樁基礎簡稱樁基,是壹種基礎類型,主要用於地質條件較差或者建築要求較高的情況。
基本簡介
由樁和連接樁頂的樁承臺組成的深基礎,簡稱樁基。樁基具有承載力高、沈降量小而較均勻的特點,幾乎可以應用於各種工程地質條件和各種類型的工程,尤其是適用於建築在軟弱地基上的重型建築物。因此,在沿海以及軟土地區,樁基應用比較廣泛。
早在7000~8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人們為了防止猛獸侵犯,曾在湖泊和沼澤地裏栽木樁築平臺來修建居住點。這種居住點稱為湖上住所。在中國,最早的樁基是浙江省河姆渡的原始社會居住的遺址中發現的。到宋代,樁基技術已經比較成熟。在《營造法式》中載有臨水築基壹節。到了明、清兩代,樁基技術更趨完善。如清代《工部工程做法》壹書對樁基的選料、布置和施工方法等方面都有了規定。從北宋壹直保存到現在的上海市龍華鎮龍華塔和山西太原市晉祠聖母殿,都是中國現存的采用樁基的古建築。
樁基是壹種古老的基礎型式。樁工技術經歷了幾千年的發展過程。現在,無論是樁基材料和樁類型,或者是樁工機械和施工方法都有了巨大的發展,已經形成了現代化基礎工程體系。在某些情況下,采用樁基可以大量減少施工現場工作量和材料的消耗。
主要特點
樁支承於堅硬的或較硬的持力層,具有很高的豎向單樁承載力或群樁承載力,足以承擔高層建築的全部豎向荷載。
樁基具有很大的豎向單樁剛度或群剛度,在自重或相鄰荷載影響下,不產生過大的不均勻沈降,並確保建築物的傾斜不超過允許範圍。
憑借巨大的單樁側向剛度或群樁基礎的側向剛度及其整體抗傾覆能力,抵禦由於風和地震引起的水平荷載與力矩荷載,保證高層建築的抗傾覆穩定性。
樁身穿過可液化土層而支承於穩定的堅實土層或嵌固於基巖,在地震造成淺部土層液化與震陷的情況下,樁基憑靠深部穩固土層仍具有足夠的抗壓與抗拔承載力,從而確保高層建築的穩定,且不產生過大的沈陷與傾斜。常用的樁型主要有預制鋼筋混凝土樁、預應力鋼筋混凝土樁、鉆孔灌註樁、人工挖孔灌註樁、鋼管樁等,其適用條件和要求在《建築樁基技術規範》中均有規定。
基本分類
按照基礎的受力原理大致可分為摩擦樁和承載樁。
摩擦樁:系利用地層與基樁的摩擦力來承載構造物並可分為壓力樁及拉力樁,大致用於地層無堅硬之承載層或承載層較深。
端承樁:系使基樁座落於承載層上使可以承載構造物。
按照施工方式可分為預制樁和灌註樁。
預制樁:通過打樁機將預制的鋼筋混凝土樁打入地下。優點是材料省,強度高,適用於較高要求的建築,缺點是施工難度高,受機械數量限制施工時間長。
灌註樁:首先在施工場地上鉆孔,當達到所需深度後將鋼筋放入澆灌混凝土。優點是施工難度低,尤其是人工挖孔樁,可以不受機械數量的限制,所有樁基同時進行施工,大大節省時間,缺點是承載力低,費材料。
什麽是樁基礎,壹般都包括哪些樁基礎
樁基礎是通過承臺把若幹根樁的頂部聯結成整體,***同承受動靜荷載的壹種深基礎,而樁是設置於土中的豎直或傾斜的基礎構件。
壹般包括:豎向抗壓樁、豎向抗拔樁、水平受荷樁、復合受荷樁。
樁基礎是壹種承載能力高、適用範圍廣、歷史久遠的基礎形式。隨著生產水平的提高和科學技術的發展,樁基的類型、工藝、設計理論、計算方法和應用範圍都有了很大的發展,被廣泛應用於高層建築、港口、橋梁等工程中。
樁基礎的作用是將荷載傳至地下較深處承載性能好的土層,以滿足承載力和沈降的要求。樁基礎的承載能力高,能承受豎直荷載,也能承受水平荷載,能抵抗上拔荷載也能承受振動荷載,是應用最廣泛的深基礎形式。
擴展資料
樁基礎適用範圍:上部土層軟弱不能滿足承載力和變形要求,而下部存在較好的土層時。用樁穿越軟弱土層,將荷載傳遞給深部硬土層。壹定深度範圍內不存在較理想的持力層,用樁使荷載沿著樁桿依靠樁側摩阻力漸漸傳遞。
基礎需要承受向上的力,用樁依靠樁桿周圍的負摩阻力來抵抗向上的力,即抗拔樁。基礎需要承受水平方向的分力時,可用抗彎的豎樁來承擔。地基軟硬不均或荷載分布不均,天然地基不能滿足結構物對不均勻變形的要求時,可采用樁基礎。
考慮建築物受相鄰建築物、地面堆載以及施工開挖、打樁等影響,采用淺基礎將會產生過量傾斜或沈降時用樁基礎。建築物下存在不穩定土層,如液化土、濕陷性黃土、季節性凍土、膨脹土等,采用樁基將荷載傳遞至深部密實穩定土層。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樁基礎
什麽是樁基礎
樁基礎由基樁和聯接於樁頂的承臺***同組成。若樁身全部埋於土中,承臺底面與土體接觸,則稱為低承臺樁基;若樁身上部露出地面而承臺底位於地面以上,則稱為高承臺樁基。樁基礎按照基礎的受力原理大致分為摩擦樁和端承樁,其在高層建築中應用廣泛。建築樁基通常為低承臺樁基礎,隨著樁基礎在建築設計中的使用越來越廣泛,樁基靜載測試技術也開始發展起來。
樁基是壹種古老的基礎型式。樁工技術經歷了幾千年的發展過程。無論是樁基材料和樁類型,或者是樁工機械和施工方法都有了巨大的發展,已經形成了現代化基礎工程體系。在某些情況下,采用樁基可以大量減少施工現場工作量和材料的消耗。
70年代,中國曾發生了幾次大地震。以其中的唐山大地震為例,凡采用樁基的建築物壹般受害輕微。這說明樁基在地震力作用下的變形小,穩定性好,是解決地震區軟弱地基和地震液化地基抗震問題的壹種有效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