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我和我的祖國》的姊妹片,《我和我的家鄉》壹出來,就被寄予了極大的期望。
事實證明,這部主旋律電影,撐得起觀眾的期望,
甚至超出了我們的預期。
中國電影史上最強導演、影帝、影後集結,今年國慶最強電影非《我和我的家鄉》莫屬!
上座率爆棚!
長假未過半,票房已經10億+,電影***分五5個小故事,觀眾在影院裏,時而笑聲不斷,時而熱淚盈眶,隨著電影的發展,整個人的情緒都被調動,這無疑是壹部十分成功的電影。
《最後壹課》裏,範偉飾演的支教老師範老師,承包了本片最多的淚點。
他患上了阿爾茨海默癥。腦海中最深刻的記憶,停留在幾十年前,他在壹所鄉村學校支教,給孩子們上最後壹課的情形。
那時有多窮呢?村裏是泥濘不堪的小路,教師的屋頂還漏雨,壹邊上課,壹邊還有雞鴨在周圍閑逛。想借個顏料,問遍整個教室,也沒人有。
他在那所學校待了10年,他在這裏揮灑熱血,青春,那是他記憶中,最濃墨重彩的10年,以至於,最後即使失憶了,這壹段記憶,他仍舊清晰如昨。
當他再次回到當年的鄉村,過去與現在的鮮明對比,在老範腦海中形成強烈的沖擊。
壹個人,要有多堅定的信念,多偉大的人格,才甘於在貧瘠荒涼的山村,紮根多年,只為了壹群孩子們的未來。
每壹個心懷大愛的人,都該被善待,每壹個真正為國家建設出過力的人,都應該被我們銘記於心。
《回鄉之路》鄧超飾演的喬樹林,壹出場,他張嘴閉嘴就是上億的項目,儼然壹位成功人士,卻連請客吃飯的幾百塊錢,都拿不出來。
他手機裏滿是催債短信,看起來,是壹個十足的騙子。有人說,他為家鄉治理沙地,捐過20萬。
為什麽壹個曾經成功的商人,會淪落到這般模樣。答案揭曉,他之所以如此落魄,是因為他把所有的精力與金錢,都放在家鄉治沙事業上。
在他們的童年,黃沙彌漫,在外面呼吸壹口,就是壹嘴的沙子。沙塵暴卷起的黃沙,打在教室的玻璃上,清脆作響。他們當時唯壹的願望,就是好好讀書,將來能夠好好建設家鄉。
於是,多年以後,有了經濟能力的喬樹林,回到了家鄉。
為了讓孩子們不再被沙暴困擾,為了讓沙漠重新長滿綠樹,他壹次次帶領鄉民壹起嘗試。
沙漠裏長不出綠樹,那裏的孩子們,也無緣見到蔚藍的天。
這是現在的毛烏素沙漠。
在無數人的努力下,中國4.2萬平方公裏的沙漠,80%已被綠化,即將成為綠洲。
真的,除了偉大和致敬,沒有別的詞可以形容。
《神筆馬亮》沈騰飾演的馬亮,是壹名很有天賦的畫家,也拿到了去國外進修的機會,與此同時,去扶貧的名單上,也有了他的名字。
是繼續深造,去心中的藝術殿堂,還是遵從內心的理想,去建設家鄉?
馬亮選擇了後者。
只因為,他從小生於鄉村,對它有情結,他總想,為家鄉做點什麽。馬亮愛藝術,可他更想,讓更多人脫離貧困,過上更好的生活。即使,他因此錯過了很多陪伴在孕妻身邊的機會。
這段演繹,讓人在大笑之後,又感動到淚流滿面。
壹群小人物的酸甜苦辣,折射了整個家鄉和國家,巨變的過程。
壹部《我和我的家鄉》,刻畫的正是我們的家鄉多年巨變的縮影。
看懂了我們國家的過去、現在、未來,所做的壹切,所付出的努力,妳就能看懂壹個真實的中國。
我很喜歡裏面的壹句臺詞,是喬樹林在接受采訪時所說的。
“您這次回來,為家鄉帶來什麽禮物呢?”
“愛吧,我覺得。”
第壹次看,覺得搞笑,可仔細回味,卻又溫情到想落淚。
如果不是熱愛,不會有人前赴後繼,去建設家鄉。
不是因為愛,不會有人將青春都獻給這片廣袤的土地。
我愛這部電影,是因為裏面的每個小人物,都有自己真實的喜悲,每個普通人,同樣有他的偉大之處。
我們這個民族,對抗過兇狠的敵人,面對過天災的肆虐。很慶幸,在無數次的打擊和困難中,無數個勇敢的中國人,用雙手拼出了個未來。
坐在電影院看這部電影的時候,我感到前所未有的激動和自豪,如果妳有時間,強烈建議妳也看看這部電影,感受壹下這些普通人的平凡和偉大。
這是壹個個普通的平凡人,所創造出來的奇跡。他們就像黑暗中的光,歷經艱辛,所以要給後來者點燈;就像壹塊塊不起眼的基石,卻夯實了整個國家建設的基礎。
我們的國家,我們的家鄉,在歲月的考驗中,自信地向前踏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