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大全 - 小學四年級下冊數學教學反思

小學四年級下冊數學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作為壹種教學機制,蘊含著深刻的教育信念,這些深層次的教育理念彰顯著教學反思的價值訴求及致力於推動教師專業發展、促進課堂公平的實現和教師智慧的形成。小學四年級下冊數學教學反思怎麽寫?下面我整理了小學四年級下冊數學教學反思範文,供妳參考。

 小學四年級下數學教學反思《小數的產生和意義》

 小數的產生和意義是在三年級?分數的初步認識?和?小數的初步認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本課要求學生明確小數的產生和意義、小數與分數的聯系、掌握小數的計數單位及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進率,從而對小數的概念有更清楚的認識。

 本節課我分三個層次進行教學,首先根據實際生活中的問題?測量長度單位不夠整數厘米、分米或者米時候,怎麽辦讓學生在理解分數意義的基礎上理解小數的產生實質意義,體會分數與小數的聯系。第二步,表現在小數意義的教學中,教材中利用米與分米、厘米、毫米的改寫,讓學生理解小數的意義。設計了?把壹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多少?(1分米)如果用米做單位,每份是多少米呢?能分別用分數、小數表示嗎?(十分之壹),父母是10的分數可以表示成壹位小數,也就是0.1。而我在教學中直接從線段圖入手,從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入手,讓學生在改動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數中來理解分數的意義。從而避免了教材中由於增加了米後意思上表達的不夠清楚。第三層次的教學主要是讓學生通過觀察、討論、將小數計數單位和計數單位之間的進率通過對整數計數單位的復習進行引申。使知識形成壹個完整的知識結構體系。

 通過以上三部分的教學,基本達到了預定的教學目標。

 不足之處表現在由於還沒有完整的學習小數的數位順序表,因此對各個數位上的數有幾個計數單位組成表述不是很清楚,在下節課的學習中要加緊學習和改進。

 小學四年級下數學教學反思《小數的讀法和寫法》

 這節課是在學生已經熟練掌握了整數的讀法以及小數的意義的基礎上來學習的。反思本節課教學,有滿意之處,也有明顯不足。

 較好有以下幾點:1、導入簡潔,開門見山。 ?學習了整數的加讀和寫的方法,現在我

 們壹起來總結壹下整數的讀和寫。今天我們壹起學習小數的讀法和寫法?這樣開題,目的明確,導入簡約。2、認識小數數位順序,是正確讀寫的基礎。首先我讓學生尋找身邊的小數,並把這些真真實實的有意義的小數板書到黑板上,讓學生發現小數的結構特點。當學生發現小數是由小數點將小數分成整數部分和小數部分後,再讓學生由整數的數位順序遷移到小數部分的數位順序,完成了新舊知識的轉化。 3、列舉身邊的小數:學生感興趣的古錢幣的高度、厚度和重量,利用知識遷移,培養學生發現、概括能力。

 但是也有以下幾點不足之處: 小數數位之間的關系有待進壹步講解。對於中等以下的學生,效果不好,需要下課進壹步輔導,關註每壹位學生。另外,關於零的讀和寫個別學生容易出錯,要多加強調。

 小學四年級下數學教學反思《小數的性質》

 小數性質的理解和運用是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在教學本節內容時,我沒有直接出示例1而是先在黑板上寫了1、10和100。提問:它們中間可以什麽符號連接,創設這樣壹個富有啟發性、趣味性、挑戰性的問題情境吸引著學生,引起了他們強烈的探索欲望。他們紛紛開動腦筋、個個躍躍欲試。通過大家的回答和教師的引導不知不覺引入新課的學習,自然流暢。

