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的意思是:贈送。
這句話出自西漢時期司馬遷所作的《信陵君竊符救趙》。
原文節選如下:
魏有隱士曰侯贏,年七十,家貧,為大梁夷門監者。公子聞之,往請,欲厚遺之。不肯受,曰:“臣修身潔行數十年,終不以監門困故而受公子財。”公子於是乃置酒,大會賓客。
譯文如下:
魏國有位隱士,名叫侯贏,七十歲了,家裏貧窮,做大梁夷門的守門人。公子聽說這麽個人,就去拜訪他,想送他壹份厚禮,侯贏不肯受,說:“我修養品德,保持操行的純潔,已經幾十年了,終竟不能因為看守城門窮困的緣故接受公子的財物。”公子於是辦了酒席,大會賓客。
擴展資料:
寫作背景
信陵君竊符救趙這件事,發生在周赧王五十七年,即公元前258年,當時屬戰國末期,秦國吞並六國日亟,戰爭進行得頻繁而激烈。公元前260年,在長平之戰中,秦國大破趙軍,坑殺趙降卒40萬。秦又乘勝進圍趙國首都邯鄲,企圖壹舉滅趙,再進壹步吞並韓、魏、楚、燕、齊等國,完成統壹中國的計劃。
當時的形勢十分緊張,特別是趙國首都被圍甚急,諸侯都被秦國的兵威所懾,不敢援助。魏國是趙國的近鄰,又是姻親之國,所以趙國只得向魏國求援。
就魏國來說,唇亡齒寒,救鄰即自救,存趙就是存魏,趙亡魏也將隨之滅亡。信陵君認識了這壹點,才不惜冒險犯難,竊符救趙,抗擊秦兵;終於,信陵君挫敗了敵人的圖謀,保障了兩國的安全。
百度百科——信陵君竊符救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