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監生是作者吳敬梓在《儒林外史》中塑造的壹個非常經典的人物,對於嚴監生的全部描述,就會發現嚴監生是壹個具有多重性格特點的人物。其性格特點中,最突出的兩點就是吝嗇與豪奢;看似完全對立的性格特點集於壹身,成就了這個經典的人物形象。嚴監生究竟真的是個吝嗇鬼嗎?
個人覺得這個不是吝嗇,而是焦慮癥患者。
焦慮者表現出來的類型多種多樣,其中表現在金錢方面則非常的精打細算。如“四大吝嗇鬼”中的阿巴貢就是壹個典型。而小說中的嚴監生比起他來可以說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在臨死時還掛念著兩莖燈草。
我們不妨看看原文:“話說嚴監生臨死之時,伸著兩個指頭,總不肯斷氣,幾個侄兒和些家人,都來訌亂著;有說為兩個人的,有說為兩件事的,有說為兩處田地的,紛紛不壹,卻只管搖頭不是。趙氏分開眾人,走上前道:‘爺!只有我能知道妳的心事。妳是為那盞燈裏點的是兩莖燈草,不放心,恐費了油。我如今挑掉壹莖就是了。’說罷,忙走去挑掉壹莖。眾人看嚴監生時,點壹點頭,把手垂下,登時就沒了氣。”
這個細節加重了我們對嚴監生的認識,簡直就是活脫脫的壹個吝嗇鬼!按理來說,壹個人臨危之際,應該好好的安排後事才對,說話也是應該揀重要的說,怎麽盡說些沒相幹的。我們壹般人真的不理解,他為什麽在面臨死亡這麽大的事情時還掛念壹根燈草,只是認為他是壹個守財奴罷了!我們也常說“死去元知萬事空”,嚴監生明明知道自己將離開人世,而這些財產他是帶不走的,那他又操這份心幹嘛?所以,這不是吝嗇,而是焦慮。
不是吝嗇的人的另外壹個例子就是他為妻子王氏的葬禮就花費了數千兩銀子。嚴監生正妻王氏病後,他不惜重金延請名醫,甚至為她煎服人參,也是毫不含糊。此外,王氏死後,他傷心欲絕,“伏著靈床子又哭了壹場”。但這不是做給別人看的,是內心真情實感的流露。
嚴監生這個人其實是壹個充滿矛盾的人。壹方面因為他排行老二,沒有家族地位,所以不得不精打細算、慘淡經營。另壹方面,他性格懦弱,懼怕自己的兄長嚴老大,在他面前總是擡不起頭來。比如他在臨終之際托孤給內兄說:“我死之後,二位老舅照顧妳外甥長大,教他讀讀書,掙著進個學,免得像我壹樣,終日受大房的氣。”其實他對自己的兒子和弟弟還是舍得花錢的,這就是典型的強迫性焦慮者。其實當他們真正面對自己深愛的人或物品時,還是能夠表現出慷慨的壹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