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大全 - 妳好李煥英觀後感

妳好李煥英觀後感

 當認真看完壹部作品後,大家壹定收獲不少吧,這時我們很有必要寫壹篇觀後感了。那麽我們該怎麽去寫觀後感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整理的妳好李煥英觀後感,歡迎大家分享。

妳好李煥英觀後感1

  1、哪怕只用稍稍粗線條壹些的眼光去看,其實都不難發現,《妳好,李煥英》這部電影所講的故事其實非常的簡單樸素。

 用壹段話來概括這個故事的內容就是:壹位叫李煥英的普通婦女在和她的女兒賈曉玲壹起參加完村裏壹場重大宴會之後遭遇了壹場車禍。李煥英因為這場車禍生命垂危,而她的女兒賈曉玲雖然是和她壹起遭遇的車禍,卻並無大礙。然後,在壹場機緣之下,身為女兒的賈曉玲意外穿越到了自己尚未出生的二十年前,穿越到了母親所在的地方。在確定自己已經穿越之後,她就通過回憶她媽媽的熟人朋友在宴會上的只言片語,然後盡自己最大的努力,想要去填補自己母親當年的遺憾,想要讓自己的母親能夠在有她陪伴的日子裏都開開心心的,想要徹底讓自己的母親過上不壹樣的人生。最後,賈曉玲帶著很多遺憾與壹些滿足,回歸了自己所在的時空。

 而這部“以壹個簡單樸素的故事作為主要內容”的電影第壹個讓我覺得很好的地方,就是這部電影在擁有如同小品壹般的搞笑功能的同時,其中角色帶給我的感覺也十分自然。不會像尋常小品中的演員壹樣,總是能或多或少地讓我感覺到壹些生硬與刻意。

 既保證了搞笑效果,也保證了角色的豐富性。

 既能讓作為觀眾的我在在觀影的過程中,時不時會在經常會出現“就算在搞笑情節發生之前我已經大概猜到電影接下來的情節會怎麽樣把我逗笑,但是當電影的進度條真推到那了,我還是忍不住哈哈笑”的情況。又不會讓我在觀影過程中產生“這不就是壹部加長版的小品嗎?突然覺得好乏味”的念頭。

 可以說是非常特別了。

  2、除了很好的搞笑效果之外,在我眼中《妳好,李煥英》這部電影還有壹個很特別的壹個亮點,那就是賈曉玲這個角色在面對她的母親李煥英時所呈現出來的態度。

 有的讀者看到這裏可能會疑惑:為什麽妳會說賈曉玲在面對她的時所呈現出來的態度是妳眼中《妳好,李煥英》這部電影裏的壹個特別的亮點呢?

 而我對此的回答是:之所以那麽說,首先是因為作為壹個觀眾,我很難從“賈曉玲這個角色在面對她的母親李煥英時所呈現出來的態度”中看到什麽抽象的所謂“孝順”,更多的是感受到了壹些十分具體的東西。

 比如說“無條件,高熱情的支持”“強烈的眷戀與不舍”,“因為沒能及時讓自己母親過上好日子而產生的那種愧疚與悔恨”,“她與自己母親之間深深的羈絆”等等。

 然後這些十分具體的東西,又讓原本壹看到親情元素濃郁的片段就會下意識地保持距離的我難得地在第壹次觀看電影裏壹些很煽情,很傷感,親情元素也很濃的片段中就主動地在心理上拉近自己和電影中的主角的距離,進入到***情模式中去。不得不說,這是壹次難得的體驗

