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盧永根、支月英、莫振高、孫麗娜、格桑花開等。
1、盧永根
盧永根(1930年12月2日—2019年8月12日),出生於香港,作物遺傳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華南農業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前校長。
盧永根教授將十多個存折的存款轉入華南農業大學的賬戶,盧永根夫婦壹***捐出8809446元,這是他們畢生的積蓄,學校用這筆款設立了教育基金,用於獎勵貧困學生與優秀青年教師。
他說:“黨培養了我,將個人財產還給國家,是作最後的貢獻。”盧永根的秘書趙杏娟說:“錢都是老兩口壹點壹點省下來的,對扶貧和教育,兩位老人卻格外慷慨,每年都要捐錢。”
2018年3月被選為“感動中國2017年度人物”。
2、支月英
支月英,女,漢族,1961年5月生,江西進賢人,中***黨員,江西省宜春市奉新縣澡下鎮白洋教學點教師。她幾十年堅守在偏遠的山村講臺,從“支姐姐”到“支媽媽”,教育了大山深處的兩代人。
她努力創新教學方法,總結出適合鄉村教學點的動靜搭配教學法。她關愛孩子,資助貧困生,不讓壹個孩子輟學。她走得最多的是崎嶇山路,想得最多的是如何教好深山裏的孩子。
曾獲全國模範教師、全國崗位學雷鋒標兵、江西省“龔全珍式好幹部”、江西省“三八”紅旗手等榮譽。
2017年2月8日,獲“感動中國2016年度人物”。
3、莫振高
莫振高,學生口中的“莫爸爸”“校長爸爸”,是廣西都安高中的原校長。都安是全國貧困縣,這個大山裏的瑤鄉,有著眾多因貧困上不起學的孩子。
於是,莫振高將“讓瑤鄉兒女走向世界”作為自己的座右銘,任教三十多年來跑遍每壹位貧困生的家,將了解的情況壹壹記錄在冊,並用自己微薄的工資資助了近300名學生,圓了他們的大學夢。
然而,自己的工資畢竟只是杯水車薪。面對數量眾多的貧困學生,這位從未向別人伸手的“莫爸爸”走上了“化緣”之路。他利用休息時間,來到全國各地的機關、企事業單位,做演講、做動員,只為通過社會力量,幫助更多的瑤鄉兒女走出大山。
就這樣,莫振高壹***籌集了3000多萬元善款,讓1.8萬貧困學子圓了大學夢。因積勞成疾,莫振高於2015年3月9日突發心臟病去世。
“莫爸爸”的“化緣”之路改變了數以萬計貧困孩子的命運,現在他已桃李滿天下,九泉之下也可含笑。
4、孫麗娜
朱敏才曾是壹名外交官,妻子孫麗娜曾是壹名高級教師,退休後兩人沒有選擇安逸的日子,而是奔赴貴州偏遠山區支教。
他們的足跡9年遍布貴州的望謨縣、興義市尖山苗寨、貴陽市孟關等地。2010年兩夫婦紮根遵義縣龍坪鎮,繼續他們的支教生涯。
生在貴州黃平,長在貴陽的外交官朱敏才,得知家鄉師資嚴重缺乏,退休後放棄在北京悠閑自在的生活,去山區義務支教。
盡管已經古稀之年,但他們表示:“只要我們還能動,就希望在這裏繼續教下去,讓山裏娃也能和城裏娃壹樣,能大聲流利地說好英語、學好英語”。
山區洗澡難、買菜難、乘車難、看病就醫難,各方面都極不方便。臥室跟廁所***用壹面墻,夏天臭氣熏天,孫麗娜晚上要戴著兩個口罩才能睡覺。
因為長時間在山區生活,加上高原強烈的紫外線照射,孫麗娜的右眼全部失明,左眼視力只剩下0.03,檢查身體時還發現體內重金屬超標。朱敏才也患有高血糖、高血脂、呼吸暫停綜合癥等危險疾病。但他們依然堅守崗位,帶給孩子生動活潑的課堂氛圍。
因為長時間在山區生活,加上高原強烈的紫外線照射,孫麗娜的右眼全部失明,左眼視力只剩下0.03,檢查身體時還發現體內重金屬超標。朱敏才也患有高血糖、高血脂、呼吸暫停綜合癥等危險疾病。但他們依然堅守崗位,帶給孩子生動活潑的課堂氛圍。
他們義務執教不拿壹份報酬,在省吃儉用資助貧困生的同時,還在積極為學校建電腦教室、修學生食堂,四處聯系爭取支持和幫助。
夫婦兩在北京治病期間,仍心系山區的孩子,為他們捐來了20臺電腦。孫麗娜還將阿裏巴巴“天天正能量”獎給她和丈夫的10萬元獎金轉贈給了學校,用於建電腦教室。在支教9年後,他們被中央電視臺評為“最美鄉村教師”。
5、格桑花開
格桑德吉,女,西藏自治區墨脫縣幫辛鄉小學的壹名教師。 2000年,格桑德吉畢業於河北師範大學,畢業之後她毅然回到西藏。為了勸學,12年來格桑德吉老師在極危險的道路上頻繁往返;
為了孩子們不停課,別村缺老師時她不顧六個月身孕毅然上路;為了把學生平安送到家,每年道路艱險、大雪封山時,作為校長的格桑德吉跟男老師壹樣,過冰河、溜鐵索、走懸崖峭壁。
十三年來,在格桑德吉的努力下,門巴族孩子從最初失學率30%,變成到今天入學率95%。她教的孩子有6名考上大學、20多名考上大專、中專。村民們親切地稱她為門巴族的“護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