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壹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壹個系統設計並實現學習目標的過程,它遵循學習效果最優的原則嗎,是課件開發質量高低的關鍵所在。壹份好的教學設計是什麽樣子的呢?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幼兒園中班數學教學設計3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學設計 篇11、通過觀察物體量的差異,能按物體的某壹特征進行正、逆排序。
2、會獨立取放、整理和正確使用操作材料。
3、培養幼兒與同夥的協作能力。
4、培養幼兒思維的可逆性和傳遞性。
二、教學重、難點:
會獨立取放、整理和正確使用操作材料。
三、活動準備:
大小和長短均不同的瓶子、小棒每人各5個;筐子每組2個。教學掛圖《怎麽排》。
四、活動過程
壹、遊戲“找不同”
1、教師出示瓶子和小棒,讓幼兒點數其數量。
2、請幼兒找出大小和長短不同的瓶子與小棒,並說出物品的差異(如最大或最小的瓶子和最長或最短的小棒)。
二、物品排序
1、讓幼兒給大小不同的5個瓶子排隊(如按由左向右的順序排列),教師可啟發幼兒先按從小到大的.順序,再按從大到小的順序排列。
2、將幼兒分成若幹小組進行比賽,每組幼兒互相協作把若幹根小棒按從短到長或從長到短的順序排列。
3、想壹想:將正排序變成逆排序時,怎樣才能又快又好地按順序排列瓶子或小棒?教師引導幼兒嘗試探索從壹種排序方法改變為另壹種排序方法時的最佳方案。如:改變5根小棒的排列順序時,中間的壹根不動,將第1根和第5根、第2根和第4根小棒對調,這種方法最快。
4、活動結束時,要求幼兒學會整理材料,將材料分門別類放在兩個筐子裏。
三、觀察畫面《怎麽排》
1、教師引導幼觀察並講述畫面的內容。
2、啟發幼兒在畫冊上用點子的數量分別給粗細和厚薄不同的物品排序,並說出排列規則。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學設計 篇2活動目標:
1、能手口壹致地點數6個或7個物品,說出總數。
2、感知數字6、7的形成和所表示的實際意義。,會認讀數字6、7.
3、提高幼兒思維的敏捷性,對數字有好奇心。
活動準備:
1、教具準備:“數字卡片”;“黑白灰串珠”。
2、學具準備:“數字客片”。
3、《操作冊》第3冊第9—10頁。
活動過程:
1、預備活動。
師幼互相問候。
走線,線上遊戲:開火車。隨音樂節奏開火車,節奏快,火車就開得快,節奏慢,火車就開得慢。遊戲結束時,讓幼兒猜謎:說它是花沒人栽,六個花瓣空中開。
北風送它下地來,地上、樹上壹片白。(雪花)
2、集體活動。
(1) 學習6的形成。
教師請幼兒拿出“黑白灰串珠”,先拿出黑色串珠,請幼兒點數,壹***有5顆。再拿出6的串珠,讓幼兒換茬這串串珠與5的串珠有什麽不同。(多了壹顆白色粒珠。)數壹數,這壹串串珠有幾顆。
小結:5添上1就是6,6比5多壹,5比6少1.
(2) 幼兒自己操作探索7的形成。
幼兒拿出7的黑白灰串珠,數壹數有多少粒,再與6的串珠比壹比,得出6添上1就是7,7比6多1,了解7的形成。
(3) 認讀數字6、7.
教師:“6個猴子,6個桃子可以用數字王國的數字寶寶”6“來表示,6像哨子,有壹個大大的肚皮,長長的脖子;7只小兔、7個胡蘿蔔可以用數字寶寶”7“來表示、7像爺爺的拐杖。”
3、操作活動
完成《操作冊》第3冊第9——10的活動。
活動延伸
體育遊戲“變變變”,幼兒根據教師說出的數字迅速組成壹組,組成各種造型。如6個人組成花朵,7人組成葫蘆娃造型等。
活動提示:
教學時,要註意通過多種實物,逐步抽象出數概念,使幼兒初步體會到壹個數可以代表相同數量的任何物體的個數。
生活中的數學:
1、完成《作業紙》第3冊第17—20的活動。
2、利用掛歷、鐘表等有數字的物品讓孩子認讀數字6、7。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學設計 篇3活動目標:
1在活動中感知常見幾何體的特征。
2培養小朋友的動手操作興趣和思考能力。
重點難點:
幾何體的動態特征。
活動準備:
各種規格的球體、正方體、長方體、圓柱體等。
活動過程:
1.各種幾何體混放在壹起,請小朋友圍坐在周圍,做蓋高樓活動。引導小朋友嘗試用各種幾何體蓋高樓。
2.討論:哪些幾何體能夠疊放蓋高樓?哪些幾何體不能疊放?為什麽?
3.找出能夠疊放蓋高樓的幾何體。
4.請小朋友自由探索嘗試:什麽樣的幾何體蓋的高樓站著最穩?什麽樣的幾何體疊得高?
5.討論總結找出蓋高樓站得穩的幾何體,請小朋友蓋壹座高樓。
活動延伸:
在建構活動中鼓勵小朋友利用幾何體搭蓋高樓。
評量:
能夠找出能疊放和不能疊放的幾何體,並能說出原因
活動結束
探索性地操作和學習活動.有利於小朋友能力的形成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