 而這,就是“為什麽賈曉玲這個角色在面對她的母親李煥英時所呈現出來的態度在我眼中是壹個很特別的亮點”的主要原因。

  3、雖然我從很早之前就從他人那裏聽過“有的喜劇電影雖然看起來很歡樂,但是妳看到最後會發現,在它在妳心裏留下的印記裏,有很濃郁的悲傷”這個說法。

 但是在很長壹段時間裏,都沒有壹部看起來特別歡樂的電影在我看完之後能在我心裏留下壹個“悲傷成分”占比很高的印記。

 直到我看到了《妳好,李煥英》電影尾部的內容,腦海中的合家歡結局被“電影中年輕的李煥英也是穿越人士,時間到了也是得像賈曉玲壹樣回歸原本屬於自己的時空,繼續接受自己在那個時空裏的最後結局”這個設定給敲得粉碎,心裏逐漸形成了壹個由很多很多悲傷的情緒和壹些“救贖感”組成的印記之後,我才真正擁有了第壹個留在心底的,是由壹部喜劇電影留下的,悲傷在其中占比很高的印記。

 而這,是《妳好,李煥英》這部電影給我帶來的壹個最讓我意想不到的“得到”。

  還有話要說:

 1、不得不說,“只看壹遍電影,然後依靠這遍觀看所留下來的記憶與感想來寫文章”這事對於我來說還是太過費勁了些。未來壹段時間,在寫跟電影有關的文章這壹塊,還是回歸以前的狀態吧。

 2、《妳好,李煥英》這部電影,嗯,是壹部值得去品味的電影。

妳好李煥英觀後感2

 沖著《妳好李煥英》的好口碑以及提前做好緩解假期綜合癥的目的,大年初四我和家人壹起看了這部“笑著哭”的喜劇片,進影院前我還覺得妻子問我要不要帶紙巾有點小題大做了,看完電影我才意識作為成年人的那點麻木的情感是多麽的自以為是,我們善於迎接置身事外的故事,卻羞於表達關於自己的情感,比如我的表哥,電影裏的包袱他笑得像吃自助餐壹樣不遺余力,壹到煽情的地方他就顯得很不自在的說應該快演完了吧。其實這部電影的雛形早在幾年前賈玲演出的小品中就有過劇透,局限於小品的節目容量和表現形式不足以撐起這個內容和情感都很飽滿的故事,但經過電影的打磨和升華後所營造的情感輸出足以像子彈壹樣密集而準確的同時擊中觀眾的笑點和淚點,什麽叫笑著哭最痛,我想《妳好李煥英》無疑給出了標準答案。

 想寫寫《妳好李煥英》基於三個關鍵詞,壹、***情,這部電影是賈玲紀念自己亡故的母親的電影,電影結尾有段字幕:“在我的印象裏,我的媽媽壹直是壹個中年婦女,我常常忘記了,她也曾經是個小姑娘”,這句話很打動我,在我記憶裏我母親也是這樣壹副中年婦女的形象,母親從單位下崗後便壹直在家做家庭主婦,我記得母親經常坐在靠近窗邊的靠椅上繡鞋墊,明晃晃的陽光投射在她的眼鏡上讓人忍不住眨眼,以至於她擡起頭叫我的時候,我都看不清她的樣子。母親去世那年,是我讀大學的第壹個暑假,母親彌留之際,我夢見母親搬進了壹座白色的大房子,我把夢告訴了母親,母親偷偷留下了淚,母親的離去後的很長壹段時間我都打不起精神,但外人看不出我的傷感,我明白我改變不了任何事情,就像電影裏女兒為了讓母親高興做了很多努力,而這壹切也是母親為了和女兒做最後的告別而掩飾的悲傷。整部影片其實都是母女***同營造了壹個夢,女兒穿越到了母親年輕時的年代試圖去改變母親的命運,同時母親也陪伴著女兒完成她對母親的“拯救”。影片中女兒壹邊流著淚奔跑,路上所有的景物壹邊失去色彩,這註定只能是自我和解的歷程,我們無法改變生命的輪回,但我們可以努力像母親希望的那樣“健康快樂!”

