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濟南的冬天》是初中語文第壹冊第三單元中的第2篇課文。它是現代著名作家、人民藝術家老舍在1931年初寫的壹篇通過描繪濟南冬天美麗景色來抒發感情的寫景散文。以下是我為大家精心整理的人教版初中七年級上冊語文教案:濟南的冬天,歡迎大家參考!
教學準備:
1、多媒體課件。
2、學生熟讀課文,會生字,能準確註音,排除字詞障礙
3、學生課前查閱相關背景資料,搜集有關作者老舍的資料。
教學步驟:
第壹課時
壹、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同學們,我們都經歷過冬天,那麽,石家莊的冬天給妳什麽樣的感受?
說到北方冬天的時候,我們的腦海裏總是浮現出那白雪皚皚的畫面,千裏冰封,萬裏雪飄,也會想到呼嘯的北風,迎面如刀割的凜冽寒風,朔風怒號、冰封雪飄、天寒地凍的蕭條畫面。總之,北方的冬天給我們的感受既有美麗的雪景,也有刺骨的寒風。然而,在北中國有這麽壹個地方,不但那裏的美景讓人流連忘返,而且冬天裏沒有呼嘯的寒風,卻有著無限的溫暖,那水不但不結冰,反倒冒著點熱氣,同學們,知道那是什麽地方嗎?今天,我們壹起跟隨老舍的腳步壹起走進《濟南的冬天》,去觀看濟南冬天的美景,去感受那冬天裏的溫情吧。
設計意圖:由學生熟悉的事物自然導入,給學生以親切自然之感,同時教師也點到了濟南的冬天與壹般的北方冬天有不同之處,給學生以提示。
二、驗收預習第壹項,初讀課文,掃清字詞障礙。
出示預習要求:
(1)讀準字音,讀通課文。把易讀錯的字音和難寫的生字記在預習本上,並想辦法記住它。
(2)了解文章大意,想想濟南的冬天的特點是什麽?
(3)搜集有關老舍的資料。
1、通過小組學習的方式,驗收預習第壹項。
過程:4人小組學習中1號同學當小組長負責組織輪讀課文,互相傾聽,匯集預習中讀音、生字詞問題,並互助解決,解決不了的由組長負責記錄在預習本中。
2、全班交流自學成果與遺留問題。
3、教師出示整理的本課生字詞和易讀錯的詞語。2號同學負責,在小組中讀正確。
4、檢查詞語能否讀正確。3號同學讀詞語。
5、再讀課文,要求讀正確、通順。
6、檢查課文朗讀情況。4號同學在小組讀課文。
設計意圖:本環節意在通過小組學習的主要形式驗收學生的認讀情況,小組學習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每個同學都能在團隊中負責,都有任務,鍛煉、培養了每個學生的能力。
三、驗收預習第二項,讀課文,理清文章脈絡,概括大意。
1、默讀課文,然後試著想壹想濟南的冬天的總的特點是什麽?
濟南的冬天——溫晴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理清文章脈絡的基礎上,可以整體有序的理解文本。概括文章大意,培養學生概括文章的能力。這在教學大綱中對高年級段提出了明確的要求。
四、再讀課文,感受。
1、教師設置情景導入,讓孩子們想象濟南的冬天的畫面。
2、課文是從哪幾個方面來寫濟南的冬天的?
預設:去感受濟南的冬天。
3、配樂創設情境,朗讀體會濟南冬天的美。
設計意圖:讓學生理清文章脈絡之後,可以整體有序的理解文本,從不同的角度來分析,可以讓學生交流的過程更加整合,使學生在課堂上的交流討論有更熱烈,有更多的感受與同伴分享。
第二課時
壹、導入。
上節課,我們初讀了《濟南的冬天》這篇課文,和作者壹起分享了冬天的濟南氣候溫和、山青水綠、度冬如春、美麗如畫的景色。誰來說壹說,文章圍繞 “濟南的冬天”主要講了哪幾方面的內容?
