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課記錄怎麽寫
壹.聽課記錄的基本內容聽課記錄的基本內容包括兩個方面。
壹是教學過程,說明確點就是教學實錄。二是教學評點,即教學意見。
(壹)教學實錄教學實錄包括聽課時間、學科、班級、執教者、課題、課時等;教學過程包括教學環節和教學內容,以及教學時采用的方法(多以記板書為主);各個教學環節的時間安排;學生活動情況;教學效果等。教學實錄記到什麽程度,要根據每次聽課的目的和教學內容來確定,通常有三種形式:
(1)簡錄:簡要記錄教學過程、方法策略、板書設計等。
(2)詳錄:比較詳細地把教學過程、方法策略、板書設計等都記下來,甚至教師的重點提問、學生的典型發言、師生的互動情況、有效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教學中的失誤等。
(3)實錄:把教師從開始講課到下課結束的整個教學環節、內容、時間、師生雙邊活動等壹點不落的如實記錄下來。
(二)教學評點教學評點是指聽課者對本節課教學的優缺點的初步分析與評估,以及提出的建議。包括教材的處理與教學思路、目標;教學重點、難點、關鍵;教學結構設計;教學方法的選擇;教學手段的運用;教學基本功;教學思想等等。寫教學評點可以采取兩種形式:
(1)簡評:把師生雙邊活動後所產生的反饋信息,隨時記錄下來。
(2)總評:就是對簡評綜合分析後所形成的意見或建議記在記錄本上。待課後與教者互相交流,取長補短。
二.做好聽課記錄要註意以下幾點應該根據聽課的目的和要求,有所側重地將聽、看、記、思的內容有機靈活地結合起來。如教師講和學生發言時,以聽為主,兼顧觀察;教師板書和學生演練時,以看為主,兼顧其他;學生練習時,以思考為主等。
(壹)聽記要分清主次。聽課應該以聽為主,要把註意力集中在聽和思考上。思考什麽、怎樣思考?
①教師為什麽要這樣處理教材,換個角度行不行、好不好;
②對教師的成功、不足或錯誤,要思考原因,並預測對學生所產生的相關性影響;
③如果是自己來上這節課,應怎樣上,進行換位思考;
④如果我是學生,我是否掌握和理解了教學內容;
⑤課程建設的新理念、方法、要求如何體現在日常教學中,並內化為教師自覺的教學行為;
⑥這節課是否是反映教師實際水平,如果沒有聽課者,教師是否也會這樣上等。
(二)記錄要有突出重點。壹般來說,記錄要詳略得當,簡明扼要,對內容要選擇,文字要精煉。對講課中符合教學規律、有創新、有特色的好的做法或存在的問題和不足等可以詳細地記錄,對壹些問題的思考或見解也可詳細記錄,以免遺忘。
(三)聽課後要及時反饋,研討和交換意見。反饋時要堅持實事求是,抱著虛心、誠懇的態度,熱情主動地與教師交談,以平等商量的語氣,指出成功和不足或改進的地方。對經驗不足的青年教師,不要把問題講得太多,應有重點地指出突出的問題,並以建議的形式提出,多談優點和經驗,盡可能挖掘他們的閃光點,讓他們在快樂成功中成熟;對有經驗的教師,要實事求是地指出存在的問題和需要改進的地方,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使他們認識到還有改進的地方和提高的空間。通常情況下,壹般不是去做定性的分析和評價。
(四)對聽課記錄評議要進行整理總結,彌補自己的經驗不足。整理時要進行理性的思考分析,歸納出壹些***性的東西,推廣成功的經驗和做法,提出改進意見、要求和方法等,以便在自己的教學中進行借鑒並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認真做好聽課記錄是聽課者基本素質的體現,它反映了聽課者的品德、態度、能力、水平等各個方面的基本素質。
篇壹 《美麗的小興安嶺》
10月21日上午,高新區教研室在付山小學舉行語文教學研討會。聽了兩節語文課,分別是付山小學邢慧清老師指教的三年級語文《美麗的小興安嶺》和寶鑫小學宋傑老師指教的五年級語文《我的戰友邱少雲》。教研室曹誌廣老師對兩節課做了精彩的點評,並針對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講了四點意見。最後教研室晏景主任做了重要講話。現將參加此次活動的感受整理如下。
壹、美麗的小興安嶺
1、導入:(8:00)
⑴欣賞壹幅小興安嶺森林的圖片,請同學說壹說“圖上的樹木多不多?”(學生回答“千千萬萬”“數不清”“像綠色的海洋”)
⑵連續欣賞幾幅圖片說說怎麽樣板書美麗的小興安嶺。
⑶觀看錄象資料。(8:09)
2、學習課文:
⑴集體學習:
①學生自讀課文,畫出生字並與同學交流。(8:13)
②投影出示文中的詞語,檢查朗讀。
③指名朗讀描寫春天的部分,其他同學畫出所描寫的景物。
找出文中描寫很美的句子,讀壹讀並說說為什麽
指導理解“抽出”
④總結本段的學習方法。(8:18)
⑵小組學習其余部分:
①投影出示學習要求。
②分小組學習描寫夏、秋、冬部分的內容。(8:20)
⑶交流討論:
①指名回答夏、秋、冬描寫的景物。(投影出示表格,添表)。
②學生讀自己喜歡的句子,教師相機指導理解。
③如果要去小興安嶺妳會選擇在什麽季節?