 二、懷念,子欲養而親不在,這種遺憾和無奈不知道折磨著多少失去至親的人,汪峰的《當我想妳的時候》有句歌詞“至少有十年我不曾流淚”,我不知道我有多少年沒流淚了,但在看電影過程中我留了兩次淚,第壹次是女兒和母親邊哭邊喝酒的時候,第二次是女兒意識到母親已經去世淚奔過程中閃回的哪些兒時回憶,我甚至產生了某些記憶的重疊,我想起了衣櫃裏母親那件紅色緞面上繡著金色圖案的棉襖,那件我只在相冊裏看到母親穿過的棉襖,照片裏她很年輕,風有點大,我和她的頭發都有點亂了,她微笑著,我做了壹個鬼臉靠在她身上。這些年我很少想起母親,我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有了家庭有了孩子而渾然不知的淡忘了我原本以為清晰卻日漸模糊的母親的樣子,感謝李煥英讓我想起了我的母親,也懷念起我和母親在壹起的日子,就像影片結尾時賈玲公開的那幾張自己和母親的照片壹樣。

 三、原諒,愛麗絲。門羅說過:“我們總會被原諒,或我們永遠無法原諒自己。但我們原諒了,我們每次都原諒了”,影片中女兒重復著壹句臺詞“我沒有壹次讓您高興過”,但母親始終相信女兒將來會有出息,就算只是說幾句遙遙無期的美好承諾也足夠讓母親笑得心滿意足。我們每壹次傷害父母時,總是父母最先選擇原諒我們,我們從不需要任何借口就可以全身而退,好像壹切都沒有發生過,我們總以為對父母的報答是孝順是美德甚至是恩惠,其實我們只是在彌補作為子女對於父母那微不足道的.問候和關懷,我們從來都沒有想過父母對於我們的愛有多深。父母永遠都會理解我們的各種苦衷,他們會幫助我們找各種搪塞或者拒絕的理由,他們永遠相信我們牽掛著他們,而我們也壹次次相信他們會原諒我們。母親已經離開我十七年了,有些事我已經無法得到她的原諒,我也無法體會到當時她的感受,我只知道無論我怎樣讓她生氣和失望,她都會等我回家。

妳好李煥英觀後感3

 家風裏有父母對子女最深沈的愛,好家風,更是父母對子女最豐厚的饋贈。大年初壹,電影《妳好,李煥英》上映,除了令人捧腹大笑的有趣情節,這部電影更流露出了濃濃的愛與親情。這樣壹部電影,珍藏著回憶,更生動地刻畫出中華民族“母慈子孝”的優良傳統。

 這部電影,講述了女兒賈曉玲意外穿越回20年前,與正值青春的母親李煥英相遇的故事。電影壹經上映,好評如潮,“又笑又哭”“後勁兒太大”成了許多觀眾的評價。從二八式大梁自行車,到藍色工裝褲,再到黑白電視機……電影中那些懷舊元素,瞬間勾起了我們兒時的回憶。然而,真正引發我們***鳴的,則是電影中李煥英與賈曉玲這對母女間最為真摯的情感,也是那“慈”與“孝”的優良家風。

 寧肯自己苦點累點,只要能讓兒女健康快樂,壹切都是值得的。“我只要我的女兒,健康快樂就好。”這是母親李煥英對賈曉玲說的壹句話,也是整部電影中最感人的壹句話。簡單的壹句話,卻道出了天底下所有母親對兒女無私的愛。看著兒女壹天天長大,我們的母親也已然從壹個亭亭玉立的少女變成了白發蒼蒼的老人。為此,《人民日報》專門做了壹期“妳好,這是我的李煥英”的稿件征集,不少網友翻出媽媽的舊照。有網友留言說,“我媽媽真的挺能吃苦的,歲月侵蝕下,原本苗條的身材和纖細的手指也變得越來越沒有少女感。”也有網友留言道:“老媽得了重病,我瞞著她。她自己偷偷知道,又偷偷裝起自己的知道,讓我們以為她不知道,這就是愛。”為母則剛,為了兒女犧牲壹切,甚至燃燒自己的生命,這便是壹種充滿愛的家風。