設計意圖:復習導入,回顧全篇,盡快讓學生走進文本,為後面賞析課文做好準備。
這節課我們再次走進這個不同尋常的“冬天”,品讀句子,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圍繞中心話題,體會濟南冬天的特點以及作者的情感:
學生賞析濟南山、水
接著作者又寫了濟南的山、水,現在請四組同學的代表分別上臺給我們介紹作者筆下的山水,其余同學把書合上,從畫中,從同學的復述中感受濟南的山、水。
1、第壹張圖片:陽光下山景圖。
請第壹組學生代表上臺根據圖片復述課文第二自然段內容。
教師提問:濟南陽光下小山有什麽特點?
教師引導下學生回答。
板書:陽光下的小山:溫晴
2、第二張圖片:薄雪後山景圖。
請第二組學生代表上臺根據圖片復述第三自然段內容。
教師指導背誦:根據學生復述按山上——山尖——山坡——山腰的空間順序指導背誦。
提問:濟南小雪的小山有什麽特點?
板書:小雪後的小山:秀氣
3、第三張圖片:城外遠望山景圖、冒著熱氣的綠水圖
設計意圖:使學生從整體到局部對問有壹個更高層次的認識。
三、深入品讀課文,體會情感。
1、小組交流中心話題。
課文處處流露著作者對冬天的濟南的熱愛。現在找出文中相關的語句用心讀壹讀,談談自己的感受,並在小組中交流交流。
2、全班交流。
預設點:
①“這壹圈小山在冬天特別可愛,好像是把濟南放在壹個小搖籃裏,它們安靜不動地低聲說:‘妳們放心吧,這兒準保暖和。’”
用“小搖籃”比喻小山圍城的地理環境,用“看護者”比喻四周的的小山,加上溫存體貼的'撫慰,寫出這壹圈小山的特別可愛。
②.“壹個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曬著陽光,暖和安適地睡著,只等春風來把它們喚醒”。
“睡著”、“喚醒”是擬人的寫法,將老城人格化,使之帶有生命的感覺與意味,表現了濟南“暖和安適”的特點。
③“山坡上臥著些小村莊,小村莊的房頂上臥著點雪。”
“臥”字用得很貼切。濟南城外的小村莊被作者賦予了生命和感情,它們都“安適地睡著”,盡情享受這“溫晴”的天賜。這“臥”字,正好與第二段中的“好像是把濟南放在壹個小搖籃裏”相呼應,用擬人的手法寫活了濟南。
④雪後山景妙在雪光、雪色:“山上的矮松越發的青黑,樹尖上頂著壹髻兒白花”,松的翠與雪的白相映成趣;“山尖全白了,給藍天鑲上壹道銀邊”,如洗的藍天與似銀的白雪相映生輝;“壹道兒白,壹道兒暗黃,給山們穿上壹件帶水紋的花衣”,白雪與暗黃的草色,組成彩色的美景。妙在雪態:“這件花衣好像被風兒吹動,叫妳希望看見壹點更美的山的肌膚”以動寫靜,寫出動人的形態;“那點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粉色”把薄雪比喻成害羞的少女,寫出雪的情態。
在實際課堂中,學生的回答可能會不定性的說到某壹部分。教師深入學生回答,與之展開深入對話,有機結合在壹起。
設計意圖:以壹個問題,統領全課。課堂上,教師把寶貴的時間還給了學生,促進了學生的閱讀、探究、感悟。學生在思考和感悟文章的過程中,品詞析句,感情朗讀,深刻領悟作者對濟南冬天的熱愛。
二、回顧全篇,拓展延伸。
1、向生活延展。
教師引導:老舍先生寫濟南的冬天抓住了景物特點,妳寫《家鄉的冬天》準備抓住什麽特點?
學生寫簡要發言提綱,然後口述。
教師作綜合評價。
設計意圖:通過回顧全篇,由文本向生活延展,將語文打開。
①推薦閱讀:《沁園春.雪》
三、作業。
1、背誦整篇文章。
2、學了本文之後,妳的感想是什麽?記錄下今天的收獲。可以采用詩歌、文字配畫等形式。
3、請妳仔細觀察妳家鄉冬天的景物,傾註妳對家鄉無限熱愛之情,借鑒課文中的某些寫法,將最有特點的景物寫出來,自擬題目,字數不限。
設計意圖:向書的世界引領,激勵著學生種下自己心中生命之花的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