學生讀自己喜歡的段落。
3、朗讀課文。(8:35)
壹人朗讀,配樂,其余同學觀看動畫。
4、深入理解課文:
⑴板書花園、寶庫
⑵思考:為什麽說小興安嶺是花園、寶庫?
5、作業:可以寫寫自己的家鄉。
點評
這節課老師通過圖片、錄像、課文等多種形式來使學生認識美麗的小興安嶺,使學生對小興安嶺的景色、物產有了深刻的印象。老師先帶領學生壹塊分析描寫春天的部分,並總結出學習方法,然後讓學生分小組來學習課文的其余部分,這樣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在講課過程中還設計了幾處讓學生讀自己喜歡的語句,讓學生選擇會在什麽季節去小興安嶺旅遊等環節,都體現了老師重視學生的學習感悟,體現了人文主義的精神。
導入部分的錄像資料只是讓學生看了壹遍,看完就過去了。我覺得這個地方應讓學生根據預習的情況,聯系錄象資料來說說小興安嶺有哪些景物,給自己留下了什麽樣的印象,然後再去理解課文。在第三個環節配樂朗讀並讓學生觀看動畫課件時,課件的內容並不能和課文完全相符,實際上限制了學生的想象。這裏可只留背景音樂,讓學生邊聽朗讀邊去想象小興安嶺的美麗景色。
在最後對課文中心思想的理解和感悟上,還缺乏進壹步的提升。小興安嶺向人們奉獻出了豐富的物產,作者對小興安嶺的熱愛之情,沒有引導學生去體會,進而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感情。
篇二《美麗的小興安嶺》
壹、美麗的小興安嶺
(壹)導入:(8:00)
1、欣賞壹幅小興安嶺森林的圖片,請同學說壹說“圖上的樹木多不多?”(學生回答“千千萬萬”“數不清”“像綠色的海洋”)
2、連續欣賞幾幅圖片說說怎麽樣板書美麗的小興安嶺。
3、觀看錄象資料。(8:09)
(二)學習課文
1、集體學習
(1)學生自讀課文,畫出生字並與同學交流。(8:13)
(2)投影出示文中的詞語,檢查朗讀。
(3)指名朗讀描寫春天的部分,其他同學畫出所描寫的景物。
找出文中描寫很美的句子,讀壹讀並說說為什麽
指導理解“抽出”
(4)總結本段的學習方法。(8:18)
2、小組學習其余部分
(1)投影出示學習要求。
(2)分小組學習描寫夏、秋、冬部分的內容。(8:20)
3、交流討論
(1)指名回答夏、秋、冬描寫的景物。(投影出示表格,添表)。
(2)學生讀自己喜歡的句子,教師相機指導理解。
(3)如果要去小興安嶺妳會選擇在什麽季節?
學生讀自己喜歡的段落。
(三)朗讀課文。(8:35)
壹人朗讀,配樂,其余同學觀看動畫。
(四)深入理解課文
1、板書花園、寶庫
2、思考:為什麽說小興安嶺是花園、寶庫?
