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大全 - 關於中秋節的真正來歷

關於中秋節的真正來歷

中秋節起源於上古時代,普及於漢代,定型於唐朝初年,盛行於宋朝以後。中秋節是秋季時令習俗的綜合,其所包含的節俗因素,大都有古老的淵源。中秋節以月之圓兆人之團圓,為寄托思念故鄉,思念親人之情,祈盼豐收、幸福,成為豐富多彩、彌足珍貴的文化遺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中秋節的來歷起源,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古老的月亮崇拜

中秋節起源於人們對月亮天體的崇拜。日月崇拜是原始宗教的重要內容之壹,中國古代很早就有祭祀日月的宗教禮俗。日月這兩大天體,分別為陰陽的代表,日月的正常運行是宇宙和諧的保證,因此古人很重視對日月的祭祀。

殷人已將日月分稱東母與西母,周代依據日月的時間屬性行朝日夕月的祭禮:"故作大事必順天時,為朝夕必放(仿)於日月。"

春秋戰國時日月神分別稱為東皇公、西王母。沂南漢畫像石中西王母與東王公分坐在柱狀物上(有說是昆侖山),西王母兩旁跪有搗藥的玉兔。由此可知,郭璞《山海經圖贊》"昆侖月精,水之靈府"的說法言之有據,後世的月神嫦娥即由西王母(最早名常羲)演變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