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大全 - 常用的教學評價方法有哪些

常用的教學評價方法有哪些

(1)根據評價在教學活動中發揮作用的不同,可把教學評價分為診斷性評價、形成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三種類型。[2]

診斷性評價

診斷性評價是指在教學活動開始前,對評價對象的學習準備程度做出鑒定,以便采取相應措施使教學計劃順利、有效實施而進行的測定性評價。診斷性評價的實施時間,壹般在課程、學期、學年開始或教學過程中需要的時候。其作用主要有二:壹則,確定學生的學習準備程度。二則,適當安置學生。

形成性評價

形成性評價是在教學過程中,為調節和完善教學活動,保證教學目標得以實現而進行的確定學生學習成果的評價。形成性評價的主要目的是改進、完善教學過程,步驟是:

①確定形成性學習單元的目標和內容,分析其包含要點和各要點的層次關系。

②實施形成性測試。測試包括所測單元的所有重點,測試進行後教師要及時分析結果,同學生壹起改進、鞏固教學。

③實施平行性測試。其目的是對學生所學知識加以復習鞏固,確保掌握並為後期學習奠定基礎。

總結性評價

總結性評價是以預先設定的教學目標為基準,對評價對象達成目標的程度即教學效果做出評價。總結性評價註重考察學生掌握某門學科的整體程度,概括水平較高,測驗內容範圍較廣,常在學期中或學期末進行,次數較少。

按評價所參照的標準劃分:(1)目標參照評價 (2)常模參照評價。

(2)根據評價所運用的方法和標準不同,可分為:相對性評價和絕對性評價。[3]

相對性評價

相對評價法是從評價對象集合中選取壹個或若幹個對象作為基準,將余者與基準做比較,排出名次、比較優劣的評價法。相對評價法便於學生在相互比較中判斷自己的位置,激發競爭意識。

絕對性評價

絕對評價法是在被評價對象的集合以外確定壹個客觀標準,將評價對象與這壹客觀標準相比較,以判斷其達到程度的評價方法。

絕對評價設定評價對象以外的客觀標準,考察教學目標是否達成,可以促使學生有的放矢,主動學習,並根據評價結果及時發現差距,調整自我,具有明顯的教育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