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大全 - 《黃山奇松》教學設計

《黃山奇松》教學設計

 作為壹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學設計,借助教學設計可以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那麽問題來了,教學設計應該怎麽寫?以下是我整理的小學語文《黃山奇松》教學設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小學語文《黃山奇松》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會用“屹立”、“郁郁蒼蒼”造句。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二自然段。

 3、觀察圖片,任選壹種松樹,仿照課文寫壹段話。

  教學過程:

 壹、復習鞏固,引入情境。

 同學們,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黃山奇松》這篇課文。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黃山被譽為——“天下第壹奇山”(卡片出示“天下第壹奇山”),它以“四絕”聞名於世,這“四絕”是指——奇松、怪石、雲海、溫泉(卡片出示“奇松、怪石、雲海、溫泉”)。我們還知道,這“四絕”中,人們最喜愛的是——黃山奇松,正如課文中說的壹樣,更是“情有獨鐘”(卡片出示“情有獨鐘”,齊讀)。只要妳來到黃山上,妳就會看到山頂上、陡崖邊,處處都有瀟灑、挺秀的奇松。

 二、激情導讀,感受奇松。

 1、今天,咱們就壹起去觀賞黃山奇松。告訴大家,要想看松,最好的去處就是曾被著名旅行家徐霞客稱為“黃山絕勝處”的玉屏樓,玉屏樓前可以看到哪些奇松呢?請同學們好好地讀讀課文第二節,待會兒告訴大家?(學生自由讀)

 2、同學們,在玉屏樓前,妳看到了哪些奇松?

 板書: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

 3、下面請同學們再好好地讀讀課文,用橫線劃出描寫迎客松的句子,用浪線劃出描寫陪客松的句子,用虛線劃出描寫送客松的句子。

 4、請三位同學分別讀壹讀。

 5、下面請同學們自由地讀壹讀描寫迎客松的句子,壹邊讀壹邊想,在妳的頭腦中迎客松究竟是什麽樣的?

 投影出示句子,指導朗讀:

 (1)同學們,妳們在讀的時候,頭腦中出現了迎客松了嗎?它是什麽樣子的?(指名說)

 (2)大家說得挺好,願意看看真的迎客松嗎?(映示迎客松)怎麽樣,真的迎客松和妳想的壹樣吧!

 (3)齊讀描寫迎客松的句子。

 (4)看著這棵姿態優美、枝幹遒勁的迎客松,讀了描寫迎客松的這幾句話,老師相信大家壹定有什麽話要說吧!或有什麽問題要問嗎!(指名說)

 ①課前,老師查了資料,黃山上尺把高的松樹都生長了幾十年,可想而知,這麽高大的迎客松,不知經歷了多少烈日暴曬,多少風吹雨打,所以文中說它飽經風霜(卡片出示“飽經風霜”),但它卻仍然郁郁蒼蒼(卡片出示“郁郁蒼蒼”),充滿生機。這兒完全可以看出迎客松具有頑強的生命力。大家試著讀壹讀第壹句話看能不能不要老師教,就能壹下子把迎客松頑強的生命力給讀出來。(自由讀,指名讀,齊讀)

 ②知道為什麽叫它迎客松嗎?它如同好客的主人歡迎賓客的到來。這句話實際上就寫出迎客松的奇特所在。大家能把迎客松的奇給讀出來嗎?(指名讀)

 ③指名讀第三句。把這句話改壹個說法,用上“不僅……而且……”。(迎客松不僅是黃山松的代表,而且成了整個黃山的象征了。)

 師:黃山上的松太多了,它們千姿百態,形態各異。但是人們只要壹提到黃山奇松,就不由地會想起——迎客松。迎客松就代表著黃山奇松。實際上這句話還清楚地告訴我們,迎客松不光代表著黃山奇松,它還象征著整個黃山。

 投影出示:人們提到黃山就會想到________,看到迎客松就會想起________。

 同學們,現在這句話理解了嗎?能讀好嗎?(指名讀,註意“乃至”後適當加重語氣。)