 希望兒女出人頭地是每壹位母親***同的心願,但最重要的,是兒女能健康快樂地成長。讓母親李煥英快樂壹回,是電影中女兒賈曉玲“穿越”後最大的動力。為母親“搶購”電視機,與母親壹起打排球比賽,甚至為了讓母親能過上好生活而“阻止”其與父親結婚,女兒希望通過這樣,來彌補“沒出息”的自己對母親的愧疚。可李煥英卻說:“只要我的女兒,健康快樂就好。”壹瞬間,賈曉玲淚如泉湧。希望兒女能夠健康快樂地成長,是天底下所有母親最大的心願。常言道:“德不配位,必有災殃。”如果不重視品德修養,即使獲得“成功”,也是經不起考驗的,而經歷成長的“陣痛”,雖然可能遭遇挫折,走壹些彎路,但能夠在成長中感悟人生,壹步壹步走向真正的成功,這便是這部電影中所表達的。正是這樣壹種註重品德教育的優良家風,才鑄就了中華民族堅韌且向上的優秀品質。

 “子欲養而親不在”,電影裏可以“穿越”,而在現實中卻是無法彌補的遺憾。我們每個人都在拼了命地努力奮鬥,認為這樣就能報答父母,可是回家的次數卻越來越少,陪伴父母的時間也越來越少,這難道是真正的“孝”嗎?趁著父母年輕,常回家看看,多花點時間陪陪父母,這是整部電影向我們傳達的更深層次的聲音。近日,壹則新聞感動了無數網友。2月17日,陜西西安的馮先生看完電影後深受感動,本想回家準備給母親拍個小視頻做紀念,沒想到母親卻難掩對故鄉和年邁雙親的思念而落淚。看到母親想家了,馮先生心裏酸酸的,他當即決定帶上母親,驅車900公裏回家見姥姥和姥爺。到了姥姥家,“壹下車我媽就特別激動地抱著我姥姥”,馮先生說,“見到我媽的滿臉笑容,壹切都值了。”對父母來說,精神的“孝”往往比物質上的“孝”更為重要,常回家看看,莫讓“子欲養而親不在”成為我們人生中最大的遺憾。

 每個家庭的家風裏,都“珍藏”著父母對子女的愛,有壹天,我們會在不經意間“打開”它。當我們解開其中的家風“密碼”,那時,父母老去,我們也早已長大。

妳好李煥英觀後感4

 前言:它是賈玲20xx年參加喜劇競演節目《喜劇總動員》時的作品,講述了賈玲穿越回母親的年輕時代,與媽媽成為好姐妹並幫媽媽追求心愛男生的故事。

 接下來,讓我們壹起先來看壹組數據,截止2月18日,票房突破30億,它成為了中國影史第12部票房破30億的影片,從此,賈玲已經憑借該片成為了穩坐第壹把交椅——中國影史票房最高的處女座女導演。

 事件穿越回到1981年,為了彌補這些過失,她不惜壹切代價讓母親高興、更高興!深情至極,潸然淚下!

 我想賈玲拍這部電影,就是為了懷念自己已故的母親。他已故的母親正是李煥英,片尾提到的她參加廠裏的排球隊、和賈玲的爸爸賈文田暗戀三年的故事等等也都是真實的。

 導演,為了懷念自己的親人,可以拍電影;作家,為了懷念自己的家人,可以寫作……然而我們呢?記得90年代的時候,有壹首《常回家看看》這首歌。唱出的是普通人壹年來的艱辛,聽到的是他們過年回家時的欣喜。是啊,有事沒事常回家看看,多陪陪父母,才是我們這些普通人能夠為家人做的最大的貢獻。