(五)作業:可以寫寫自己的家鄉。
點評:
這節課老師通過圖片、錄像、課文等多種形式來使學生認識美麗的小興安嶺,使學生對小興安嶺的景色、物產有了深刻的印象。老師先帶領學生壹塊分析描寫春天的部分,並總結出學習方法,然後讓學生分小組來學習課文的其余部分,這樣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在講課過程中還設計了幾處讓學生讀自己喜歡的語句,讓學生選擇會在什麽季節去小興安嶺旅遊等環節,都體現了老師重視學生的學習感悟,體現了人文主義的精神。
導入部分的錄像資料只是讓學生看了壹遍,看完就過去了。我覺得這個地方應讓學生根據預習的情況,聯系錄象資料來說說小興安嶺有哪些景物,給自己留下了什麽樣的印象,然後再去理解課文。在第三個環節配樂朗讀並讓學生觀看動畫課件時,課件的內容並不能和課文完全相符,實際上限制了學生的想象。這裏可只留背景音樂,讓學生邊聽朗讀邊去想象小興安嶺的美麗景色。
在最後對課文中心思想的理解和感悟上,還缺乏進壹步的提升。小興安嶺向人們奉獻出了豐富的物產,作者對小興安嶺的熱愛之情,沒有引導學生去體會,進而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感情。
篇三《紫藤蘿瀑布》
壹、導入
教師引入抒情性散文的概念。提示課題。
板書:
紫藤蘿瀑布
宗璞
二、教學過程
1、教師請同學起來朗讀課文。
師:下面哪位同學願意給大家朗讀壹下課文?
生:(稍待片刻,幾位同學舉起手)
師:(巡視片刻)還是請我們的語文課代表來朗讀壹下吧。
生:課代表朗讀,其他同學看書。
(教師播放課件)
2、教師與全體同學壹起朗讀課文。
3、教師出示第壹組問題,請壹位同學朗讀問題。並結合課文內容分析以下問題。
圍繞紫藤蘿花這壹中心事物,作者安排了哪些內容?
作者從哪幾個方面描寫盛開的紫藤蘿?(壹串挨著壹串,花的瀑布,骨朵)
選擇妳認為作者描寫紫藤蘿花的精彩之處,說說妳的看法?(題目)
4、教師出示第二組問題:師生在交流中解決問題。
“我”既然很想摘壹朵花,為什麽沒有摘?作者這樣設計有何用意?
“覺得這壹條紫藤蘿瀑布不止我眼前,也在我心上流過?”作者為什麽會有這樣的感覺?
作者聯想到了十年前家門外的壹株紫藤蘿,它有什麽特點?作者寫它的目的是什麽?
5、教師出示第三組師生探究性問題:
本文開頭說“我不由得停住了腳步”,而結尾又說“我不由得加快了腳步”是否矛盾?為什麽?
對作者說的“生命的長河是無止境的”妳如何理解?
在生活中,妳有過作者這樣的深切的感受嗎?請妳談談。
三、總結全文
由文章作者的感遇,也希望對學生以後的生活有所幫助。
聽課反思
教師不必作秀,因為新課程需要教師作出必要的講解。授課過程中,教師的兩個教學細節我是記憶深刻。其壹是選壹位同學來讀課文,有那麽的同學舉手想要讀壹篇課文。但是這位教師早就有了心目中的人選了,她之所以沒有壹下子選擇課代表來讀課文,估講也是想制造壹種氣氛──壹種大家踴躍舉手的感覺。最後仍就選課代表來朗讀,而其他同學和老師則壹起看著書聽課代表讀書。就這個教育細節,我有些意見。教師的這種行為裏邊有虛假民主的成分,請壹位同學來讀整篇課文值得商榷,可以請幾位同學分別部分自然段也許更好。這樣學生參與的面也比較廣,可以從剛才舉手的同學中挑選壹些。雖然是公開課,在考慮閱讀效果的時候,更應該考慮到課上學生的學習狀態。
另外壹個細節就是教師在出示問題的時候對同學說:這些問題是同學們在預習的時候提出來的,現在我們壹起來解決(大意)。但是看著上面這三組問題,我怎麽也不會相信是學生提出來的。因為作為學生來講,他們提的問題不會全部涉及到教學的重點,只會部分含概。而且提問的方式也是以詢問式居多,他們的提問只不過是想向老師核對自己的理解是否正確。
《紫藤蘿瀑布》這篇課文的正如上課教師所講,是壹篇“抒情性”散文,也可以說是壹篇美文。女作家宗璞通過“紫藤蘿”這壹普通的植物抒發自己別樣的心情,見景生情。就這篇課文而言,我個人以為可以在解決了生詞讀音的前提下,讓學生盡情的朗讀,在讀中體悟文章中蘊含的深厚感情和別樣情懷。語文課堂應該是書聲朗朗的。它不應該是某個學生或教師表演朗讀技巧的舞臺。因為即使有同學口頭表達能力不佳,甚至是口吃、甚至是啞巴,但只要他的心靈能與文本對話,能與作者的思想對話。那麽,他就能從課文中習得壹些感悟和理解,從而真正的為自己將來的人生路提供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