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大全 - 人教版五年級26課資料!急用!

人教版五年級26課資料!急用!

壹 理解類

欲揚先抑起波瀾

——《可愛的草塘》藝術技巧

讀了《可愛的草塘》壹文,給人印象特別深刻,這跟它的藝術技巧新異特別是分不開的。文章充滿了詩情畫意,更重要的是它不像大多數的文章那樣:開篇點題,然後平鋪直敘,中心雖然明確,但平淡沒有波折。本文采用了“欲揚先抑”的藝術手法,故意掀起波瀾,使文章波折動人。下面我就從“抑揚”的角度簡單賞析本文。

壹、先抑——初到“呆膩沒意思”。文章的中心是贊美草塘的美麗可愛,目的是“揚”,但文章壹開始卻反說它不可愛,這就是“抑”。文章第壹句就說:“我感到壹切不習慣”,接著說“覺得沒意思”,讓小麗都看到“呆膩”的樣子。“不習慣”、“沒意思”和“呆膩”是我對北大荒不喜愛的情感體現,這與文章中心是相反的感情。兩種截然相反的情感在這裏突然掀起波瀾,讓人感到詫異。我們不禁要問:既然作者不喜愛北大荒又怎麽會說草塘可愛呢?懸念頓生,我們的眼光便迫不及待地流向下文,去尋找答案。我們的心被作者攝走了,當我們帶著疑問閱讀下文,更加深了我們對文章的理解。

二、後揚——初看“草塘真美啊”。作者隨著小麗的帶領,來到草塘的邊上,此時又大又美的草塘呈現眼前。草塘這麽大,“我”第壹次看,感到置身大海中壹般,充滿了新奇感。風吹動下的草塘,掀起層層草浪,那草浪由近到遠呈現不同的綠色,連成壹片,茫茫跟藍天相接。這動感十足,色彩豐富的草塘讓作者自己也分不清是身處大海還是草塘,完全被陶醉了,難怪他情不自禁說它“真美啊”。作者的情感已由“沒意思”的不喜愛轉變成驚喜的贊嘆,這是第壹次“揚”。如果文章到此結束,中心還不夠明確。

三、再揚——耳聽春冬的草塘。接著文章以小麗自豪的話語描述了草塘春冬兩季。春天草塘裏遊滿了肥美的魚,等人們用瓢舀,令人向往。冬天草塘裏到處是野雞、麅子,下雪天“腿陷進雪坑裏再拔不出來”的麅子眼睜睜讓人去逮,“把頭紮在雪裏”的野雞等人像蘿蔔壹樣拔,多麽有樂趣。北大荒的物產豐富通過小麗的訴說得到再“揚”,但同時“我”在耳聽時的態度,壹而再地故意逗她,體現著不信,這也是“抑”。這段文章揚抑結合,又掀起漣漪,增添了文章的魅力。

四、又揚——親歷“美好的畫卷”。接著作者親歷了抓魚,看到了藏在草叢中神奇的河。小麗把“我”帶到水泡子前,波光粼粼的水面竟全是擠擠挨挨的魚,“我”驚叫著連忙脫鞋襪下水,壹條壹條往岸上拋魚,小麗催了才戀戀不舍上岸,親歷了北大荒物產豐富。小麗撥開蘆葦,讓我看到了奇跡般的小河,當“我”看到清澈的河水,倒映水中的蘆草、天空、雲朵,“我”情不自禁往前走,想捧水洗臉,卻怕弄壞了這幅美好的畫卷。作者對草塘,對北大荒的熱愛升華到了高潮。這時文章戛然而止,但余音未盡。

文章以“膩、喜、贊、戀”的線索,欲揚先抑,抑揚結合,不僅符合作者內心變化的規律,而且增添藝術魅力讓人回味無窮。

《可愛的草塘》裏的

“不禁”、“不舍”、“不忍”之情

《可愛的草塘》壹文中,“可愛”像粒粒珍珠散落在草塘各處,“我”在尋找這些珍珠的過程中,伴隨著對草塘認識的逐步加深,感情也發生了壹系列的變化。這種感情變化成為串連這些珍珠的壹條主線。根據教材的這壹特點以及課後思考題,這篇課文的教學思路可以確實為:循情——入境——會情,即借助感情變化這條線索(沒意思→情不自禁→戀戀不舍→生怕弄壞),引導學生逆向思維,深入課文內容,感受草塘的可愛,從中體會出文中的思想感情,並口頭表達出來,使學生獲得美的享受,受到情感熏陶。

壹、展示草塘美景,體會“不禁”之情

⒈學生默讀,用課文中的原句概括答案:“我”初到北大荒覺得沒意思,看到草塘為什麽會“情不自禁”呢?

