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學生就業難的緩解和解決依賴經濟發展,也離不開體制改革和觀念更新,針對大學生就業形勢及對策進行了闡述。
關鍵詞:大學生;就業;形勢;對策
隨著高校畢業生就業制度由計劃經濟體制
下的統壹分配向市場經濟條件下的自主擇業轉變,
我國已初步形成了“市場導向,政府調控,學校推薦,
畢業生與用人單位雙向選擇”的新的就業機制。而
伴隨中國高等教育大眾化進程和大學生就業市場
化的改革,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日益突出。大學生
就業難,是社會各界***同關註的熱點、焦點問題。不
僅關系到畢業生自身價值的實現及其家庭的切身
利益,而且關系到高等教育健康發展、落實科學發
展觀、人才強國戰略的實施和和諧社會的構建。筆
者認真學習解讀了當前的就業政策、查閱了大量
的資料,並就當前大學生就業現狀對黑龍江幾所
高校進行了調研,應對就業難等問題作壹粗淺的
探析。
1大學生就業難的原因淺析
1.1大學生面臨的就業環境。我國正處於轉型
期,政府機構改革和經濟體制轉軌迫使國有單位
減員增效,吸納能力大幅下降。整個社會就業形勢
日趨嚴峻,中國的勞動力市場目前面臨來自約
1400萬國企下崗失業人員、1.5億農村富余勞力和
近1000萬城鎮年度新增勞力的巨大壓力。政府壹
直在努力通過發展服務業等多種途徑緩解壓力,
但據權威預測,中國未來3~5年,每年城鎮需安
排2200~2300萬人就業,即使經濟保持7%~8%
的增長率,仍會出現每年上千萬的“工作缺口”。在
社會就業市場的吸納能力沒有相應增長的背景
下,我國高校大規模擴招後的本科生相繼畢業,壹
年多於壹年。因此,畢業生就業問題顯得更加突
出,引人註目。2008年歲末的金融危機,使得本來
並不順利的中國經濟,在大環境的影響下更加雪
上加霜,率先受到沖擊的是沿海的外貿型企業,緊
接著就輪到了國內的制造業和服務業,在整個經
濟陷入低迷之際,被譽為經濟溫度表的大學生就
業率,就受到了直接影響。有四個標誌性的信號非
常明顯:招聘數量減少、招聘門檻提高、就業競爭
加劇、薪水期望下降。金融、保險、外貿、房地產、汽
車、航空、廣告等行業開始減少招人。再壹個指標
就是,2008年上半年全國有6.7萬家民營企業倒
閉,而在2007年,民營企業吸納了34.2%的大學畢
業生,這是壹個不小的比例,肯定會影響大學畢業
生就業市場。據國內知名招聘平臺“老麥在線”的
數據顯示,到了2009年6月畢業季開始的時候,
全國將會有超過500萬大學生陷入工作難的狀
態,就拿IT業界來說,目前明確制定了2009年招
聘計劃的企業,不足往年的10%,大量的本專科學
生湧入就業市場,而企業提供的崗位卻明顯不足,
使得整個2008年歲末的畢業生群體,陷入了壹種
緊張不安的狀態。1.2自身認識上的誤區。隨著經
濟的快速發展,我國高等教育正在實現幾十來的
精英教育向大眾教育的轉變,越來越趨近大眾化。
而廣大學生及其家長對畢業生就業的看法依然停
留在十幾年前精英教育階段的觀念上:只要大學
畢業,就意味著是“精英”,壹定得有壹個體面的工
作。因此,畢業生及其家長十分強調單位的性質、
行政級別(或企業規模)、中心地理位置及起點待
遇等。所以觀念不能及時革新,思想不能與時俱
進,是畢業生就業難的癥結所在。剛畢業的大學生
從各方面來看其創造出的價值都是有限的,因此
應理性地給自己壹個較為準確的定位。1.3教育存
在的問題。我們的教育也有問題,存在教育發展和
社會發展匹配、教育知識和新知識接軌的問題。我
們的專業設置過多、劃分過細,就業同學中,有
30%同學與原學的專業沒關系,所以要加強通識教
育。
2提高大學生就業率的對策思考
2.1高校的教改應進壹步深入。高等學校的基
本任務和中心任務是培養人才。大學生就業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