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大全 - 宿桐廬江寄廣陵舊遊賞析

宿桐廬江寄廣陵舊遊賞析

宿桐廬江寄廣陵舊遊賞析

  宿桐廬江寄廣陵舊遊賞析 ,此詩是壹首五言律詩,作者是唐代著名的詩人孟浩然,這首詩寫詩人宿桐廬江的夜間景色的旅途的孤寂情懷,下面是此詩的原文以及翻譯賞析和閱讀答案,歡迎大家參考閱讀~!

 原文:

  宿桐廬江寄廣陵舊遊

 作者:孟浩然

 山暝聞猿愁,滄江急夜流。

 風鳴兩岸葉,月照壹孤舟。

 建德非吾土,維揚憶舊遊。

 還將兩行淚,遙寄海西頭。

  宿桐廬江寄廣陵舊遊 註音:

 shān míng wén yuán chóu ,cāng jiāng jí yè liú 。

 fēng míng liǎng àn yè ,yuè zhào yī gū zhōu 。

 jiàn dé fēi wú tǔ ,wéi yáng yì jiù yóu 。

 hái jiāng liǎng háng lèi ,yáo jì hǎi xī tóu 。

  宿桐廬江寄廣陵舊遊 閱讀答案:

 (1)首聯中的急字因引人遐思、情意深切歷來被人贊賞,請簡要分析。

 答:急既寫出江水不舍晝夜,急速東流的情狀,又使人感覺江水似乎無法控制,在急於尋找自己的歸宿,而自己空度歲月,無所歸依,心情也急切不安。

 (2)頷聯寫景有何特色?請簡要賞析。

 答:①視覺和聽覺相融合:殘月孤舟,這是詩人眼中所見;風打樹葉聲,這是詩人耳中所聞。②借景抒情:借秋日夜晚桐廬江上蕭索、零落的景象,表達詩人失落飄零、迷惘悲苦、孤寂無依心緒。

 (3)結合全詩,簡要概括詩歌表達的情感內涵。

 答:獨客異鄉的悲苦、孤寂;對揚州老朋友的深切懷念;仕途失意、前路迷茫的抑郁苦悶。

  宿桐廬江寄廣陵舊遊 翻譯:

 黃昏山中的猿啼令我悲愁,夜晚的滄江急急向東奔流。

 風吹兩岸木葉發出颯颯聲,月光慘淡映照著壹葉孤舟。

 建德啊並不是我的故鄉,我懷念揚州過去的朋友。

 讓我把兩行相思的清淚,隨江水寄到大海的西頭。

  宿桐廬江寄廣陵舊遊 字詞解釋:

 1.桐廬江:即桐江,在今浙江省桐廬縣境。廣陵:今江蘇省揚州市。舊遊:指故交。

 2.暝:指黃昏。

 3.滄江:指桐廬江。滄同蒼,因江色蒼青,故稱。

 4.建德:唐時郡名,今浙江省建德縣壹帶。漢代,建德桐廬同屬富春縣。此外以建德代指桐廬。

 5.非吾土:不是我的故鄉。王粲《登樓賦》:雖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

 6.維揚:揚州的別稱。《洞書·禹貢》:淮海維揚州。

 7.遙寄:遠寄。海西頭:指揚州。隋煬帝《泛龍舟歌》:借問揚州在何處,淮南江北海西頭。因古揚州幅員遼闊,東臨大海,故稱。

 8.海西頭:指揚州。古揚州幅員廣闊,東濱大海,在海之西,故雲。

  宿桐廬江寄廣陵舊遊 賞析:

 這首詩在意境上顯得清寂或清峭,情緒上則帶著比較重的孤獨感。

 詩題點明是乘舟停宿桐廬江的時候,懷念揚州(即廣陵)友人之作。桐廬江為錢塘江流經桐廬縣壹帶的別稱。山暝聽猿愁,滄江急夜流。首句寫日暮、山深、猿啼。詩人佇立而聽,感覺猿啼似乎聲聲都帶著愁情。環境的清寥,情緒的黯淡,於壹開始就顯露了出來。次句滄江夜流,本來已給舟宿之人壹種不平靜的感受,再加上壹個急字,這種不平靜的感情,便簡直要激蕩起來了,它似乎無法控制,而像江水壹樣急於尋找它的歸宿。接下去風鳴兩岸葉,月照壹孤舟。語勢趨向自然平緩了。但風不是徐吹輕拂,而是吹得木葉發出鳴聲,其急也應該是如同江水的。有月,照說也還是壹種慰藉,但月光所照,惟滄江中之壹葉孤舟,詩人的孤寂感,就更加要被觸動得厲害了。如果將後兩句和前兩句聯系起來,則可以進壹步想象風聲伴著猿聲是作用於聽覺的,月湧江流不僅作用於視覺,同時還有置身於舟上的動蕩不定之感。這就構成了壹個深遠清峭的意境,而壹種孤獨感和情緒的動蕩不寧,都蘊含其中了。

