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大全 - 人教版九年級上冊語文《短文兩篇》教案

人教版九年級上冊語文《短文兩篇》教案

 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九年級上冊語文《短文兩篇》教案,歡迎大家閱讀。更多相關內容請關註教案目。

 人教版九年級上冊語文《短文兩篇》教案

 (壹)談讀書

 教學目的:

 1、學習文中運用比喻、排比等修辭進行說理的方法。

 2、積累文中出現的精辟的句子。

 教學重、難點: 重點:

 (1)課文中出現的名言警句的體會學習。

 (2)舉例論證、道理論證、比喻論證等方法的運用。 難點:本文論述的語言十分簡練,在學習時體會其作用。

 教學過程:

 壹、檢查預習情況。

 分小組比賽,檢查積累材料的情況。要求每小組派代表把整理好的關於讀書方面的名言警句、名人讀書的趣事講出,以多者為勝方。

 二、簡介作者導入新課

 培根(1561?1626)英國哲學家、作家,出生貴族家庭。劍橋大學畢業,後又學習法律,1618年任大理院院長,封為勛爵。1621年因受賄為國會彈劾去職,嗣後居家著述。1626年冬由於在野外試驗雪的防腐作用而受寒致死。《隨筆》是其文學方面主要著作,開創英國隨筆這特有體裁。

 三、指導學生通讀全文,把握內容:

 1、指導學生朗讀課文。

 明確:這篇隨筆寫法不同壹般,它論述的範圍相當廣泛,語言十分簡練,幾乎壹句話就是壹個觀點。

 2、理解文章內容:作者從哪幾個方面談讀書?

 提示:要理清作者的思路,運用學過的知識歸納、總結。

 明確:文章可以分為三個層次去理解:

 第壹層:(從開頭到?全憑觀察得過且過知?)闡述讀書的正確目的。

 (1)先從正面說,讀書有三種不同目的:怡情、傅彩和長才。重點闡述了讀書的好處。

 (2)後從反面指出讀書的三種偏向: 並論述讀書和經驗的關系。

 (3)最後指出,只有明察事理的人才能夠讀書、用書,而用書的智慧是在觀察生活中得來的。

 (4)提問體會句子含義及作用。 文章開頭的第壹句話,運用的是排比說理。

 (5)提問體會論證方法: 對比論證、比喻論證。

 ?蓋天生才幹猶如自然花草,讀書然後知如何修剪移接。?

 體會:

 培根在其作品中往往采用這種手法,顯出其文筆老練,說理透徹。又如:?德行猶如寶石,樸素最美。?聲名猶如大河,空虛無物者浮,實學有才者沈。 這種比喻的運用,使其文章更顯生動形象,通俗易懂。

 第二層:(讀書時不可存心詰難作者?始能無知而顯其有知)闡述讀書的方法。

 (1)本層第壹句,作者這樣寫的用意是什麽?

 明確:這壹句指出讀書要仔細推敲細思,反對故意挑刺,迷信書本和公限於文字推求。

 (2)對不同的書,作者又主張怎樣?

 明確:學生找出語句,明確作者主張采用的不同的讀書方法。

 (3)找出文中作者提倡把讀書和討論、作文、做筆記結合起來的那些句子。

 第三層:(讀史使人明智?結尾)

 闡述讀書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彌補精神上各種缺陷。

 分兩個小層理解:

 (1)作者在這壹層舉了壹系列的例子,目的是論述讀書能塑造人的性格,體會其說理方法。

 明確:排比說理、歸納說理。(正面指出)

 (2)作者進壹步指出,人的精神上的缺陷,可以用讀書來彌補,就像身體百病,可以用運動驅除壹樣。 (反面指出)

 論證方法:對比論證、舉例論證。

 四、討論與交流:

 (1)學習本課後,對議論文的寫作的認識體會。

 (2)本課中出現的名言警句很多,以小組為討論單位,談談對這些內容的看法。

 五、總結、歸納:

 (二)不求甚解

 教學目標:

 1.以自主探究的學習方法為主,充分激 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探究精神;

 2.認識讀書的益處;養成良好的讀書 習慣;

 3.培養學生搜集資料、處理信息的能力。

 教學過程:

 1.導人新課

 2.讓壹個學生朗讀全文,其余的同學壹邊聽壹邊思考:

 ①本文的主要內容是什麽?

 ②這位同學讀得好在哪裏?有哪些需要改進的地方?

 3.快速閱讀《不求甚解》,邊讀邊思考:

 找出?不求甚解?在本文中的含義 。

 4.學生自主提出有關的問題,分小組研討。

 ①?好讀書? 和?不求甚解? 有什麽關系?

 ②肯定?不求甚解? 的方法為什麽要反對馬馬虎虎的態度?

 ③本文主要討論了什麽問題,用了哪些論證方法?

