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大全 - 《名人傳記》讀後感

《名人傳記》讀後感

看完壹本名著後,相信大家的收獲肯定不少,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後感呢?那麽我們該怎麽去寫讀後感呢?下面是我整理的《名人傳記》讀後感優秀範文(通用4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名人傳記》讀後感1

世上有許許多多轟動全球的名人,他們的成就使人敬仰,

然而,真正在各方面有卓越的成就並且感動人們的“名人”又有多少?這樣壹數,真正震驚世界並震撼人心的名人就大大減少了。

《名人傳記》中的名人大多數都是出身貧寒、在逆境中成長的,他們的堅強是在困境中培養的,比起別的出身高貴、從小嬌生慣養好的同齡人,他們在面對困難是更堅強、更有鬥誌,在面對挑戰時更加有沖勁,在開創事業時更容易成功。他們由於從小在逆境中成長,在克服困難、與命運作鬥爭的同時也會愈發對未來的光明日子充滿希望,為此去奮鬥。

幾乎每壹個名人都是經歷了風風雨雨才走到成功的,他們有的是在生活上遇到挫折,有的則是要面對身體上的殘缺,而有的就是家庭的不幸。

重重困難,卻始終沒有打倒他們,因為他們有壹股韌勁,他們堅強不屈,他們始終懷著“光明將要來臨”的希望。給我最大觸動的名人是海倫61凱勒。

本來天資聰穎的她,可以享受這其樂融融、趣妙無窮的世界,感受所有人的愛,但不幸的是,她發了壹場高燒,以至於失去了聽覺與視覺,與有聲有色的世界完全隔絕。然而,就在她最需要幫助卻最無助的時候,安妮61沙利文老師出現了,從此改變了她壹生的命運。海倫61凱勒成了世界上的壹個奇跡,成了震驚世界並感動人們的名人。

與她對比,我感到慚愧。我也曾經遭受過逆境,可是我卻沒有勇敢面對。我在困難面前退縮,我自暴自棄,甚至曾想過放棄學業,可是媽媽壹直陪伴著我走過那段艱辛歲月,使我在逆境中得到真正成長。

其實名人也是壹個平凡人,他們之所以成為名人,是因為他們在面對困難、艱苦時有著與壹般人不同的心態、在追求自己所熱愛的事業時的所表現出非凡的執著精神罷了。

只要擁有壹顆永不放棄、執著追求直到成功的心,妳也會成為名人!

《名人傳記》讀後感2

居裏夫人,壹個感動了全世界的名字。她樸實的身影,深深地被壹代又壹代的人們所銘記;她激人奮進的故事,也被人們壹遍又壹遍地傳頌。

居裏夫人出生時,她的祖國波蘭正遭受沙俄鐵蹄的蹂躪。知識分子的家庭背景,賦予了她良好的修養和強烈的民族責任感,當然也將知識精英的聰慧和堅韌毫無保留地遺傳給了她。開明和藹的雙親和五個孩子組成了壹個其樂融融的大家庭。盡管沙俄施行嚴厲的殖民統治,但身為小妹的她,還是幸福地度過了短暫的童年時光。

斯可羅多夫斯基夫婦的教育方式很值得我們今人借鑒。他們從未對孩子進行過什麽“啟蒙”,而是放開手腳,讓他們自由玩耍,去盡情地擁抱大自然。居裏夫人壹生熱愛自然、親近自然,想必就是在孩提時代埋下的`種子。父親雖然是壹名頗有才華的理科教師,卻從未刻意引導過孩子的興趣,他甚至不讓小瑪妮雅過早地接觸理科書籍,好讓她在上學後能夠全面地涉獵知識,從而逐漸找到誌趣所向。當然,他對於孩子們的學業還是非常關心,並且要求嚴格的。至於母親,則做出了巨大的犧牲,放棄了女校長的職務,全心全意地相夫教子。在身患重並家境窘迫的情況下,她仍舊若無其事地操持家務,不遺余力地為孩子們營造壹個輕松愉快的家庭氛圍,不讓年幼的他們過早地承受心理負擔。由此,我看到了家庭的意義所在,它不僅是每個人成長的天堂,更是壹個塑造人的殿堂。

