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讀書日的目的是希望世界各地所有人都能夠保護知識產權,意義是使讀書可以成為每個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壹部分。
4月23日世界讀書日全稱“世界圖書與版權日”,又稱“世界圖書日”。最初的創意來自於國際出版商協會。由西班牙轉交方案給了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
1995年11月15日正式確定每年4月23日為“世界圖書日”。其設立目的是推動更多的人去閱讀和寫作,希望所有人都能尊重和感謝為人類文明做出過巨大貢獻的文學、文化、科學、思想大師們,保護知識產權。每年的這壹天,世界壹百多個國家都會舉辦各種各樣的慶祝和圖書宣傳活動 。
而世界讀書日的意義在於使每壹天都成為“讀書日”,讓我們在每壹天享受讀書帶來的進步和樂趣,使圖書成為人們生活的必需品,讓讀書成為每個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壹部分。
世界讀書日的發展歷史
1972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向全世界發出了“走向閱讀社會”的號召,要求社會成員人人讀書,讓讀書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1995年,國際出版商協會在第二十五屆全球大會上提出“世界圖書日”的設想,並由西班牙政府將方案提交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後來,俄羅斯認為,“世界圖書日”還應當增加版權的概念。
設立世界讀書日的建議是由西班牙提出的,其靈感源自西班牙加泰羅尼亞地區的“聖喬治節”。另據圖書館雜誌,世界讀書日來源於西班牙加泰羅尼亞地區的壹個傳說:“美麗的公主被惡龍困於深山,勇士喬治只身戰勝惡龍,解救了公主;公主回贈給喬治的禮物是壹本書。”從此書成為膽識和力量的象征。
1995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宣布4月23日為“世界讀書日”。
以上內容參考:百度百科-世界讀書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