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踐本名鳩淺。
勾踐,姒姓(越國與中原各國語言不同,音譯為勾踐,也作“句踐”),越王允常之子。前497年,越王勾踐即位。越王勾踐元年(前496年),在檇李中大敗吳師。越王勾踐三年(前494年),被吳軍敗於夫椒,被迫向吳求和,舍身入吳。返國後,重用範蠡、文種、計然等人。
臥薪嘗膽,實行發展生產、增殖人口、平糶通商等政策,擴充水師、步兵,交好齊、晉、楚三國,使越國國力漸漸恢復起來。越王勾踐十三年(前484年),助吳伐齊,敗齊於艾陵,使吳國放松警惕。越王勾踐十五年(前482年),吳王夫差興兵參加黃池之會,為彰顯武力率精銳而出。
勾踐的為政舉措介紹
1、選賢舉能
勾踐在夫椒之戰失敗後,開始意識到人才的重要性。為此,他折節下士,不拘壹格選拔人才,任用的既有範蠡、文種、計然等客卿,也有南林善劍的越女等平民。他為人才提供優厚的物質條件,使他們各司其職、人盡其才,並經常向他們求賢問策、廣納諫言,最終得以“聚死臣數萬”,為越國復興作出了重要貢獻。
2、愛民如子
勾踐在“十年生聚”期間,采用多種舉措爭取民心。他臥薪嘗膽,生活儉樸,與人民同甘***苦;緩刑薄罰,輕徭薄賦,安富濟貧;吊喪問疾,親附百姓。由此,他贏得了人民廣泛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