 希望世間所有的媽媽都能被時光溫柔對待,“願妳的親熱永年少,湧在我最美好的祈禱”大張偉老師深情地為《妳好,李煥英》獻上了片尾曲,是什麽原因能讓賈玲的這部處女作不斷走高,讓全國觀眾被它動容呢?是媽媽。《妳好,李煥英》是由賈玲的真實經歷改編而成,親情是本部電影的關鍵詞。

 《妳好,李煥英》不單單是壹聲妳好,也是漫長的再見;不僅僅是壹部電影,也是壹封寄給母親的情書。“從我記憶起,媽媽就是中年婦女的模樣。”,很多人都會有這樣的感受。這類電影笑著笑著就哭了。

 春節電影檔,由賈玲,沈騰,張小斐,陳赫主演的《妳好,李煥英》,口碑備受好評。其中,今天看到關於賈玲的采訪。記者問她“為什麽這部影片,英文名叫hi mom,中文名反而叫:妳好李煥英呢?”賈玲回答道“因為媽媽不僅是媽媽,她首先是她自己。”

 做母親是偉大的。盡管這可能,會影響她的職業發展,身體健康狀況。好像做母親,為孩子付出壹切,很值得提倡。其實不然,因為母親,她也是個個體,她也有自己的情緒,她也能有自己的生活,也可以好好的愛自己。孩子不應占據媽媽生活的全部,不應為繁衍而生育,孩子的存在應該是:讓原本的生活,錦上添花。

 願每個媽媽,都更加愛自己。媽媽不僅是媽媽,她首先是她自己。她有她自己的名字,而不僅是誰誰的媽媽,她也能有自己的生活。

 願世上所有的父母都安康健在,願我們做子女的都能不留遺憾,莫等“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妳好,李煥英》強烈推薦給大家,去電影院記得帶好口罩,紙巾哦。

 生命只有壹次,可愛家人的這顆心卻有無數次。當春風吹遍大地神州,帶家人出門散散步,散散心,陪陪家人,吹散壹年來的悲傷,迎接嶄新的20xx。

 同時也祝願我的家人身體健康,心情愉快,學業有成,工作順利,萬事如意,闔家幸福!值此佳節,給妳們拜年了!

 後記:有些事情失去才會懂得珍惜,賈曉玲在母親意外去世後,痛心不已。在穿越之後,賈曉玲便更加珍惜與母親在壹起的時光,想方設法使母親開心起來。若不是這次機會,賈曉玲可能會後悔壹輩子。

 世上哪個母親,不想讓孩子健康快樂的活著,不需要掙大錢只需要妳健康,如此足以。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是對這部電影最好的評語。

 這部電影講述得也是賈鈴自己身上發生的是,這才能引起***鳴。我看到了媽媽,無數次為我奔波的身影,壹時淚目……

 “我只希望她健康快樂。”這是劇中李煥英對於女兒僅有的壹個希望,沒有過多的要求,只有這簡單、質樸的願望。趁現在的機會,珍惜與父母在壹起的時光,而不成為壹生的遺憾。

妳好李煥英觀後感5

 賈玲壹看就特別喜慶,笑瞇瞇的。平時生活中這樣的人也很討人嫌。賈玲姐說籌備電影太累了反彈了,能看得出比以前胖好多,就希望這段時間能好好休息休息,註意健康。賈玲以前瘦的時候太像電視臺女主持人,端莊大方,倆酒窩特討喜,長的很符合中國人眼裏有福相的標準。只看到了表面,壹看就是只會說好的人,然後又活了過來,這才有的喜劇天賦吧。早些年的名模,之前和賈玲沙溢壹起參加過央視的壹個節目喜樂街,是常駐。

 後來又和賈玲壹起參加湖南的百變大咖秀。挺喜歡賈玲的。喜樂街她和沙溢表現簡直絕了,笑得死去活來,感覺這個女孩真的反應超快。不過她能不能再減減肥,微胖還是挺可愛的,現在有點過胖了,某些角度看著確實顯老,還有大碗這兩年趨向於沈寂其實也正常,像麻花更是這樣,沈騰除了春晚已經基本不再演小品了。

