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歷正月十五,是春節之後,最為隆重盛大的壹個傳統民間節日——元宵節。元宵節歷史悠久,早在兩千多年前就有了,漢文帝時期,就已經下令將正月十五定為元宵節。在元宵節期間,民間有各種節日習俗,大家了解哪些呢?
1、吃元宵、湯圓元宵節吃元宵和湯圓,是傳統食俗。元宵和湯圓雖然做法迥然不同,口感也有較大區別,但它們都是取“團圓美好”之意,在寓意上,沒有絲毫區別。而且在吃法上,皆是可煮可炸。過去,家家戶戶都要自己做元宵或湯圓,如今,手做元宵和湯圓越來越少,超市裏的湯圓琳瑯滿目,人們的選擇性很多。
2、賞花燈元宵節賞花燈,是元宵節的傳統節日習俗,它始於西漢,興盛於隋唐。古時城裏鄉間到處張燈結彩,盛況空前。元宵節賞花燈是壹個交誼的機會,未婚男女借著賞花燈也順便可以為自己物色對象。古時的燈籠與神有關,所以,燈籠也被賦予驅魔降福、祈許光明的象征意義。直到今天,元宵節賞花燈仍然是習俗之壹。
3、猜燈謎猜燈謎與賞花燈壹樣,都是自古流傳的元宵節傳統習俗。元宵節人們掛起彩燈,有好事者把謎語寫在小紙條上,並粘貼於燈籠之上供遊人猜,這與節日氛圍相當合拍,而且響應者眾多,所以,猜燈謎就成為元宵節不可或缺的習俗之壹,它也是我國獨有的特色節日文娛活動。
4、放煙花“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辛棄疾的這句詞寫的就是元宵節燦爛的煙花。放煙花是中國民間古老的節日民俗活動。以火藥為基礎發展起來的。起初,是專供貴族豪富爭雄鬥奢的消遣品,到了明、清,煙火制作技術有了新的發展,逐漸成為節日的禮品。每逢元宵節以及其它重大活動,都要施放煙花助興。
5、舞龍舞龍,也叫耍龍燈、龍燈舞,至今已經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了。我們中國人自古以來就崇尚龍,把龍作為吉祥的象征。在古人的心目中,龍有呼風喚雨的本領,對於風調雨順、生產生活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所以逐漸形成了在元宵節舞龍的節日習俗。
元宵節,是全民的狂歡節,全民參與,樂在其中。元宵、彩燈、燈謎、煙花,這些文化元素,自古至今,都是人們心中割舍不斷的情愫和美好。願我們的傳統文化生生不息,薪火相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