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大全 - 師說是誰寫的

師說是誰寫的

《師說》是唐代韓愈創作的議論文。

韓愈(768年到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陽(今河南孟州)人,壹說懷州修武(今河南修武)人,自稱“郡望昌黎(今遼寧義縣)”,世稱“韓昌黎”“昌黎先生”。中國唐朝中期官員、文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政治家、教育家。

《師說》大約是作者於貞元十七年至十八年(801—802),在京任國子監四門博士時所作。貞元十七年(801),辭退徐州官職,閑居洛陽傳道授徒的作者,經過兩次赴京調選,方於當年十月授予國子監四門博士之職。此時的作者決心借助國子監這個平臺來振興儒教、改革文壇,以實現其報國之誌。

但來到國子監上任後,卻發現科場黑暗,朝政腐敗,吏制弊端重重,致使不少學子對科舉入仕失去信心,因而放松學業;當時的上層社會,看不起教書之人。在士大夫階層中存在著既不願求師,又“羞於為師”的觀念,直接影響到國子監的教學和管理。作者對此痛心疾首,借用回答李蟠的提問撰寫這篇文章,以澄清人們在“求師”和“為師”上的模糊認識。

《師說》賞析

文中雖也正面論及師的作用、從師的重要性和以什麽人為師等問題,但重點是批判當時流行於士大夫階層中的恥於從師的不良風氣。就文章的寫作意圖和主要精神看,這是壹篇針對性很強的批駁性論文。

在作者的論說文中,《師說》是屬於文從字順、平易暢達壹類的,與《原道》壹類豪放磅礴、雄奇桀傲的文章顯然有別。但在平易暢達中仍貫註著壹種氣勢。這種氣勢的形成,有多方面的因素。

開篇直書“古之學者必有師”,突兀而起,已見出奇;中間批判不良風氣三小段,各以“嗟乎”“愛其子”“巫醫、樂師、百工之人”發端,段與段問,沒有任何承轉過渡,兀然峭立,直起直落,了不相涉。這種轉接發端,最為韓愈所長,讀來自覺具有壹種雄直峭兀之勢。

以上內容參考百度百科-師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