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選擇的路》是壹首哲理抒情詩,它表面平易,實則蘊含深邃的哲理;看似傾訴個人經歷,實則表達人們的***同感受。在這首詩裏,弗羅斯特抓住林中岔道這壹具體形象,用比喻的手法引起人們豐富生動的聯想,烘托出人生岔路這樣具有哲理寓意的象征。詩人選擇的是人們司空見慣的林中岔道,來闡發如何抉擇人生道路這壹生活哲理。
詩的前三節似乎僅在平直地描寫林中的那兩條路的不同,但其中卻蘊含著極大的比喻意義,第四節詩人筆鋒壹轉,從林中之路躍到描寫人生之路,“而我選擇了足跡更少的那壹條,然後它決定了我的人生從此不同。”這結句寄寓著詩人無限的人生感慨,具有深刻的象征性和哲理性。
詩人以含蓄清新、別具匠心的藝術風格再現出優美的自然風光,並且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寫,反映人們內心深處的情感波瀾。詩還註意引起人們的聯想,把理性與情感融於壹首短詩之中,深化了這首詩的意蘊.給人以豐富的啟迪。詩人是通過優美的意境創造和濃郁的抒情表達把哲理隱含其中並傳遞給讀者的。
在這首詩中,詩人以樸素自然的語言和韻律來表現自己對人生的思索。這種質樸無華的風格使這首詩如夏夜裏清涼柔和的風,洋溢著清新自然的情趣,給人壹種沁人心脾之感。
這首詩描繪的是壹個面臨選擇的人和他進行選擇時的心態,至於選擇的具體內容並沒有寫出。詩人的著眼點是選擇本身。每壹個讀者都能夠在這首詩中發現自身的生活體驗,理解其中的哲理內容。
因為這首詩具有內涵的開放性,猶如壹個巨大的構架,其中的內容有待讀者去填充,在其中回顧自己的人生之路,從而受到觸動而引發深深的思索。
創作背景
《未選擇的路》的靈感來自作者羅伯特·弗羅斯特對他在英國最好的朋友愛德華·托馬斯經常做的壹件事情的善意玩笑。弗羅斯特經常與托馬斯在鄉間散步:托馬斯不停地想要選擇壹條可以使他向他的美國朋友展示某種奇異的植物或者奇特的風景的路。
但是,每次散完步,托馬斯都要為做出的選擇後悔,為如果他們選擇“更好的”方向他本來可以向弗羅斯特展現的那些事物而長籲短嘆。許多次,當這壹切發生時,新英格蘭人就會為那些無用的悔意笑話他的威爾士壹英國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