 其實也不需要太擔心,畢竟我相信玲姐的眼光。很喜歡賈玲本人的綜藝表現,但希望她先拿出不抄襲又能真正稱為喜劇的作品再論地位,她唯壹的代表作妳好李煥英勝在淚點而不是笑點。挺心疼賈玲,明明是好心做這麽個舉動,被別人逼出這麽個借口,賈仙女那麽可愛,為啥老是把她塑造成倒貼的形象。玲姐真的是超級好的人,節目好幾次幫曉彤擋,然後又各種帶嘉賓。她真的值得所有最好的。

 賈玲這種永遠是把觀眾放在第壹位吧,給觀眾帶來快樂是她腦子裏的第壹想法吧。自身的感受委屈什麽的,私下消化就好了。跳舞真的超級棒,滿滿自信,不怯場,有氣場,身材好又怎樣,那也抵不過強大的人格魅力和令人羨慕的自信感。當初是因為她的酷口相聲開始喜歡她,那時她還不胖,期待了好多年她跟老白再說相聲,雖然知道已經不太可能了。人就是越得到反饋才越有自信,想起來面試的時候。

 面試官如果繃著臉就會讓人很慌,面露笑意才會讓被面試者情緒更穩定。賈玲幾次撲沈騰懷裏感覺就是妹妹跟大哥的感情,換成她撲我老公我肯定在旁邊姨母笑,但別的女人不行。不是說賈玲不好看胖不怕她勾引男人,而是賈玲橫看豎看她就不是這種人。瑪麗和沈騰合作她倆有感情,賈玲和沈騰合作她倆有感情,其實男女演員合作就是演員,自多就是關系好壹點,不見得有更多的情況,現在觀眾特別愛過度解讀男女演員的合作關系。

 讓演員不能正常發揮,處處小心。最有力的證據,有壹期賈玲和沙溢演的那個小品,上來搭戲的微胖的男演員據說是賈玲的老公,她老公和她壹直有合作,老公就在現場呢,大家真的想多了。這種現象在第四五期挺明顯的,主要是對方隊伍也沒有能和滕玲呼應的嘉賓,就真的確實很迷茫無助的感覺。但是感覺第六期開始倆人逐漸開始適應了,專註於遊戲本身找創造笑點。

 截止第七期,周深的低笑點捧場和潘老師的大膽表現已經讓他們打開任督二脈的感覺,個人覺得之後會逐漸變好。辛苦了家裏的頂梁柱。沒有不什麽自在的,他們每次都能給觀眾帶來歡樂。有些人就是喜歡挑刺,喜劇人給妳帶來不舒服的感覺,為什麽就不檢討壹下自己?是不是自己最近有煩心事,或是自己厭倦了那些,又或者那些不是妳喜歡的東西,每個人喜歡的東西都有所不同,他們不能滿足於每個人,是他們不自在還是妳不自在。

 我看了這麽久王牌,從沒看出來賈玲和沈騰有什麽超越朋友的感覺,不知道網友都是咋腦補出來的,我就算是腦補這這句話再看,也沒看出來。怎麽看就是小妹妹的感覺,很自然的朋友啊,親情什麽的。賈玲喜歡沈騰真的扯上天了,我倒是覺得好幾期都很好笑,剛播的那期,鄭爽作弊被抓的那期。感覺還是嘉賓人數不夠吧,兩期都能看到同樣的人有點奇怪,每次結局都煽情不喜歡。喜歡看沈騰和賈玲,從來沒覺得他們誰喜歡誰,壹直覺得他們是非常有默契並相互信任的搭檔,這節目如果沒了他倆基本沒有看頭了,賈玲就是開心果,做開心果付出的努力得很多,不是誰都能當開心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