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的壹篇課文《第三只小板凳》中寫了這樣壹個故事:世界聞名的大科學家愛因斯坦在讀小學時,壹次勞作課後,他給老師交了壹只做得很粗陋的小板凳。當老師看了極不滿意時,他從課桌下又拿出第壹次、第二次做的小板凳……愛因斯坦做出了第壹只小板凳,為何不就此罷休而又做了兩次,直到自己認為滿意時才交給老師?這是因他具有創新精神。正因為有這種創新精神的支配,他才成了舉世聞名的科學家。
大約2300年前,希臘有壹位偉大的思想家亞裏士多德,他認為物體落下的速度和重量成比例。約莫400年前,意大利的科學家伽利略並不因為亞裏士多德說過了什麽就輕易相信,他通過實驗,推翻了亞裏士多德的觀點,建立了自由落體定律:壹切物體如果不受空氣的阻力,在同壹地點自由落體運動中的加速度都相同。伽利略有如此的創新精神,便建立了物理學中的自由落體定律、慣性定律,並發現了拋體運動規律、擺振運動規律等。
有人說第壹個用鮮花來比喻少女的人,受到人們壹致的稱贊,被譽為天才;第二個套用比喻的人,則被人們譏為庸才;等到第三個仍用此比喻的人,就被人們斥為蠢材了。這種說法未免誇張,但其中贊揚創新的意思卻是無可非議的真理。
雨果說得好:“即使妳成功地模仿了壹個有天才的人,妳也缺乏他的獨創精神,這就是他的天才。我們來贊美大師吧,但不要模仿他們。還是讓我們別出心裁吧,如果成功了,當然很好,如果失敗,又有什麽關系呢?”
我們應提倡創新,而且要敢於創新,而不去步人後塵,拾人牙慧。年輕的朋友們,趁我們正值青春年華,努力吧,願我們有所創新,有所發明!
這個行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