 (5)同學們,迎客松生命力是那樣的旺盛,姿態是那樣的獨特,它代表著黃山奇松,更象征著整個黃山。我覺得咱們在讀的時候不光要把迎客松的奇、美給讀出來,還要把作者對迎客松的贊嘆,喜愛之情給讀出來。妳們能用自己的朗讀把作者的情感表現出來嗎?大家試著再讀壹讀。(自由讀、齊讀)

 (6)同學們,妳們願意將迎客松永遠留在自己的腦海裏嗎?怎麽辦?(指名說)下面,請同學們抓緊時間把這段話背下來,待會兒,咱們看看哪位同學能在最短的時間內記住寫迎客松的幾句話。

 6、聽妳們背誦,真是壹種享受。我覺得咱們已經來到了黃山,來到了玉屏樓下,迎客松就生長在這裏。它旁邊還有陪客松、送客松。下面就請同學們自由地讀讀陪客松和送客松的部分。待會兒,咱們舉行壹場朗讀比賽。告訴大家,要想讀好這兩部分並不難,只要妳邊讀邊在腦海裏想象畫面,眼前出現奇松的樣子,妳就壹定能讀好,壹定能夠站到領獎臺上。大家準備壹下。(學生自由讀)

 (學生自由朗讀,指名比賽朗讀,師生評點。)

 7、同學們,讀完了課文第二節。看完了玉屏樓前的三棵奇松,我們壹定會被枝幹遒勁的迎客松,形似巨人的陪客松,姿態獨特的送客松給深深地吸引住,下面我們再來觀賞這三棵奇松。

 引讀:來到了黃山最妙的觀松處玉屏樓,妳舉目望去,首先就會看到迎客松。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

 三、觀看錄像,升華情感。

 1、同學們,玉屏樓前的這三棵奇松最具代表性,其實黃山

 上還有許許多多千姿百態的奇松,咱們再去看看其它的奇松好嗎?

 播放錄像。

 2、黃山松的確是千姿百態。它們裝點著美麗的黃山,使得黃山更加神奇,更加秀美。看完了錄像,咱們再來讀壹讀課文最後壹節吧!(齊讀)

 3、這段話主要講了黃山上還有許多許多千姿百態的奇松,文中的'省略號更能說明黃山奇松形態多,我們在讀的時候再放慢速度,這樣就更能把黃山奇松千姿百態給讀出來。請同學們再壹起讀壹遍。(齊讀)

 四、作業:

 同學們,黃山集中了我國許多名山的特點,如泰山的雄偉,華山的險峻,峨眉山的秀麗。這些景色,黃山全有,明代著名的旅行家徐霞客兩次遊覽黃山後,發出這樣的感嘆,他說:“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嶽”(投影出示“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嶽”),可見,黃山的風景的確令人著迷。同學們可以記下徐霞客的這句話,回去後還可以把黃山的奇松介紹給爸爸媽媽,說不定爸爸媽媽聽了妳精彩的介紹後,暑假就能帶妳到黃山去遊玩呢?

小學語文《黃山奇松》教學設計2

  壹、教材分析

 《黃山奇松》是蘇教版小學語文第九冊第5單元的中的壹篇課文,本單元是壹組描繪祖國大好河山的美文。其中《黃山奇松》是本單元的首篇,在本單元中起著提綱挈領、舉壹反三的示範作用。課文以生動的筆墨描寫了黃山奇松美不勝收的各種姿態,抒發了作者對它們的贊嘆之情,文章集景色美、語言美、情感美於壹體,令讀者賞心悅目、心馳神往、浮想聯翩。

 全文***三個自然段,條理清晰,重點突出。每個自然段可以獨立成段。第壹自然段是講人們對黃山奇松情有獨鐘。第二自然段具體描繪了三大名松的動人姿態。寫出了它們的“奇”,是全文的重點段。第三自然段寫千姿百態的松樹使黃山更加秀美。全文結構上,按“總分結合,點面結合”的方式謀篇,是壹篇陶冶學生審美情趣,提高學生語言素養的好教材。本課計劃安排二課時來完成,其中第壹課時著重讀準讀通,掃除障礙,整體感知。第二課時精讀品悟第二自然段,積累內化“精妙”的語言,體會作者的寫作特色,發揮充分的想象。