 詩人之所以在宿桐廬江時會有這樣的感受,是因為建德非吾土,維揚憶舊遊。建德當時為桐廬鄰縣,這裏即指桐廬江流境。維揚,揚州的古稱。按照詩人的訴說,壹方面是因為此地不是他自己的故鄉,雖信美而非吾士,有獨客異鄉的惆悵;另壹方面,是懷念揚州的老朋友。這種思鄉懷友的情緒,在眼前這特定的環境下,相當強烈,不由得潸然淚下。他幻想憑著滄江夜流,把他的兩行熱淚帶向大海,帶給在大海西頭的揚州舊友。

 這種淒惻的感情,如果說只是為了思鄉和懷友,那是不夠的。孟浩然出遊吳越,是他四十歲去長安應試失敗後,為了排遣苦悶而作長途跋涉的。山水尋吳越,風塵厭洛京(《自洛之越》),這種漫遊,就被罩上壹種悒悒不歡的情緒。然而在詩中,詩人只淡淡地把愁說成是懷友之愁,而沒有往更深處去揭示。這可以看作孟浩然寫詩淡的地方。孟浩然作詩,原是遇思入詠,不習慣於攻苦著力的。然而,這樣淡壹點著筆,對於這首詩卻是有好處的。壹方面,對於他的老朋友,只要點到這個地步,朋友自會了解。另壹方面,如果把那種求仕失敗的心情,說得過於刻露,反而會帶來塵俗乃至寒傖的氣息,破壞詩所給人的.清遠的印象。

 除了感情的表達值得讀者註意以外,詩人在用筆上也有輕而淡的壹面。全詩讀起來只有開頭兩句山暝聽猿愁,滄江急夜流中的愁、急二字給人以經營錘煉的感覺,其余即不見有這樣的痕跡。特別是後半抒情,更像是脫口而出,跟朋友談心。但即使是開頭的經營,也不是追求強刺激,而是為了讓後面發展得更自然壹些,減少文字上的用力。因為這首詩,根據詩題宿桐廬江寄廣陵舊遊,寫不好可能使上下分離,前面是宿,下面是寄,前後容易失去自然的過渡和聯系。而如果在開頭不顧及後面,單靠後面來彌補這種聯系,會分外顯得吃力。頭壹句著壹個愁字,便為下面作了張本。第二句寫滄江夜流,著壹急字,就暗含客心悲未央的感情,並給傳淚到揚州的想法提供了根據。同時,從環境寫起,寫到第四句,出現了月照壹孤舟,這舟上作客的詩人所面臨的環境既然是那樣孤寂和清峭,從而生出建德非吾土,維揚憶舊遊的想法便非常自然了。因此,可以說這首詩後面用筆的輕和淡,跟開頭稍稍用了壹點力氣,是有關系的。沒有開頭這點代價,後面說不定就要失去渾成和自然。

 孟浩然寫詩,遇思入詠,是在真正有所感時才下筆的。詩興到時,他也不屑於去深深挖掘,只是用淡淡的筆調把它表現出來。那種不過分沖動的感情,和渾然而就的淡淡詩筆,正好吻合,韻味彌長。這首詩也表現了這壹特色

  孟浩然軼事

 玄宗開元十六年(728年),時年已經40歲的詩人孟浩然來到京城長安參加進士考試,但他卻落第了。不用說,他此時的心情極為郁悶。而他在湖北襄陽隱居時就曾努力讀書寫作,30年來,他真可謂擁有了滿腹文章,而且他也得到詩人王維和宰相張九齡的大力贊揚,使得孟在長安也頗有詩名。但他在應試時卻竟然失利,不難想像,他內心裏自然也就更為懊喪了。

 早些時候,孟還記得在壹次詩人聚會時,因他詩中有壹聯微雲淡河漢,疏雨滴梧桐,便深深贏得大家的壹致贊賞,以為像這樣清絕的作品壹般人是難以寫得出來的。對此,詩人自然也頗為自負。但命運就是喜歡跟他鬧著玩兒,他在這次原以為勝券在握的考試中居然又未能如願!

