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節氣寒露的詩詞如下:
1、寒露潔秋空,遙山紛在矚。孤頂乍修聳,微雲復相續。人茲賞地偏,鳥亦愛林旭。休閑倘有素,豈負南山曲。
2、寒露驚秋晚,朝看菊漸黃。千家風掃葉,萬裏雁隨陽。化蛤悲群鳥,收田畏早霜。因知松柏誌,冬夏色蒼蒼。
3、古木蒼苔墜幾層,行人壹望旅情增。太行山下黃河水,銅雀臺西武帝陵。風入蒹葭秋色動,雨餘楊柳暮煙凝。野花似泣紅妝淚,寒露滿枝枝不勝。
4、蕭疏桐葉上,月白露初團。滴瀝清光滿,熒煌素彩寒。風搖愁玉墜,枝動惜珠乾。氣冷疑秋晚,聲微覺夜闌。凝空流欲遍,潤物凈宜看。莫厭窺臨倦,將晞聚更難。
5、不是等閑到,須知會合稀。水行清骨發,雲臥冷裳衣。桐掛秋陰薄,松寒露氣肥。***吟有佳致,何苦只言歸。
6、裊裊涼風動,淒淒寒露零。蘭衰花始白,荷破葉猶青。獨立棲沙鶴,雙飛照水螢。若為寥落境,仍值酒初醒。
寒露,是二十四節氣之第十七個節氣,秋季的第五個節氣。鬥指辛;太陽到達黃經195°;在每年公歷10月7日-9日交節。寒露,是深秋的節令,幹支歷戌月的起始。寒露是壹個反映氣候變化特征的節氣。進入寒露,時有冷空氣南下,晝夜溫差較大,並且秋燥明顯。
寒露以後,北方冷空氣已有壹定勢力,中國大部分地區在冷高壓控制之下,雨季結束。受冷高壓的控制,晝暖夜涼,白天往往秋高氣爽。從氣候特點上看,寒露時節,南方秋意漸濃,氣爽風涼,少雨幹燥;北方廣大地區已呈現冬天景象。寒露傳統習俗主要有賞楓葉、吃芝麻、吃螃蟹、飲秋茶等。
歷史淵源:
寒露,是幹支歷酉月的結束以及戌月的起始。夜晚,仰望星空,會發現代表盛夏的“大火星”已西沈。寒露後,太陽高度繼續降低,氣溫逐漸下降。寒露與白露節氣時相比氣溫下降了很多,寒生露凝,因而稱為“寒露”。
在中國民間,有“露水先白而後寒”之諺言,其意為經過白露節氣後,露水從初秋泛著壹絲涼意轉為深秋透著幾分寒冷的“白露欲霜”。關於寒露的諺語還有:“寒露過三朝,過水要尋橋”,指的就是天氣已帶寒意,不能像以前那樣赤腳趟水過河或下田了。
寒露期間,人們可以明顯感覺到溫差變化。從潔白晶瑩的露氣轉為寒冷欲凝,生動地反映出氣溫的不斷下降。隨著寒氣增長,萬物也逐漸蕭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