後來,為了給姐姐籌措學費,年少的居裏夫人飽嘗了世態炎涼。十七歲那年,她孤身壹人背井離鄉,去外省當家庭教師,壹當就是六年。這六年寄人籬下的生活,讓她逐漸意識到了社會的復雜,人性的復雜。失戀的痛苦經歷,更教會她該如何選擇終生伴侶,如何從本質上去認識壹個人,透析壹個人。這六年的磨難也教會了她如何面對挫折,使她在後來的實驗中敗而不餒,在經歷了風風雨雨後見到了繽紛的彩虹。

而居裏夫婦的結合更是兩顆高尚心靈的碰撞。這碰撞迸發出耀眼的人性光輝。在生活上,他們幾乎毫無要求。但在這兩名學者,對待科學研究卻是異常嚴謹,鍥而不舍,孜孜不倦的。在他們心中,科學是最神聖的,是屬於全人類的。“榮譽”和“財富”在他們面前顯得如此渺小而又微不足道。因此,他們無償地將鐳的提煉方法公諸於世,並把世界上第壹顆純鐳捐獻給了國家,捐獻給了世界。

探求真理沒有捷徑可走,那必將是壹條清貧而又寂寞的漫漫長路。若無足夠的毅力,千萬不要輕易涉足。最可怕的事莫過於知難而退,臨陣脫逃,繼而變成壹個道貌岸然的偽學者。

不僅僅是對於科學而言,對於世上的所有事情,都是沒有付出,就沒有收獲。而在等待收獲的這條漫漫長路上,最重要的就是堅持二字。許多人因為壹點挫折就打退堂鼓,也有人在失敗了幾次後,就拍拍蹭在衣服上的灰後,搖搖頭,退回去了。殊不知或許成功就僅僅離妳是壹步之遙,而妳不願再走了;或許成功就在妳身旁,而妳不願側身尋找;或許成功就在妳頭上,而妳不願擡頭望望。殊不知壹切的或許就在妳回頭返回的那壹刻,灰飛煙滅了。

朋友,不要灰心,不要放棄,成功其實離妳只有壹步之遙。

《名人傳記》讀後感3

在名人傳記中我最敬佩契訶夫這個家喻戶曉的人物了。

契訶夫他出生於壹八六零年壹月二十九日在塔甘羅市,壹九零四年七月十五日他病逝於德國巴登維勒的壹個療養院裏。他的祖先是農奴;祖父在壹八時壹年贖得他本人及家屬的自由。父親經營過壹個雜貨鋪,壹八七六年破產後給人當夥計。契訶夫自幼備嘗人間艱辛,他自己說他“小時候沒有童年生活”。壹八七九年,勤奮的契訶夫憑助學金在莫斯科大學攻讀醫學。壹八八四年絕望後,他在莫斯科近郊開始行醫。這便他有機會接觸農民、填空、官史和教師等各式人物,擴大視野,契訶夫的文學生涯始於壹八八零年。十九世紀八十年代在外圍歷史上是壹個反對勢力猖獗的時期,社會氣息令人窒息,供小市民消閑的滑稽報刊深遠而生。當時契訶夫年紀尚輕,又自於生計,他常用筆名洪特為當年風靡壹時的幽默刑的撰稿,發表了大量無聊的滑稽小品,《平的鏡子》和《謎樣的性格》便是這類故事。但比起專門供小市民消遣解悶的滑稽報刊的眾多撰稿者來說,年輕的契訶夫的目光較銳利,笑聲更健康!