 5.拓展訓練

 學習《不求甚解》的寫法,對下列成語進行辯證分析,運用求異思維,口述新的立意。

 ①?見風使舵?新解

 ②?班門弄斧?辯

 ③?濫竿充數?辯

 (明確:成語新解,重在從不同的角度去詮釋,劃清必要的界限,從正名人手,這往往是行文的前提,另外要緊密聯系實際,借題發揮,做到有感而發,有的放矢。?見風使舵?壹詞,多用於那些不講原則的世故之徒,但如果我們賦予?風? 以新的含義,喻指實際情況的變化或者規律,我們可以翻出新意;根據實際情況的變化,掌握方向,采取相應的措施,推動社會主義的航船向前發展。

 這樣聯系現實不是大有文章可做嗎?班門弄斧?這個成語,可以從故事人手,翻出?不迷信權威,敢於向權威挑戰? 的新意。?濫竿充數? 這個成語,也可以從故事人手,翻出?濫竿之所以能充數,在於欣賞者的水平低下? 的新意。)

 6.作業 : 背誦課文

 短文兩篇教學設計

 壹、指導思想

 1.以自主探究的學習方法為主,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探究精神;

 2.認識讀書的益處;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

 3.學習比較閱讀的方法,了解議論文的常識;

 4.培養學生搜集資料、處理信息的能力。

 二、教學設想

 作為自讀課,本文著重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探究學習能力──培養學生自主讀書的習慣,通過學生的自主學習,整體上把握兩篇短文的內容,比較兩篇短文的語言特點;著重培養學生探究意識,在自讀中質疑、提問、主動探究;強調學生在比較閱讀和拓展學習掌握閱讀方法,培養創新能力。

 三、課前準備

 1.學生通過各種渠道(網絡、圖書館、家庭藏書?)搜集名人讀書的故事、名言,兩篇短文作者的有關情況。都是針對學生搜集的情況進行指導或補充。

 2.學生將整理後的資料在小組間展示、交流,並進壹步補充。

 四、學習過程

 1.導入新課

 [方式壹]名言導入

 名言?知識就是力量?,知道是誰說的嗎?(培根)而知識又從何而來?現在我們看看,在《談讀書》壹文中,培根給我們談了些什麽?

 [方式二」由名人讀書故事導入

 [方式三〕由中學生學習現象導入

 2.讓壹個學生朗讀全文,其余的同學壹邊聽壹邊思考:

 ①本文的主要內容是什麽?

 ③這位同學讀得好在哪裏?有哪些需要改進的地方?

 3.探究《談讀書》主要內容。

 (1)整體感知──本文的中心話題?讀書?,圍繞這壹話題,談了些什麽內容?

 讀書益處:

 ①讀書要與經驗互補;

 ②要講究讀書的方法;

 ③要根據不同的性格和需要做不同的選擇。

 (在小組討論之後,讓壹部分學生在全班陳述討論結果,老師作點撥補充)

 (2)質疑問難

 ①精讀課文,在文中畫出有疑問的語句、內容。

 ②分小組討論解疑,匯總、對得不到解決的疑問,師生***同討論解決。

 (註:分小組討論解疑時,有條件的可以利用電腦查詢資料,尋求解答。)

 (3)進壹步研討──找出文中妳認為富有哲理的話,談談妳對這句話的認識。(老師可引導學生談對?讀史使人明智?邏輯修辭之學使人善辯?這句話的理解,並模仿這壹句式續寫幾句話。)

 過渡:前文重點談讀書的益處,該怎樣讀書呢?有人說,讀書要?咬文嚼字?也有人說應?不求甚解?,妳知道?不求甚解?該怎麽理解嗎?看看馬南政邨是怎樣理解的。

 4.快速閱讀《不求甚解》,邊讀邊思考:

 找出?不求甚解?在本文中的含義

 5.學生自主提出有關的問題,分小組研討。

 ①?好讀書?和?不求甚解?有什麽關系?

 ②肯定?不求甚解?的方法為什麽要反對馬馬虎虎的態度?

 ③本文主要討論了什麽問題,用了哪些論證方法?

 7.拓展訓練

 學習《不求甚解》的寫法,對下列成語進行辯證分析,運用求異思維,口述新的立意。

 ①?見風使舵?新解

 ③?班門弄斧?辯

 ③?濫竿充數?辯

 (揭示:成語新解,重在從不同的角度去詮釋,劃清必要的界限,從正名入手,這往往是行文的前提,另外要緊密聯系實際,借題發揮,做到有感而發,有的放矢。?見風使舵?壹詞,多用於那些不講原則的世故之徒,但如果我們賦予?風?以新的含義,喻指實際情況的變化或者規律,我們可以翻出新意:根據實際情況的變化,掌握方向,采取相應的措施,推動社會主義的航船向前發展。

 這樣聯系現實不是大有文章可做嗎?班門弄斧?這個成語,可以從故事入手,翻出?不迷信權威,敢於向權威挑戰?的新意。?濫竽充數?這個成語,也可以從故事人手,翻出?濫竽之所以能充數,在於欣賞者的水平低下?的新意。)

 8.探討比較。

 兩篇文章在語言上的不同特點:

 (1)《談讀書》語言風格平易流暢,靈活地穿插比喻、排比、類比的修辭手法,充分隨意的特點。

 (2)《不求甚解》語言平易親切,娓娓而談,用語簡約,生動形象。

 談談自己在學習兩篇短文前後的不同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