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大全 - 嚴復

嚴復

《嚴復》歷史評價與正史事跡,《嚴復》人物故事小傳

嚴復(公元1854—1921年)字又陵,又字幾道,晚號愈野老人,侯官(今福建福州)人。福建船政學堂第壹屆畢業,留學英國海軍學校。曾任北洋水師學堂總辦。甲午戰爭後,提倡新學,反對頑固守舊。曾大量翻譯西方作品。其中《天演論》在學術思想界頗有影響。又能詩文。有《嚴幾道詩文鈔》、《嚴譯名著叢刊》等。

〔正 史〕

嚴復,初名宗光,字又陵,壹字幾道,侯官人。早慧,嗜為文。閩督沈葆楨初創船政,招試英俊,儲海軍將才,得復文,奇之,用冠其曹①,則年十四也。既卒業②,從軍艦練習,周歷南洋、黃海。日本窺臺灣,葆楨奉命籌防,挈之東渡诇敵③,勘測各海口。光緒二年,派赴英國海軍學校肄戰術及炮臺建築諸學,每試輒最。侍郎郭嵩燾使英,賞其才,時引與論析中西學術同異。學成歸,北洋大臣李鴻章方大治海軍,以復總學堂④。二十四年,詔求人才,復被薦,召對稱旨。諭繕所擬⑤萬言書以進,未及用,而政局猝變。越二年,避拳亂⑥南歸。

是時人士漸傾向西人學說。復以為自由、平等、權利諸說,由之未嘗無利,脫靡⑦所折衷,則流蕩放佚,害且不可勝言,常於廣眾中陳之。

復久以海軍積勞敘副將,盡棄去,入貲為同知,累保道員⑧。宣統元年,海軍部立,特授協都統,尋賜文科進士,充學部名詞館總纂,以碩學通儒征為資政院議員。三年,授海軍壹等參謀官。

復殫心著述,於學無所不窺,舉中外治術學理,靡不究極原委,抉其失得,證明而會通之。精歐西文字,所譯書以瑰辭達奧旨。

其《天演論自序》有曰:“仲尼之於六藝也,《易》、《春秋》最嚴。司馬遷曰:‘《易》本隱而之顯,《春秋》推見至隱。’此天下至精之言也。始吾以為‘本隱之顯’者,觀象系辭,以定吉兇而已。‘推見至隱’者,誅意褒貶而已。及觀西人名學,則見其格物致知之事,有內籀之術焉⑨,有外籀之術焉。內籀雲者,察其曲而知其全者也,執其微以會其通者也;外籀雲者,援公理以斷眾事者也,設定數以逆未然者也。是固吾《易》、《春秋》之學也。遷所謂‘本隱之顯’者外籀也,所謂‘推見至隱’者內籀也,二者即物窮理之要術也。夫西學之最為切實,而執其例可以禦蕃變者,名、數、質、力四者之學而已。而吾《易》則名、數以為經,質、力以為律,而合而名之曰《易》。大宇之內,質、力相推,非質無以見力,非力無以呈質。凡力皆‘乾’也,凡質皆‘坤’也。奈端⑩動之例三,其壹曰:‘靜者不自動,動者不自止,動路必直,速率必均。’而《易》則曰:‘乾,其靜也專,其動也直。’有斯賓塞爾者,以天演自然言化,其為天演界說曰:‘翕以合質,辟以出力,始簡易而終雜糅。’而《易》則曰:‘坤,其靜也翕,其動也辟。’至於全力不增減之說,則有自強不息為之先;凡動必復之說,則有消息之義居其始。而‘易不可見,乾坤或幾乎息’之旨,尤與熱力平均、天地乃毀之言相發明也。大抵古書難讀,中國為尤。二千年來,士徇利祿,守闕殘,無獨辟之慮,是以生今日者,乃轉於西學得識古之用焉。”凡復所譯著,獨得精微皆類此。

世謂紓以中文溝通西文,復以西文溝通中文,並稱“林嚴”。辛酉秋,卒,年六十有九。著有《文集》及譯《天演論》、《原富》、《群學肄言》、《穆勒名學》、《法意》、《群己權界論》、《社會通詮》等。

《清史稿·嚴復傳》卷四八六

〔註 釋〕

①用冠其曹:因此把他列為第壹名。曹,群,眾。②卒業:結業。③诇敵:偵察敵情。④總學堂:為學堂總辦。⑤諭繕所擬:命令他繕寫好草擬的萬言書奏上。⑥拳亂:指義和拳運動。⑦脫:倘或;靡:無。⑧道員:清代省以下,府、州以上的行政長官。⑨內籀之術:指歸納推理的思維方法。下文所謂“外籀之術”,則指演繹推理。⑩奈端:牛頓的音譯;動:指運動定律。

〔相關史料〕

嚴又陵哲學大家,人多知之,至其詩才之淵懿,或罕知者。余記其《戊戌八月感事》壹首雲:“求治翻①為罪,明時誤愛才。伏屍名士賤,稱疾詔書哀。燕市天如晦,天南雨又來。臨河鳴犢嘆,莫遣寸心灰。”又《綠珠詞》壹首雲:“情重身難主,淒涼石季倫。明珠三百琲②,空換墜樓人。”蓋哭林晚翠也。

梁啟超《飲冰室詩話》

〔註 釋〕

①翻:反而。②琲(bei):串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