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歲錢又叫做什麽如下:
壓歲錢原本是為了給孩子們壓驚,用來安慰孩子們,但隨著時代的發展,壓歲錢的意義已由壓驚轉化為春節時期的美好祝福了。
壓歲錢,又名壓祟錢(“祟”就是不吉利的東西。古人借這個習俗來表達來年不要有任何不吉利的事情發生)。年晚飯後長輩要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派發給晚輩,據說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壹歲。壓歲錢在民俗文化中寓意辟邪驅鬼,保佑平安。壓歲錢最初的用意是鎮惡驅邪。
因為人們認為小孩容易受鬼祟的侵害,所以用壓歲錢壓祟驅邪。正月初壹早晨,晚輩要向長輩拜年,長輩給晚輩壓歲錢。壹般情況下,在除夕夜,母親將用紅紙封好的壓歲錢放在小孩的枕頭底下。放壓歲錢時,母親自會說些祝孩子們平安健康成長之類的話。給小孩發壓歲錢,源於壹個久遠的傳說。
壓歲錢的習俗起源:
壓歲錢(在廣東叫做“俾利是”),年節習俗之壹,其本真來由無考,傳說是為了壓邪祟。除夕夜吃完年夜飯,長輩要給小輩壓歲錢,以祝福晚輩平安度歲。壓歲錢是小兒新年最盼望的禮物。壓歲錢相傳起源較早,但真正在全國範圍流行是在明清時期。
古代的壓歲錢有特制錢與壹般通行錢兩種。特制的壓歲錢是仿制品,它的材料或銅或鐵,形狀或方或長,錢上壹般刻有“吉祥如意”、“福祿壽喜”、“長命百歲”等。壓歲錢,有直接給予晚輩的,有的是在晚輩睡下後,放置其床腳或枕邊。壓歲錢本來是祝福的意義。壓歲錢在民俗文化中寓意辟邪驅鬼,保佑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