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訪友的主要內容如下:
《山中訪友》給人的感覺似乎是作者要到山中去尋訪壹位朋友,但讀到文章的第3段時,讀者便會恍然大悟,原來作者要訪的是古橋、樹林、山泉、小溪、瀑布、懸崖、白雲、雲雀、落花、落葉、石頭、雷陣雨是壹些自然界的朋友。通篇以這樣的方式敘述,使讀者也進到畫面中,進到作者的心境中,仿佛這些自然界的朋友,不但是作者的,也是我們每壹位讀者的,於是更加感到親切。
作者根據表達的需要,還恰當地變換敘述人稱,對山中的“朋友”,作者有時用第三人稱敘述,有時感情強烈了又以第二人稱稱呼,從而使情感表達得更加充分。本文想像豐富、新奇,充滿童心童趣,有浪漫色彩。如:“我閉上眼睛,我真的變成了壹株樹,腳長出根須,深深紮進泥土和巖層,呼吸地層深處的元氣,我的頭發長成樹冠,我的手變成樹枝,我的思想變成樹汁,在年輪裏旋轉、流淌,最後長出樹籽,被鳥兒銜向遠山遠水。”
作者把自己想像為壹株樹,使樹與“我”融為壹體。又如:“妳好呀,懸崖爺爺!高高的額頭,刻著玄奧的智慧,深深的峽谷漾著清澈的禪心,擡頭望妳,我就想起了歷代的隱士和高僧,妳也是壹位無言的禪者,雲霧攜來壹卷卷天書,可是出自妳的手筆?”想像中,懸崖似乎成了壹位智者。
擴展資料:
《山中訪友》是著名散文家李漢榮先生發表於1995年第6期《散文》月刊壹篇傑作。這篇散文篇幅短小而述事簡略,記作者獨自到山野林間的壹天遊歷,因為帶著動情的眼光,所見之景都有許多新奇的色彩。該文經全國中小學教材審定委員會2001年審定通過,入選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初中語文課本(07年後又編入全國通用教材六年級語文上冊的第壹課《山中訪友》)。
李漢榮,中國作家協會會員,陜西省政協委員,著名詩人、散文家,李漢榮散文佳作入選全國中學語文課本。多年來寫作詩歌約3000首,散文隨筆3000多篇,中短篇小說30余篇,在《人民文學》、《人民日報》、《詩刊》、《小說月報》、《青春》、《散文》、《散文百家》、《星星》等,及臺灣的《創世紀》、《葡萄園》、《詩世界》、《聯合報》副刊等海內外100多家報刊發表詩歌、散文、隨筆、雜文、小說約2000多篇(首)。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