⒉分層欣賞,感受“走進去就像置身於大海中壹樣”。

(1)播放草塘錄像,采用“定景”與“動景”相結合、彩色與黑白相結合的方法,指導學生觀察:妳眼前的草塘什麽地方“像大海”?分別體會草塘之大、之綠、之動。

(2)學生自由閱讀描寫“浪花”的句子,畫出描寫“浪花”動態和顏色的詞語,說說“浪花”為什麽會有這樣的變化。

⒊指導學生有感情朗讀,體會“不禁”之情。

二、見聞四季產物,體會“不禁”之情

⒈學生“聽讀”小麗的介紹:說說小麗向“我”講了哪幾件事,來誇耀自己的家鄉北大荒。這幾件事各發生在哪個季節?

⒉學生默讀“水泡揀魚”:說說哪些地方給妳印象最深。這件事又發生在什麽季節?

⒊從聽小麗的介紹到自己下水揀魚,這壹切說明了什麽?

⒋“我”為什麽會產生“戀戀不舍”的感情?

三、欣賞如畫小河,體會“不忍”之情

⒈學生默讀課文,指出作者把小河比作什麽。

⒉為什麽說小河是壹幅“美好的畫卷”?

(1)理解排比句,體會“美好”:“畫卷”中有哪些色彩?為什麽蘆葦和蒲草、天空、雲朵會“更綠、更藍、更白”?

(2)為什麽把小河說成“畫卷”而不說成是“畫”?體會“畫卷”的妙用。

⒊“我”為什麽“生怕弄壞”這幅“畫卷”?

四、分類指導誦讀,體會“不同”之情

⒈分內容誦讀,再現草塘不同季節的景色特征,體會草塘的美麗和富饒。

⒉分角色誦讀,體會小麗的自豪和“我”的情感變化。

⒊換位誦讀,以導遊身份向外國遊客介紹草塘,抒發對祖國山河的熱愛之情。

抓題眼學課文

《可愛的草塘》是壹篇優美的借景抒情的散文。抓住題眼“可愛”來學課文,就抓住了全文理解的重點。

1.景色優美——綠得可愛。課文著意用色彩渲染的手法去描繪北大荒的草塘,表現令人悅目的景色美:“走了進去就像置身於大海中壹樣”,浪花“翠綠翠綠”,綠得發光、鮮亮,近處呈鮮綠色,遠壹點呈翠綠色,再遠的呈墨綠色。色彩層次分明,跟藍天相接,構成壹幅淡雅秀麗的畫面。

2.物產豐富——多得可愛。春天,用瓢舀魚;冬天,在雪地裏抓野雞,逮麅子。“壹個方圓十多米的水泡子”,“擠擠挨挨的都是魚兒”,“我”只管“壹條又壹條不住地往岸上拋”,不壹會兒,籃子都滿了。

3.熱情好客——人更可愛。課文描繪了北大荒人的熱情好客:開頭先寫小麗笑嘻嘻地邀“我”去散散心,接著寫小麗自豪地向“我”介紹這裏豐富的物產,然後寫她淘氣地跟“我”逮魚玩。

我們在閱讀本文時,只有首先立足於對自然美的體味,欣賞,才能真正領會作者對草塘的愛越來越深的思想感情。

美得真可愛啊

說走就走。小麗挎(kuà)著個籃子蹦蹦跳跳地在前邊引路,不多時就來到草塘邊上。這麽大這麽美的草塘,我還是第壹次看到,走了進去就像置身於大海中壹樣。浪花翠綠翠綠的,綠得發光,綠得鮮亮,歡笑著,翻滾著,壹層趕著壹層湧向遠方。仔細瞧那浪花,近處的呈鮮綠色,遠壹點兒的呈翠綠色,再遠的呈墨綠色,壹層又壹層,最後連成壹片,茫茫的跟藍天相接。

我情不自禁地說:“這草塘真美啊!”

“那當然!‘棒打麅(páo)子瓢舀(yǎo)魚,野雞飛到飯鍋裏’,妳聽說過吧。可惜妳來的不是時候。要是春天,小草剛發芽,河水剛開化,藏了壹冬的魚都從水底遊上來了。開河的魚,下蛋的雞,肉最香不過了!今年春天給妳們郵的魚幹,壹點兒不摻(chān)假,都是我用瓢舀的。”

選自人教版小學五年制第八冊《可愛的草塘》

點評:

這草塘的美,真是美得可愛啊!妳看,眼前,是顏色美,是綠色美,而且從不同方面寫了“綠”景,用了各不相同的與綠有關的詞語。浪花是“翠綠翠綠”的,“綠得發光,綠得鮮亮”,直逼人的眼睛,讓妳目不暇接,因為它又是活動的,“歡笑著,翻滾著”,“湧向遠方”;近處的綠是“鮮綠”的,遠處的綠是“翠綠”的,再遠處的綠是“墨綠”的,這就自然與“藍天相接”,形成了天地渾然壹體,綠藍相映的美景,這樣的景真是美極了!

