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大全 - 【書評】正念的奇跡

【書評】正念的奇跡

在浮躁的時代,浮躁的年紀,閱讀壹行禪師的這本《正念的奇跡》,就好像燥熱的夜晚,迎來了溫潤的細雨。

妳有沒有這樣的經歷:妳在做壹件事情的時候,卻想著妳還要做的另外幾件事,結果妳什麽也做不好。這本書解決的就是這個問題。

書中倡導大家洗碗的時候就是洗碗,掃地的時候就是掃地。不要洗碗的時候想著要掃地,掃地的時候想著倒垃圾。妳做什麽事情的時候,就是做什麽事情。同樣道理,吃飯的時候就是吃飯,睡覺的時候就是睡覺。可是我們很多人,吃飯的時候,電視開著,手機放著。壹會兒看電視節目,壹會兒回下手機信息。睡覺的時候,想著刷刷抖音,逛逛淘寶。所以,我們吃什麽都覺得沒味道,不夠香。需要尋求辛辣刺激的食物,高鹽高糖濃油重辣,我們的口味越來越重。睡覺的時間也越來越晚,失眠的夜晚越來越多。

也許,有的人會反駁“我每天忙得只有吃飯和準備睡覺時,才有空閑,如果不趁這點時間娛樂下,我的生活都沒有壹點娛樂了。”如果妳也是這麽想的,那麽請看看自己的收入。妳的收入配得上妳的忙碌嗎?如果配不上,那麽是不是要深究下“為什麽我們那麽忙,收入還這麽不理想?”。反過來想,掙到錢的本質是什麽?能掙到錢的本質是我們提供了有價值的東西。我們付出了,但是掙不到錢,也就意味著我們提供的東西沒什麽價值。為什麽我們忙得團團轉,產出的東西卻沒什麽價值?關鍵原因在於:我們總是生產半成品。如何才能產出壹件完整的產品?也就是壹件事做成功的秘訣是什麽呢?這本書給了我們壹個最好的答案:極致專註當下。作者把這個答案叫做“正念”。

這本書叫“正念的奇跡”,“正念”是極致專註當下,“奇跡”是產出極致的結果。就是說“極致專註當下,可以產出極致的結果”。為什麽這麽說呢?

有壹種勤奮叫”低勤奮陷阱“,就是說表面上做了很多事情,但是沒什麽成果。比如作為壹個上班族,在業余時間堅持每天聽書、讀書,同時上十幾門課。工作做了很多,經常加班,學習也學了很多。學費交了不少,時間和精力也付出很多,但是收入依然沒有上漲。這個問題產生的本質是什麽?就是這個人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麽,為什麽而做。而”正念“能夠讓壹個人做到對當下的實相就是實際的真相,也就是對當下產生”覺知“。對當下有了覺知,妳就知道妳在做什麽,為什麽而做。

稻盛和夫先生在《幹法》中舉過壹個”木匠“的例子,他持續專註做木工活壹輩子,即使是在工業機器發達的時代,仍然堅持打磨自己的手工木活。每天都極致專註做好手工木活這件事,持續做十年、二十年,做壹生。所以,後來,他的木工作品被日本皇家禦用定制。

反觀我們自己,天天把”焦慮“掛在嘴邊。為什麽我們會焦慮?因為我們浮躁。為什麽我們會浮躁?因為我們急於求成。如果把壹件事做成的時間放長到壹生,那麽我們還會焦慮嗎?自然不會。就像那個木匠,把做成壹件事的時間放長到壹生,做的時候,極致專註當下,把壹件事做到超越90%以上的人。“做到超越90%以上的人”這個結果,就是”極致結果“。

所以,極致專註當下就可以產出極致的結果,正念可以產生奇跡。

既然正念有此神力,那麽我們要如何修煉呢?

首先,在”道“這壹層,要明白正念的先決條件是什麽?也就是進入極致專註當下狀態的條件是什麽?這個條件是“感恩”。因為壹個人懂得“感恩”就意味著他能夠珍惜當下。只有懂得珍惜當下,才能專註當下。試想,壹個不珍惜當下的人,如何讓他”專註當下“呢?就更談不上”極致專註“了。

其次,在”術“這壹層,可以通過刻意練習冥想、記錄感受、禪修等,掌握修煉正念的方法。

閱讀完這本書,當天晚上,我做了壹件事:晚飯後出門,壹個人,慢悠悠地散步二十分鐘。不看手機,不戴耳塞,關註自己腳下每踩過的壹步,感受自己行走在大地上的奇跡。偶爾腦海中,突然想到,我是在上海這樣壹個快節奏的城市中慢悠悠地散步,與周圍環境是那麽地格格不入。可是,那又如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