 他也曾想直接給皇帝上書,要求面試以求取功名,但生性清高的詩人壹時又覺得難以啟齒;所以,事情就在這樣猶猶豫豫中給拖著了。然而,假如就這樣兩手空空兒地回返老家,那他心裏無疑又是很不願意的,畢竟這次出來的目的還遠遠未能達到嘛。於是,他遂在好友王維的住處寫了壹首題為《歲暮歸南山》的詩,用以表明自己這種進退維谷的心境。

 剛寫罷詩,王維就進來了,壹眼瞥見孟這首新作寫的是:

 北闕休上書,南山歸敝廬。

 不才明主棄,多病故人疏。

 白發催年老,青陽逼歲除。

 永懷愁不寐,松月滿窗虛。

 剛讀壹遍,王維便很是欣賞了,但他又不覺極為感嘆。他不是不想幫好友的忙,但如今又如何才能幫得上壹個真正的大忙呢?正在苦思冥想之際,忽然有小書童急匆匆地過來向王大人報告:皇上就要駕臨了!王維壹聽,心裏便不由慌張起來,該怎樣把孟浩然推薦出去而又不違背聖旨呢?而此時的孟浩然則無疑更為緊張,他想要就此去叩見皇上,但只是如今,他的身份?……

 正在此時,玄宗的腳步聲越發近了;眼看著玄宗就要推門進來,王維遂把孟浩然往他床底下壹指並輕輕壹推,自己則慌忙出來迎接皇上大駕光降。等待玄宗坐定,此時,王維卻也不敢隱瞞這房間裏還藏有詩人孟浩然;因為他知道皇帝萬壹知道後,這欺君之罪的結果會是什麽。

 玄宗在獲悉眼下即有知名詩人孟浩然在此,也很高興地對王維說道:此人的詩名朕早就知道了,現在他既然在這裏,那就請出來見見何妨!這樣,當下便有詔命孟浩然出來叩見皇上。玄宗和藹地詢問孟浩然:愛卿帶來了詩作嗎?孟急忙奏道:因來得匆忙,偶然間還沒帶呢。玄宗便笑著說:詩人嘛,能有不當場寫作的麽?卿如今當場給朕賦上壹首何如?這樣,孟遂把剛才才寫好的詩作以壹種抑揚頓挫的語調朗吟起來:

 北闕休上書,南山歸敝廬。不才明主棄……

 正當聽到不才明主……,還沒等到孟浩然把全詩念完,玄宗就極不耐煩了,壹揮手便蠻橫地叫孟停下來,憮然道:要知道,這只是卿不來求官而已!事實上,朕卻並未拋棄卿呀,而卿卻居然在詩中要來誣陷我了?!說完,他遂讓孟回歸終南山去了。

 在求官路上碰了壹鼻子灰的詩人孟浩然,只得失意地離開了京城長安;但由於他那卓絕的詩才,歷來就成為評論家們幾乎是壹致贊賞的對象,這恐怕正是玄宗所始料未及的。而人生的道路無疑有很多條,所謂條條道路通羅馬,即是其形象化的說法;而詩人孟浩然的最終成就也證明了他不做官,也依然能成為我國文學史上事功彪炳的人物之壹。這當然決不是偶然的,這是因為詩人並沒有自暴自棄地對待人生呀!因為只要做到自重並去發憤圖強了,這樣,即便是擁有最高權力的人物也奈何不了妳奮力前行的步伐!

  個人資料

 孟浩然(公元689公元740),字浩然,號孟山人。是唐代著名的田園隱逸派和山水行旅派詩人,與王維並成為王孟。其剛正誌高,但仕途坎坷。開元二十五年張九齡招致幕府,後隱居。孟浩然的詩歌詩中情和景的關系,不僅是彼此襯托,而且常常是水乳相交般的密合;詩的意境,由於剔除了壹切不必要、不諧調的成分,而顯得更加單純明凈;詩的結構也更加完美。孟浩然在旅程中偏愛水行,如他自己所說:為多山水樂,頻作泛舟行。

 隱居閑適、羈旅愁思。詩風清淡自然,以五言古詩見長。

  宿桐廬江寄廣陵舊遊賞析 為您介紹到這裏,希望它對您有幫助。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不妨分享給您的好友吧。更多古詩詞盡在:!

 關註公眾微信號:miyu_88,精彩內容無限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