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大全 - 《人類的起源和發展》說課稿

《人類的起源和發展》說課稿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時常會需要準備好說課稿,說課稿可以幫助我們提高教學效果。那麽問題來了,說課稿應該怎麽寫?下面是我整理的《人類的起源和發展》說課稿範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壹、說教材內容

 1、教材內容的地位、作用和意義:

 《人類的起源和發展》是人教版《生物學》七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第壹章第壹節的內容。在《生物課程標準》(實驗稿)中屬於“生物圈中的人”這壹主題。綠色植物和人是生物圈中作用最大的兩類生物,本單元承接七年級上冊最後壹單元“生物圈中的綠色植物”,貫徹了以人與生物圈為主線構建框架體系的思路,向學生介紹生物圈中另壹類生物——人,有利於突出人與生物圈的關系,更好地體現課程標準突出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要求。

 作為本單元的開篇也是本冊書首章內容,本章從物種和個體兩個方面闡述人的由來,人類與環境相互影響的關系,力求使學生站在生物圈的大背景下理解後面章節對人體結構和生理特點的介紹,同時也與第七章“人類活動對生物圈的影響”相呼應。

 本節力求引導學生在生物圈和生活環境的背景中了解人的起源和發展,認識人類與環境的關系是相互影響、發展變化的。對於培養學生觀察思考、資料分析、科學探究的能力和樹立辯證唯物主義觀點、人類應與自然和諧相處及科學是不斷發展的觀點都非常重要。

 2、教材編排特點:

 本單元教學內容在安排上始終將有關人體的內容放在生物圈或生活環境的背景中,引導學生分析和理解人與生物圈或生活環境的相互關系,並且註重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本節教材主要是安排大量的插圖、文字資料讓學生通過觀察比較和閱讀了解人類的起源和發展。由於很多問題尚無定論,教材在編寫上開放性地指出在人類起源和發展問題上的爭論是正常的,進而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探索精神。

  二、說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說出人類起源於森林古猿;

 通過資料分析,了解人類是在與自然環境的鬥爭中逐漸進化而來。

 2、能力目標:

 通過觀察比較四種類人猿,概述類人猿和人類的異同點,了解在科學研究中通過比較找出事物異同點的方法;

 通過進行資料分析和角色扮演,了解在探尋人類祖先蹤跡時,地質考察、尋找化石和遺物證據的方法尤為重要;

 通過參與“歷史重現”活動,加強閱讀理解能力,總結人類在起源和發展過程中自身形態和使用工具發生的變化;

 收集整理資料,參加討論和交流,培養學生主動獲取知識的能力,提高觀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培養學生以科學態度認識人類的起源和發展問題,樹立人類起源和發展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加強學生熱愛生命、保護生物圈的意識,樹立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觀點;

 通過技能訓練,培養學生樹立科學是不斷發展的觀點,學會區分事實和觀點;

 通過小組合作,培養學生交流與合作、團結與互助精神。

  三、說教學重難點

 1、運用比較法找出人類與類人猿的異同點

 2、人類起源於森林古猿,人類是在與自然環境的鬥爭中逐漸進化來的

 3、對比觀察人類起源和發展示意圖,概述人類在起源和發展過程中自身形態和使用工具等方面的變化

 4、認同人類應與自然和諧發展的觀點

  四、說教學對象

 1、學生已有知識和經驗:

 關於生物圈,學生在七年級上冊中已經了解了其概念、範圍,並認識到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同的家園。學生還掌握了生物與環境是相互影響的內容。

 學生對於類人猿的生活方式和大致分布範圍,對人與其他動物的主要區別在於語言、勞動、大腦發達程度等都有所了解。

 2、學生學習方法和技巧:

 初壹的學生思維活躍,好奇心強,但對知識的理解常限於表面,壹遇到困難就容易失去學習的興趣,因而,需要教師適當指引、及時鼓勵和設計他們喜愛的活動,例如多次創設情境和安排小組合作學習、組織表演、參與動手制作等活動,使學生的學習熱情長時間保持,提高學習效率。

