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解釋如下:
1、制度,是壹個漢語詞語,拼音是zhì dù,意思有1、在壹定歷史條件下形成的法令、禮俗等規範;2、制訂法規;3、規定;4、指規定品級的服飾;5、制作;6、制作方法;7、規模、樣式;8、規制形狀;9、指壹定的規格或法令禮俗。
2、用社會科學的角度來理解,制度泛指以規則或運作模式,規範個體行動的壹種社會結構。出自 《易·節》:“天地節,而四時成。節以制度,不傷財,不害民。”所謂在壹定歷史條件下形成的法令、禮俗等規範。《易·節》:“天地節,而四時成。節以制度,不傷財,不害民。”
3、[孔穎達]疏:“王者以制度為節,使用之有道,役之有時,則不傷財,不害民也。”宋 王安石《取材》:“所謂諸生者,不獨取訓習句讀而已,必也習典禮,明制度。”魏巍《壯行集·春天漫筆》:“他沒有看到,存在幾千年的剝削制度的消滅,就是大公平。”
4、唐 元結 《與何員外書》:“昔年在山野,曾作愚巾凡裘,異於制度。”《續資治通鑒·宋孝宗隆興元年》:“尚書省奏:‘永固 自執政為真定尹,其繖蓋當用何制度?’金主曰:‘用執政制度。’”
理論思想
1、以往對於制度的理解只局限於組織而言,可是在現代的社會科學分析框架內,今已可指涉到社會上壹些非組織形式的規則,如:憲法等。
2、在六十年代,舊制度主義在學界非常流行,通常被用作分析政府、組織的實際運作,而這種分析是帶有價值判斷的,學者通過分析,希望找出壹個好的制度。可是在六十年代末,建制的概念遭到實證論、理性選擇理論所質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