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意:
這首詠物詩通過對蟬的姿態、習性、居所、鳴聲的描寫,贊頌了蟬的清高風雅和不同凡響的品德,暗喻自己立身品格高潔,不需要憑借某種外在力量自能聲名遠揚,表達了對內在品格的熱情贊美和高度自信。
譯文:
蟬低垂著觸須啜飲清涼的露水,長鳴聲從繁茂的梧桐樹上傳出。
因為它身居高處,聲音自會遠揚,而不是憑借吹來的陣陣秋風。
創作背景:
此詩大約是虞世南由隋入唐後,受到唐太宗的知遇之恩而作。詩人的壹生極為坎坷,先是在南朝陳任職,後隋滅陳,與其兄虞世基壹同到了長安,宇文化及殺隋煬帝後,虞世南被挾持至聊城,之後又當了竇建德的偽官,直到李世民滅了竇建德,他成為了秦王府的參軍。
此後他壹直輔佐唐太宗,逐漸位高爵顯,死後“敕圖其形於淩煙閣。”
可見詩人壹生始終堅持正道而行,在紛紜亂世謹身守持,終於得逢明主,成就美名。此詩即是詩人勤於自勉的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