 3、學生個性發展和群體提高:

 本課通過課前資料的收集、課堂上小組合作學習、角色扮演等活動,給予學生發表個人見解、展示個人素質的舞臺,在交流和學習中促使群體生物學素養得以提高。

  五、說教學策略

 1、教學設計思路

 以介紹人起源於森林古猿、人與自然環境鬥爭逐漸獲得發展、在發展過程中人所發生的變化為主線,將科學方法和精神貫穿其中。

 以討論、角色扮演、重現歷史等活動降低課程學習難度,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效率。

 2、教學方法

 討論法

 創設情境法

 提問法

 小組合作學習法等

 3、教學媒體的選擇與運用

 多媒體課件

 課本

 紙質媒體(表格、圖片等)

 4、教學流程

 教學環節

 教學過程

 設計意圖

 創設情境

 導入新課

 1、由郭沫若的《女神》壹詩,引發學生思考人與地球的關系。

 2、提出問題:我從哪裏來?人類又從哪裏來?引出本章課題。

 3、小組匯報查閱的有關人類起源說法:如神創論和進化論

 4、討論這些說法有無事實依據,引出達爾文進化論中認為人類起源自森林古猿的觀點。

 使學生在生物圈這個廣大背景下理解人與生物圈的關系。

 培養學生查閱分析資料和語言表達能力

 樹立人的起源發展的辯證唯物主義思想

 觀察與比較

 1、觀察書上四種類人猿圖片,分析它們的形態結構和生活方式有什麽***同點?這些類人猿今天分布在地球的哪些地方?

 2、根據表格對比黑猩猩與人的異同點

 3、提出問題:人類和類人猿的***同祖先都是森林古猿,人猿相揖別為何會出現?

 體會比較法研究人類和類人猿的異同,

 角色扮演

 創設情境,學生分小組合作進行資料分析,開展角色扮演活動,通過自身角色的扮演,概括人猿相揖別的原因,認識地質變化、化石等證據證明人類是在與自然環境的鬥爭中逐漸進化而來的。

 通過活動,學生自主探究人和類人猿為何會走上不同的發展道路。從中認識到人類是在與自然環境的艱苦鬥爭中才逐漸進化而來。

 歷史重現

 1、閱讀第五頁第壹自然段,將人類起源和發展中的森林古猿、“露西”時代古人類和“東非人”時代古人類按時間先後順序進行排列,並選擇與其相對應的文字說明。

 2、完成歷史重現,將剩余四幅圖按時間先後順序進行排列。

 3、閱讀第五頁第壹、二自然段,概括人類起源和發展過程中在自身形態和使用工具上發生的變化(可選用提供的詞條)

 通過仔細閱讀,動手組圖,了解新知——自然環境的改變使得人類發展過程中在形態結構和使用工具上發生了哪些變化。

 結合人類起源與發展示意圖,解釋為什麽人類的數量在急劇增加,而類人猿的數量日益減少?

 旨在聯系“觀察與思考”解釋為何人類數量增加,而類人猿數量減少。使學生理解人類經過與自然的殘酷鬥爭才得以發展,

 人與自然

 學生發表對於人類如何發展的看法

 學生在《我和妳》優美的音樂聲中抒發自己對人類與自然和諧發展的願望,升華情感。

 知識小結和課後拓展

 學生將本課中的收獲在學習成果圖中補充完善。

 學習成果圖是學生壹堂課動腦動手的結果,將自己的收獲和不解補充在圖上,課後進行展示,利於學生之間取長補短,也容易對知識加深印象。

 課後拓展使學生學會如何區分事實和觀點。

 5、板書設計

 第四單元生物圈中的人

 第壹章人的由來

 第壹節人的起源和發展

 壹、人類起源於森林古猿

 二、人類是在與自然環境的鬥爭中逐漸進化來的

 三、人類在起源和發展中自身形態和使用工具都發生了變化

 四、人與自然應當和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