這還不夠,作者還在下文寫了惹人喜愛的另壹種美,那就是草塘裏富饒的物產,采用了他人介紹的方法予以補充,這裏盛產魚呀雞呀的,肉香可口,令人垂涎神往。這是虛寫草塘的物產美。這樣,兩種美互相映襯,虛實結合,草塘的可愛便得到了極好的表述。

二 實錄類

支玉恒教學實錄——《可愛的草塘》

第壹課時第壹部分

師:今天在這裏和大家***同學習《可愛的草塘》壹課。(板書課題,但把“塘”字故意寫錯)對我寫的課題有意見嗎?

生:老師的“塘”字寫錯了。

師:喲,怎麽錯了?

生:您的那個“塘”字,右邊“唐朝”的“唐”字中間,您右邊和下邊都沒有出頭兒。

(教師在學生指出的地方修改)

師:他說得很對。漢字中有許多字都有這個結構(教師寫“肀”)如嚴肅的肅、君子的君、建設的建、紀律的律等等。大家記住,這也是壹個小小的書寫規律:凡是有壹豎穿過這樣結構中的許多橫,那這個結構中間的壹橫,往往在右邊出頭,壹豎下面也要出頭。要沒有壹豎穿過,中間這壹橫就不出頭,如“雪”字的下面、“錄”字的上面等。

(教師又在課題中“草塘”二字下面畫圈)

師:這個“草塘”是什麽東西?(笑聲)

生:草塘就是草原。

師:啊,就我所知,這草塘可不是草原。草原是在我國的內蒙古等壹些地方。廣闊的原野上長滿了牛馬羊愛吃的草,牧民們騎著馬在草原上放牧,搭蒙古包在草原上生活。可這草塘,按課文裏說的,可

不像是這樣。

生:草塘大概就是長滿了草的池塘。

師:池塘我知道。人們挖壹個塘,灌滿水,用它養魚或是種荷采藕。但妳這個塘,壹不養魚,二不種荷,就讓它長草,還要長滿,這個主人是不是有點傻?(眾笑)不過,多虧妳發言中用了壹個“大概”,可見妳也不十分肯定。對嗎?

生:是的。

生:我想草塘就是有壹片草地,裏面好像有不少水塘吧?

師:妳這個發言很聰明。第壹,妳用問話的形式發言,最後答案等著我表態(笑聲);第二,妳避開了剛才那位同學說的“池塘”二字——池塘好像是人開的,“水塘”就不壹定了,不會再跑出來壹個傻子;(笑聲)第三,從妳的答話中可以聽出來,妳是讀過課文後吸收了課文裏的壹些知識。我說得對嗎?

生:(笑了)對。

師:這草塘其實就是人們常說的沼澤地。我去過東北,從西邊的齊齊哈爾坐火車壹直往東走,到哈爾濱再往東走,過牡丹江還往東,這麽大片的土地中,除了城鎮,有許多地方都是大片大片的沼澤地,也叫濕地。上面長滿了壹人多高的蘆葦、蒲草,有的地方這些草就長在水中。這些地方還開辟了丹頂鶴的養殖保護區,真的很美。妳們想,這和內蒙古的草原是壹回事嗎?

生:不是。

師:東北的這大片沼澤地,過去叫什麽?(生無言)課文中有壹個詞,在北方,面積挺大的……

生:(齊)北大荒。

師:對,北大荒。解放以後,有許多有誌青年到北大荒去開墾、播種。北大荒黑土地非常肥沃,所以人們說,北大荒現在已經變成了什麽,知道嗎?

生:聽說是北大倉。

師:對,我們今天學的“可愛的草塘”就是發生在北大荒那裏的事。大家讀過課文沒有?

生:讀過了。

師:讀了幾次?

生:壹次。

師:還想不想讀?

生:想讀。

師:想讀我們就讀,自己先讀壹次,怎麽讀都可以。可以默讀,可以朗讀,可以同桌壹塊讀,也可以小組讀。但不管怎麽讀,妳讀完以後要有話說。說什麽,我也不管。我想妳不會站起來說妳放學回家想吃什麽飯吧?(笑聲)好了,大家開始讀吧。(學生自讀課文,教師行間巡視輔導)

師:看樣子差不多都讀完了,有話要說嗎?

