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京劇電影《廉吏於成龍》感
京劇電影《廉吏於成龍》竟如此令人震撼,氣神激蕩。當電影結束音響起,壹代廉吏於成龍那可親可愛的神形已走入我們的心田。
清康熙年間,新任福建按察使於成龍到任後,發現前任官員草菅人命,造成了壹起所謂“通海通匪”的冤假錯案,使當地上萬平民鋃鐺入獄,乃至田園荒蕪、怨聲載道、社會動蕩不安。要改變現狀,必須重審舊案,開釋無辜,同時減輕民眾軍糧徭役的沈重負擔,促進生產發展。於成龍不顧自身安危,運用種種計謀,向駐節福建、權傾朝野的康親王坦誠進言,與驕橫偏執、心理陰暗的勒春、喀林等官僚周旋鬥法,拯婦孺老弱於水火,救受害無辜於囹圄,終於以其剛正直拗的人格魅力和清廉儉樸的操守,感化了康親王及壹應同僚,戰勝了重重困難,使壹方百姓得以安居樂業。於成龍再壹次因政績卓著而升任直隸巡撫,依依難舍而躊躇滿誌的他悄然踏上新的旅程。
於成龍以天下為家,而百姓是天下的主人。因此,他為天下大事考慮,實際是為百姓安危幸福考慮。他名為官,實為仆,把全部的精力放在為老百姓謀福利上。越是困難,越是危險,越是需要負責任的時候,他越是走在最前面。他為了百姓,可以放棄自己的所有,甚至可以把自己的性命拋之腦後。他全身心地想著老百姓,全身心地為著老百姓而絲毫不計較個人利益。
於成龍能做到如此清正廉潔,是他嚴於律己的結果。作為壹個封建時代的官吏,能做到於成龍這樣,尤其不容易。而於成龍卻做到了,而且做的非常好。這是因為於成龍的忘我,他的淡泊名利,嚴正無私,心無雜念,壹心為天下百姓。這正是《廉吏於成龍》壹劇作為勸世之作的成功之所在。在今天以民為先,以人為本,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歷史進程中,我們每壹位黨的幹部都可以從中獲得有益的警示。
觀念激蕩, 需常洗心靈之垢;物欲誘惑, 應常敲警世之鐘。在利益訴求多元、價值觀念多樣的今天,反腐倡廉不僅需要有制度的保障,同時離不開廉政文化的支撐。這就是營造壹個清正廉潔、勤政為民的時代氛圍,在全社會倡導勤廉、和諧的價值觀。世界上有壹種寶貴的東西,它看不見、摸不著,卻能影響壹個執政黨的前途和命運。贏得了它,執政黨就有了優勢和資本;失去了它,執政黨就瀕臨危險的境地。這就是民心。古人雲,“天下大勢,常系民心。”老百姓何以喜歡於成龍這壹廉吏形象,根本原因在於此。於成龍逝世後,南京“士民男女無少長,皆巷哭罷市。持香楮至者日數萬人。下至萊庸負販,色目、番僧也伏地哭”,可見中下層人民對他的死是十分悲痛的。人們常說,“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壹個為官者,是秉公用權、廉潔從政,還是貪贓枉法、濫用職權;是生活正派、情趣健康,還是紙醉金迷、低級趣味……以什麽樣的姿態和面貌出現在群眾面前,關系政權的聲譽和形象,關系民心的凝聚和背離。這不能不說是戲劇電影《廉吏於成龍》給人們重要的“觀後感”。
我們黨員幹部應當以廉自省,常修為民之德;以廉自律,常懷修身之心;以廉自醒,常記履職之資!
我們應當將廉政思想貫穿於實際工作中,落實到具體行動上牢固樹立起清晰健康的核心價值觀念。
飲壹杯止貪治欲廉政羹 做壹個清香撲鼻公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