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撈鐵牛》這篇文章的寫作順序是按照事情的發展順序來寫:記敘了懷丙和尚撈鐵牛的原因、經過和結果。
先講鐵牛被大水沖走,陷在淤泥裏,壹個和尚主動提出撈鐵牛;再講和尚做撈鐵牛的準備工作以及怎樣撈起壹只只鐵牛,其中撈第壹只鐵牛的過程是文章的重點,撈其余七只,只用了壹句話,這樣寫,既抓住重點又避免了重復;最後才點出和尚的姓名和身份。
《打撈鐵牛》出自明代作家馮夢龍的《智囊全集》第六部,原文如下:
宋河中府浮梁,用鐵牛八維之,壹牛且數萬斤。治平中,水暴漲絕梁,牽牛,沒於河,募能出之者。真定僧懷丙以二大舟實土,夾牛維之,用大木為權衡狀鉤牛,徐去其土,舟浮牛出。轉運使張燾以聞,賜之紫衣。
譯文:宋朝河中府有壹座浮橋,用八頭鐵鑄的牛來固定著它,壹頭鐵牛將近幾萬斤。治平年間,河水暴漲沖斷了浮橋,牽動鐵牛,沈到河裏,朝廷招募能夠撈出鐵牛的人。
真定有個名叫懷丙的和尚,用兩只大船裝滿泥土,把鐵牛系到船上,用大木頭做成秤鉤的形狀鉤住鐵牛,慢慢地去掉船上的泥土,船浮出水面的同時鐵牛浮上來了。轉運使張燾聽說了這件事,賜給他壹件紫色裟衣。
擴展資料:
《打撈鐵牛》發生的歷史背景
在宋朝時候,有壹回黃河發大水,沖斷了河中府城外的壹座浮橋,黃河兩岸的八只大鐵牛是拴住浮橋用的,也被大水沖走了,陷在河底的淤泥裏。後來有個名叫懷丙的和尚,用自己的知識,用兩只大船裝滿泥土,把鐵牛系到船上,用大木頭做成秤鉤的形狀鉤住鐵牛,慢慢地去掉船上的泥土,把八只笨重的鐵牛,壹只壹只地拖了回來。
這篇文章所講述的道理
《打撈鐵牛》這篇文章敘述了壹個“智慧和尚”的故事,在中國古代,因為沒有像現在這樣先進的起重設備和打撈的技術,所以“智慧和尚”懷丙能夠把幾萬斤重的鐵牛從河中撈出來,是壹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這篇文章告訴我們要利用自己所學的知識,善於變通,開動腦筋,事情就會有好的結果。
百度百科-《打撈鐵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