生:我讀了課文後覺得草塘真是個好地方,有那麽清的水,草也很綠,還有好多魚。

生:作者去草塘作客,他愛上了這個地方。

生:我不知道棒打麅子是什麽意思,那些麅子幹什麽去了,為什麽用棒子打它?能打住它嗎?

師:妳提了壹個問題。好,妳先記住妳的這個問題,看上完課能不能解決。如果快下課了,妳還不明白,妳再舉手說,“老師我提的問題您還沒解決呢!”行嗎?(生答:可以)

生:野雞為什麽往飯鍋裏飛?(笑聲)

師:哈哈,這些雞可能要舍已為人吧!(眾笑)不用著急,這個問題妳壹會就知道了。

生:我有壹點看不懂,就是這篇文章的作者寫這篇文章究竟想寫什麽?是寫草塘美麗呢?還是寫他喜愛這個草塘?

師:這個問題提得非常好,水平很高。我們呆會兒要重點研究這個問題。

生:我還想說壹點,這個草塘物產很豐富,有魚、有麅子,剛才王文問的麅子幹什麽要用棒子打它?我認為是獵人不用槍,用棒子去打麅子,說明這裏的麅子很多,很善良。(笑聲,師插話:“啊,善良就打它,這不是欺負老好人嗎?”眾笑)這是物產豐富。

生:老師,我看了書上的插圖,那草那麽高,那麽密,密密麻麻的,人還能進去嗎?那不迷失方向嗎?

師:妳真是個可愛的孩子,能替別人著想。(笑聲)別擔心,當地人總會有辦法的。原始大森林人都敢進,這壹叢叢的蘆葦能把人嚇住嗎?好了,大家說了壹些,說得還可以,特別是那位女同學提的問題,提得特別好。她說這篇文章究竟是要寫什麽,寫草塘還是寫作者喜愛草塘。妳們怎麽看待這個問題?

生:我認為是寫草塘的美麗富饒。以前我們學過的《富饒的西沙群島》和《美麗的小興安嶺》都是這樣寫的。

師:其他同學有什麽見解?

生:我覺得這篇課文又寫草塘的美麗富饒,又寫作者愛草塘。因為草塘美麗富饒,他才愛草塘。

師:妳說的聽起來好像有點道理。不過我覺得有點別扭,照妳這樣說,那些不美也不富的地方怎麽辦?還愛不愛?不過這是另外壹回事,還有別的意見嗎?

生:我也認為這篇文章講草塘景也美物產也豐富。

師:看來大家意見比較壹致。多數同學都認為課文是寫草塘景美物富的。我呢,有些不同的看法,但我先不說,我壹說妳們可能就都跟著我走了。我們先按大家的看法來試壹試。如果能講得通,那就說明大家的看法是對的。大家打開書,這篇課文雖然不太長,但自然段很多,很碎。只有幾個比較大的自然段。但這幾個主幹性的自然段,基本上包容了課文的內容。那小而零碎的段落實際上只起壹個連接作用,或是簡短的對話。大家再瀏覽壹下課文,把幾個較大的、主幹性的段落找出來,看它們各寫了什麽?

(學生瀏覽課文,尋找大的段落)

生:我壹***找了六個段,它們都是三行以上的。(笑聲)

師:啊,妳還有個標準——三行以上。(笑聲)好吧,妳先說第壹個大的段落是哪壹段?

生:課文第壹段就是。

師:這壹段中心意思是講什麽的?

生:講作者,不,講“我”初到北大荒,壹切都不習慣,帶去的幾本書……

師:(打斷)這樣說太復雜了,簡單地概括壹下,他在北大荒呆得怎麽了?

生:(看書,找,突然醒悟)他呆膩了!

師:對,這不就概括出來了嗎?我把它記錄下來。(教師在黑板靠邊處寫“呆膩”)知道什麽叫“膩”嗎?

生:膩就是不想再呆下去了。

師:為什麽不想再呆了?

生:他覺得沒意思。

師:大家看這個“膩”字是什麽偏旁?

生:月字旁。

師:月字旁的字壹般都跟什麽有關系?

生:和肉、人體有關系。

師:對。妳們吃過肥肉沒有?就是那種這麽厚的(用手做式)白膘子的肉,吃過嗎?什麽味道?

生:太肥太油膩,吃不了幾塊就飽了。(眾笑)

師:那就叫“吃膩”了,不想再吃了。“我”在北大荒呆膩了,當然也就是……

生:不想呆了。

師:對,沒意思,沒趣味、無聊、對吧?再說,還有哪些大的段落?