《壹個文官的死》展現了沙皇俄國的戰場強者居高自傲,弱者唯唯喏喏,蛆蟲般的切爾維亞科夫及其奴才這裏正是官場生活的產物。幽默短篇小說《胖子和瘦子》壹開頭寫的是兩個自幼相好的朋友相遇於火車站。擁抱,接吻,熱淚盈眶,這無疑是人之常情。然而,當“做了八年八等文官”的瘦子得知胖子已經是有兩枚星章的三品文官時的他突然臉色發白,縮成壹團,而當胖子從他握別時,他竟然伸出了三個手指頭,全身躬下來鞠躬,寫於壹八八時年的《變色龍》是契訶夫送給後人的壹面鏡子。讀者不難在百余之年的壹些“現代人”“變色龍”的影子。

從壹八八四至壹八八六年間,契洪特把視線轉向勞動者的困苦生活。《苦惱》是契訶夫早期創作中的壹次思想、藝術飛躍。這篇小說的結尾強烈地訴訟著沙皇俄國的世態炎涼。

契訶夫在晚期作品中,以細膩的筆觸繪了農村、工廠、小市民和知識階層的日常生活。這些作品向我們俄國農村的貧困、落後和愚昧《農民》等暴露和否定資本主義,指出它的不合理性和不道德性(如《出診》);剖析庸俗、自私和銅臭對人的靈魂的腐蝕《掛在脖上的安娜》,這些作品充滿深厚的時代氣息和強烈的道德激情。

無論是作為壹個作家,還是作為壹個歷史人物,契訶夫的成長和發展道路都具有不可磨滅的教育意義。

契訶夫是人民的作家,他的優秀作是人類的寶貴財富。

《名人傳記》讀後感4

站在自認為都達到不能再大的土地上,擡起頭,卻被更大的天空所震撼,心裏默念道:好大啊;飛翔在廣闊無邊的藍天下,靜靜地俯視行走在大地上的人們。

總是在黑暗的生活之中看向那耀眼的光輝,心生羨慕,卻總是抱怨為何自己的生活如此悲慘?但事實上他們的生活又幸福些嗎?

貝多芬是受全世界尊重的偉大之人。人們愛他的音樂,學習他的精神,可是有體會到他內心的那份無可比擬的痛苦?

他的童年是痛苦的。壹個酷愛藝術的少年而言,過早地挑起生活的重擔。以至於為生計奔波,無疑內心是淒涼的。革命爆發,席卷全歐,也占據了貝多芬的心,他用藝術去造福窮人、造福全世界。壹七九六年,他的病痛開始叩門,且壹聲身邊不再離開耳聾癥開始肆虐,耳鳴不分晝夜的折磨他,內臟也疼痛不已,聽覺逐漸衰退。他避免與人交往,怕自己的毛病被人發現,他將之藏在心裏。他出了肉體的困擾還受景色很難的折磨。他對愛總是充滿熱情,壹八零壹年他鐘情的對象是珠列塔,兩年內他第壹次享受幸福的時光,可是最後,朱列塔竟嫁給了侖貝格伯爵。真是世事難料!壹生中,這次他似乎來到了死亡邊緣。

真是值得人們“羨慕”的生活。

我們不過是學習上苦了、累了點;不過是面對別人的專橫與不理解的悲涼;不過是犯了小小的錯誤就被父母誇大的責備而不甘;不過是看不懂這個是是非非的環境。那又有什麽呢?

面對貝多芬的經歷,我對他深感同情,那令人耀目的光環是絕對屬於他的。

“不經壹番徹骨寒,怎得梅花撲鼻香”這句話真的很對。石灰不經歷壹次粉身碎骨的磨打,怎能造福任內?怎能讓世人都無法離開它而歌贊他呢?樹木不忍耐壹年又壹年的風吹雨打,怎能在它們的年輪又刻上壹筆又壹筆呢?讓人們來驚嘆它的年歲呢?

美好的未來是靠現在的錘煉來構成的,沒有現在的次次考驗,和能看見明亮的未來的道路呢?

面對生活中別人的責罵、白眼、不理解,不應該憤怒的反抗,而應有調不絮的看待、解決;遇到生活中難以逾越的坎,不應氣得跳腳而亂轉悠,應靜下心,慢慢思考。

生活,壹個人人都要面對的,她很公平。若先苦而後甜,若先甜而後苦,壹切都看自己的選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