 接著,讓學生充分在小組內進行交流、討論,發現1分米=10厘米=100毫米這個結論。接著問:怎樣找出0.1米、0.10米、0.100米的長度?同學們馬上進行合作分工,很快得出1 分米=0.1米、10 厘米=0.10米、100 毫米=0.100米。此處我滲透了等量替換思想,學生不難得出0.1 米 0.10 米 0.100 米這三個數是相等的。學生們不僅很快歸納出小數的性質,而且使他們明確了這壹知識的形成過程。

 最後,在練習的時候,列舉了小數的性質經常出現的兩種題型?化簡小數?和?改寫小數的位數?,學生掌握的還不錯。個別的學生還認為末尾只能天上或者去掉壹個零,要加以訂正。

 小學四年級下數學教學反思《小數的大小比較》

 今天教學的內容比較簡單,考慮到班上學生最近學習有點浮躁的事實,我沒有按照書上面的例題設計,而是自己創設了壹個教學情境:去年運動會我們四年級四個班的跳遠平均成績如下......請妳們討論壹下妳們自己比賽的名次先後。由於學生對自己的名次很感興趣,因此迅速的融入了討論的氛圍之中。

 結合四上學習的大數的大小比較,學生們很快的討論出來了小數比較大小的方法:先比較整數部分,再比較小數部分;其中小數部分要從高位開始比較,當相同數位上的數字相同時候,在依次比較低位......方法基本上都能掌握。學生在寫作業時候存在兩個問題:1.對於小數數位不同的時候,由於粗心和搶時間,導致看錯;2.對於數字相同,數字順序改變了的小數大小比較容易犯錯。這兩點讓我思考:學生學到多少知識,很大程度上並不單單取決於學生接受知識能力的大小,很多時候跟學生的學習習慣密切相關,因此,這個是老師不可忽視的問題。

 小學四年級下數學教學反思《小數點移動的規律》

 小數點的移動是這個單元的壹個重難點內容,正好那天學校請來郭老師對我們學校數學教學進行指導,郭老師正好聽了我的這壹節課。聽完郭老師的評課,我受益頗多。

 首先,是解析教材,記得聽郭老師講過兩次話,他都是把解析教材放在首位,由此可見,教師對教材的解析尤為重要。而在這裏,我做的不夠的地方就是:太小看教材知識的難度,學生練習不到位,過少等問題導致課後遺留的問題較大。

 針對郭老師的指點,我對自己這堂課的教學作如下反思:做的比較好的地方是:開課開門見山、聯系實際、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課堂中教師對知識點設計和涉及的面比較廣,對題型和易犯錯的知識點掌握較全面。做得有欠缺的地方有:1.隨著整堂課的進行,老師沒有很好的抓住所有人的註意力,學生參與面不夠(這個也是我教學壹直的弊端);2.學生自我探索、小組學習和獨立思考的時間過短,老師教授的時間過長,這樣不利於學生通過自我學習獲取知識。學習知識的最佳途徑是由學生自己去發現,因為通過學生自己發現的知識,學生理解的最深刻,最容易掌握。老師應該讓學生自己去領會。3.練習不夠,整節課我比較註重學生總結小數點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的規律,而忽略了練習也是不可缺少的壹部分,尤其是缺少小數點向左移或者向右移時候數位不夠時候怎麽辦的練習(應該是在開頭或者末尾添零,添幾個零學生很容易出錯,還有變成整數以後小數點和開頭的零都應該去掉等問題,老師沒有明細)。練習時數學教學不可或缺的壹大部分,以後要加倍重視。

 接下來的壹個課時,是小數點移動規律的反過來運用,也就是根據小數擴大或者縮小相應的倍數(幾分之壹),來判斷小數點移動的情況。學生對這個還比較容易理解,就是根據小數擴大或者縮小相應的倍數(幾分之壹),來對應小數點移動的情況不是很熟練,所以寫起來有些費時,還容易出錯。

 總之,我覺得做老師壹定要充分挖掘和把握自己的角色,不要越俎代庖,也不要太過分手,要做到有的放矢,還真是壹門需要好好研究的學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