生:第5自然段也挺大。

師:這壹段講什麽?概括。

生:這壹段講他看到了草塘,說草塘真美。

師:我們概括為“景美”兩個字。(板書“景美”)下面還有哪段?這次既要說是哪壹段,還要直接把內容概括出來。

生:還有第7段,寫草塘富饒,什麽都有。

師:那就是“物富”了。(板書“物富”)

生:第9自然段,也是講物富。(教師板書“物富”)

生:第14自然段,講的還是物富。(教師板書“物富”)

生:還有倒數第二自然段,也就是18自然段,這壹段又講景美。(教師板書“景美”)

(此時板書出現如下字樣:呆膩、景美、物富、物富、物富、景美)

師:非常好,大家找到了六個主幹段落,它們包容了課文的主要內容。正像妳們說的,主要寫了草塘的美麗富饒。可是妳們仔細琢磨壹下作者的思路,他為什麽這樣安排材料呢?先寫壹個呆膩了,第二寫景美,下面壹下子連續寫了三個物富,最後卻又寫到景美。這樣安排材料,弄得我們給課文分段都不好分。不信妳們試著分分段!

生:可以這樣分段:第壹,呆膩了算壹段,然後景美算壹段,三個物富算壹段,最後壹個景美是壹段。

師:妳這樣分段,從每段看,內容似乎很單壹,各是各的內容。但我不明白,作者為什麽不把景美寫到壹處,搞得前壹個景美,說了半天物富,又跑出壹個景美,頭緒是不是太亂了?

生:呆膩是壹段,它不能和別的段合並,下面景美和壹個物富算壹段,講這裏景美物也富,再後面兩個物富和最後的景美是壹段。也是寫這裏景也美、物也富。

師:好像也有道理,但妳的第二段為什麽只包含了壹個物富,再把第9自然段的物富也包含進去行嗎?

生:可以。

師:這就是說,分段分到哪裏都壹樣,怎麽分都行,但分到哪裏也都說不出什麽根據,可見也有問題,或者是說不清楚道理。

生:第壹個呆膩單獨算壹段,以後的再分兩段,壹個景美和三個物富分壹段,最後壹個景美算壹段。

師:啊,更隨意了,顯得這個作者寫文章真有點顛三倒四,寫了半天,又想起壹個景美,往哪放呢?就放在最後吧!(笑聲)

(還有學生要發言)

師:好了,先不說了,其實,按照景美、物富這樣的思路來分段,不管怎樣也分不好,說不清,是不是作者真的出了毛病了?當然不是,是我們對文章的認識發生了錯誤。大家看課題,“可愛的草塘”,它是說草塘美麗富饒嗎?

生:不是。

師:那麽是說草塘怎樣?

生:說草塘可愛。

師:這說對了。說草塘可愛,可見作者寫這篇文章是想表達他對草塘的喜愛之情,妳們覺得是嗎?

生:是。

師:看,怎麽樣?我剛才說我壹表態,妳們就要跟著我跑。現在就跟隨上跑了吧?(眾笑)不過,這樣跑過來就對了,(笑聲)但是有同學可能會想,文章中確實寫了那麽多草塘的景美物富。是啊,但作者只是把這景美物富當做抒情的憑借。他是借景抒情,借物抒情。借著這些實實在在的東西,告訴讀者,這片草塘太好了,我非常喜愛它!因此說,這篇文章是壹篇抒情散文。而不是單純寫景寫物的文章。明白了嗎?

生:明白了。

三 欣賞類

在語文學習中潛移默化受教育

五年級的壹節語文課《可愛的草塘》,7. 9自然段將草塘物產豐富,杜娟老師設計了壹種別開生面的壹種情景:

師:草堂物產豐富,妳來當壹次小導遊,同位間相互介紹壹下.

[同桌間相互介紹]

師:請壹位小導遊站起來給大家介紹壹下草塘的物產豐富

生:[面向同學]大家好,歡迎妳們來到我們的家鄉北大荒。我們這兒魚特別多,麅子也多。麅子跑得特別快。冬天雪下得特別厚,麅子就陷到雪裏跑不動,就等人們逮它。麅子肉特別好吃。妳壹定聽過“棒打麅子瓢舀魚”。

師:說得真好。不過現在提倡保護野生動物,麅子還能在吃嗎?

生:不能

評析:

學生在課堂中學習,老師用這種方式來激發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力。老師給與了學充分的空間,學生才能自主發展。讓他們把自己知道的知識、想象在同學面前交流。用這種新穎的方法也吸引了學生去想象思考問題,激發學生的興趣。在教學的同時教育學生保護野生動物,在學習中受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