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閱讀,用形象的話來說,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帆前進的風,沒有閱讀.就既沒有帆.也沒有風”可見。閱讀在語文教學中的重要作用對於閱讀教學,我們要讓學生領悟作品的思想情感,感受精妙的語言,學習多種寫作的技巧,提高駕馭語言的能力,在讀中整體感知,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受到熏陶。 例如對於初中階段的文言文教學,新課標作了明確要求,重在考察學生記誦積累淺顯文言文的過程,人教實驗版七年級上冊文字淺顯的傳統精品篇目,如《論語十二則》《智子疑臨》《塞翁失馬》,可以讓學生整篇背下來。另外,文言語法方面,例如詞法、句法等文言知識,新課程照顧到學生的年齡階段特點,初中階段不要求過多涉及,學生知其然即可,只要能憑借註釋和工具書理解詩文大意即可,教師不能像對高中學生那樣對詞法、句法作過高要求。 因此,加強閱讀方法的指導,真正讓學生逐步學會閱讀、會學閱讀,這樣才可能讓師生從繁重的閱讀教學中脫離出來,輕松閱讀理解。
當然,要想使學生學會閱讀的方法,教師的教學必須有方法。 “授人以色不如授人以漁”,教師要引導學生不僅愛閱讀.還要會閱讀、為此,教師要註重閱讀方法的教授.教給學生有所選擇,區別閱讀,使學生學以致用,根據不同的需要采用不同的方法讀,才能提高閱讀效果和培養閱讀能力。
閱讀的方法有:
默讀。可以加快閱讀速度;
預讀。適用於閱讀長篇文章,也就是先看開頭的兩段,接著僅看以下各段的第壹句,然後將最後兩段逐字逐句讀完,這樣可以避免把時間花在不必要的文字上;
略讀,也叫泛讀.用最快的速度先瀏覽所選擇書目的前擊‘和內容介紹等,了解其大概內容即可;
精讀,對壹所學課本中的重點單元內容、範例、篇章或精彩語段須認真閱讀,反復留神研讀、品味;
對比讀.即閱讀時把不同的作者,不同的時期,或不同的地域,但是同壹體裁,又是類似內容的放在壹起進行比較研讀,看有何異同點,有什麽創新,從中學到新的知識;
整體認知讀,就是瞬間辨認壹個短語、甚至壹個句子,整體理解它的意思,可以大大提高閱讀速度;搜索信急核心地讀,註意搜尋作者用來強調信息要點的標誌,例如,搜尋段落之間承上啟下的過渡段和過渡句,搜尋在“綜上所述”、“總之”、“由此可見”等之後所作的簡單概括。
以下是本人的壹些體會,可供大家參考。
壹、做好範例,讓學生有樣可循
朗讀是閱讀教學中的重要壹環,完成好這壹過程有助於培養學生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並對文章內容的準確理解起著壹定的輔助作用。
指導學生學習朗讀不僅僅是聽朗讀錄音或教師範讀幾遍而已。教學中的重點應該是認真評價和指導學生的具體朗讀。在學生展示朗讀的過程中除對他們的音準、節奏、停頓、語氣舒緩等進行優劣評價外,更要指導其中朗讀不恰當、不合作者意圖的地方,並做好示範朗讀,讓學生知道該怎樣讀效果才更好。
二、.分層閱讀,讓學生對比。
閱讀目標確定了,課堂的教學內容也應作相應的調整和組合,註意閱讀的難易度,以適應各層次學生的水平。在閱讀教學中,除了***同探究教本中的課文,我們還適時引入貼近學生生活,文字淺易的課外讀本,或學生的優秀作文。不同層次文本的***讀,各層次學生各得其所,各有所得。比如教學魯迅先生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由於文字艱深,理解力差的同學很難有什麽大的收獲。我們讀學生寫小學生活的優秀作文。課堂教學內容豐富了,優秀的學生經讀文本有了新知,壹般同學也可借讀淺近的內容。加深對教本的理解,程度落後的同學也可在淺近文本的閱讀中有著不少的收獲。
三、閱讀輔導分層
我們在課堂上應該是盡量以發展“學困生”和中等生的閱讀能力為主,那些優等生剩余的學力怎樣充分利用,讓他們也同樣盡其所能的發展呢?我們根據多年的經驗,讓優等生壹對壹的輔導學困生的閱讀。並且還在每周壹設壹節語言趣課,20分鐘,專門輔導閱讀和寫作。同時積極鼓勵他們參與作文競賽、語文基礎知識競猜。實踐證明,這確為他們找到用武之地。
四、資料類,盡量讓學生去找
閱讀文章中經常涉及作者、作品、時代背景等相關資料,這些東西要讓學生去找,教師的任務是要布置相應的要求,提供尋找資料的信息、渠道,並作必要的檢查。
有些資料可能學生難以找到,那就必須由教師提供。不少教師的做法是投影相關資料,讓學生過壹遍。我總感覺這種效果不太好。我認為不如印發相關資料讓學生自己閱讀,這樣不僅積累了資料,也不至於象投影壹樣過眼可能就忘了不少,效果會更好些。同時,教師應對資料中需要記憶的東西明確指出來,讓學生永久掌握。
五、基本的知識技能,放手讓學生去做
閱讀教學中壹些基本知識。如字詞的註音、認讀、記憶,壹些詞語的理解等,學生可以借助工具書或參考資料也大多能完成。之後必須有檢查學生掌握程度的反饋方法,以便查漏補缺,完成教學目標。
“好習慣使人終身受用”,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很關鍵。比如讀書時壹定要“做筆記”,做到“不動筆墨不讀書”具體來說,有圈點勾畫,寫讀書筆記,可作摘抄、編提綱、寫體會?作卡片,把名言警句、精彩片斷、佳詞妙句等寫在卡片上,以隨身攜帶,隨時翻閱、背誦 。 “厚積而後薄發”,閱讀積累對於語言應用能力的提高至關重要,因此要註重培養學生養成終身閱讀、善於積累的讀書習慣、積累的方法壹是背記,多背些好詞好句好的語言片段,擴大詞匯量;二是摘記,養成做讀書筆記的習慣,可以指導學生積累成語、名言 、警句、歇後語、好詞好句、優美片段、經典文段等。另外,教師還要營造濃厚的讀書氛圍,以身作則.帶頭讀書,言傳身教,潛移默化,擴大讀書的範圍,使他們走進社會,養成在生活中學習和運用語文的習慣,從而提高語文能力。 閱讀教學是書籍、生活與心靈之間的壹道橋梁,是學生了解社會、體驗生活、感受幸福、表達自我的過程。做到精讀與略讀相結合,課內與課外相結合,致力於學生的發展,讓學生在感受、體驗、實踐中實現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進壹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