喜歡文學類的讀物,喜歡在劄記本上寫東西,喜歡發呆與冥想……唯獨不喜歡跟人說話,確切地說應該是害怕與人接觸。青春期女孩的世界裏彌漫著童話般的美好,壹切都是那麽晶瑩剔透,而現實中的自己就相對卑微的多。因此,往往會害怕遭到拒絕。也許只是別人不經意的壹句話,壹個眼神,我都會在意好久。
就這樣,我的高中生活都快要結束的時候,同學們之間突然壹下變得親近起來,好像壹切都在高考前發生了某種升華,我們都好像在瞬間長大了許多……我們敞開心扉表達我們自己,或者誠懇地對某個人說因為他,我的高中生活才充滿了精彩。總之,壹切都變得釋然和美好,仿佛每個人都在努力的抓住即將逝去的青春與美好。
也就在這時,我和朋友調侃,我的高中生活都沒有異性的介入,青春期可算是壹片空白啊!多少有點遺憾!“才不是呢?”她說,“妳可是唯壹讓我們班所有男生傾慕的女生啊!”我頓時傻眼了,不管怎樣,要是我早知道自己得到了莫大的肯定(那可是壹班自視甚高的才子們啊),那麽我的高中生活也就不會像我自己臆想中那麽糟了啊,那麽我也就不會總是躲在自己的角落裏,只是欣賞別人的精彩了……
這個讓我傻眼的“真相”固然讓我遺憾不已,但更多的是讓我的人生從此有了很大的轉變。壹個人只要做好他自己,不要用自己心中的種種揣測和臆想去妄下評判而讓自己變得卑微,那麽樂觀而積極的人生便接踵而來,生命中的種種美好也將綻放。
固守真實的自我
人生往往會有很多次機會去領略成功,而我們卻壹次次與之失之交臂,最終我們才在天才的作品中發現那曾經是自己失落的光輝;感嘆之余,我們不禁捫心自問,是我們站的太高了麽?我們在壹次次的與成功失之交臂的時候我們從天才的身上看到,我們應該固守真實的自我,我們才能走得更遠。
陶淵明
在蘇軾的詩裏,有儒有道有禪,有這樣的壹段對陶公的評價:“欲仕則仕,不以仕為高,欲隱則隱,不以隱為高。”這是蘇軾評價陶潛時說的,做官時,陶公沒有把自己當做稀世的珍珠;歸隱時,自然泥土的傾向撲鼻而來,我喜歡陶公的泰然自若,他珍惜著自己身上那份固有的光輝,在珍惜之余他也將自己千古流傳,而我們感嘆的不僅僅是對陶公文采的欣然向往,更多的是對陶公壹直固守珍惜著自己身上的那份微光,我們在這份微光裏找到了真實的五柳先生,也嗅到了陶公給我們留下的散發著幾千年不斷的幽香。
蘇軾
我們往往會在蘇軾的“我欲乘風歸去,惟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中,感受到了蘇軾的那份執著,那份信念,那份豪情壯誌;在追求真實自我的過程中,他壹直在固守著自己的那份微光,那份執著,那份泰然自若,喜歡讀蘇軾的詩,不僅僅是因為在文壇上叱咤風雲的名聲,也不僅僅是他那樣的千古豪情,而是喜歡他的那份執著,他那份對自己精神的壹種固守,他沒有在茫茫的人海中失去自己最珍貴的,所以他成就了自我。
這個過程中我們慢慢地領略到了原來偉人的成功不僅僅是因為他們是天才,而是在人生之初,他們固守了屬於自己的那份微光,那麽執著,那份光輝。
李白
在唐朝的文壇上叱咤風雲的青蓮居士,他成就了唐朝的文學,也成就了壹代浪漫的詩風,他感嘆蜀道之難的艱辛,在那份豪情中他將自己的那份真實表現的壹覽無遺,將自己的真實展露的如水晶般的晶瑩,他在這份豪情中慢慢的掌握好了光輝,慢慢的找到了真實的自我,我慢慢開始領略到原來人生是需要勇氣去面對的,我們是需要知道什麽才是最重要的,我們需要珍惜我們生命那些點點微光,因為正是這些點點的微光才造就了真實的自我,讓我們固守真實的自我吧,在歷史的長河中也留下我們光輝的壹筆。
他們不斷的向我們詮釋著我們需要好好的珍惜著生命中的微光,正是這些微光我們才能慢慢的在這個繁瑣的世俗生活中保證真實的自我,我們才能慢慢的領悟到生命中的真諦,那些微光,慢慢的成為了點綴我們成功的光環。我們不斷地需要固守真實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