  二、教學目標

 (壹)知識與能力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二自然段。

 2、會寫本課六個生字,理解新詞語的意思。

 3、會用“屹立”“飽經風霜”造句。

 4、理解課文內容,感受黃山松的奇美,培養審美情趣,激發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

 5、了解壹般寫景散文的寫作思路和構思方法,學習和應用從不同角度描寫景物和變換角度表現景物的方法。

 (二)過程與方法

 1、利用多媒體創設情景,揭示課題。

 2、引導學生品讀、感悟、想象,用各種方式激起學生誦讀的興趣,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

 3、為了促進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創造精神,教學活動中可將看圖、看書、訓練融入質疑、梳疑、解疑的過程中,讓學生充分動起來。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感受黃山奇松的奇特、景色的優美,增強熱愛大自然的感情,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2、從課文中理解人與自然的關系,培養熱愛自然、保護環境的意識。

  三、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指導朗讀,在讀中體會黃山松的美和奇。

 教學難點:在讀的過程中幫助學生體會作者是怎樣抓住“奇”來寫黃山奇松的。

  四、設計理念: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本課教學中,力求為學生創設個性化的閱讀空間,引導學生在讀中感悟,在讀中理解,在讀中喚起情感的升華,從而讓學生的心靈和文本發生思想的碰撞,進而能認識美、感受美,提高學生審美情趣。

  五、教學方法:

 放手讓學生朗讀課文,在朗讀中感受黃山奇松的奇特,並借助多媒體課件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通過教師的牽引指導、學生的反復朗讀和交流討論,把握課文的內容,完成教學任務。

  六、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

 學生準備:收集有關黃山的資料

  七、教學時間:

 2課時

  八、教學過程:

 (壹)、復習鞏固,引入情景。

 1、孩子們,妳們是否聽說過過壹句話:“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嶽”呢?能說說這句話是什麽意思?

 生:去過五嶽就不想去看其它山了,去過黃山就不想去看五嶽了。

 師:對,它說的就是享有“天下第壹奇山”美稱的黃山。(師板黃山)它以(奇松、怪石、雲海、溫泉)“四絕”聞名於世,(多媒體畫面(黃山四絕))人們對“四絕”之中的什麽特別情有獨鐘?(師板:奇松)

 2、黃山“無處不石,無石不松,無松不奇”。難怪古人說:“黃山之美始於松。”今天讓我們再次進入這塊美麗、神奇的土地,去觸摸黃山松,去欣賞黃山松,去感受黃山松!看看黃山奇松到底“奇”在什麽地方?

 (二)、導讀,感受奇松。

 1、過渡:要想觀松,最好的去處就是(玉屏樓),舉目四望,玉屏樓前可以看到哪些奇松呢?

 (板書: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

 2、讀第二自然段,分別找出描寫這三大奇松的句子,用()表示出來。這三大奇松有什麽特點?“奇”在哪裏?

 3、小組合作學習。

 4、討論交流。

 (1)品味迎客松

 三大名松中,作者評價最高的又是哪棵呢?文中哪句話可以看出?

 出示:如今,這棵迎客松已經成為黃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個黃山的象征了。

 師:從這句話中妳感受到了什麽?(感受黃迎客松的評價很高:壹提到黃山的松樹,就馬上會想到——迎客松;壹提到黃山,也會馬上想到——迎客松,因為——齊讀該句“這棵迎客松已經成為黃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個黃山的象征了。”)

 過渡:作者為何對迎客松評價如此之高呢?迎客松到底何奇之有呢?瞧,(多媒體展示畫面)這就是黃山第壹名松迎客松,請同學們結合資料,從課文中找出描寫迎客松的句子,細細品讀,體會迎客松奇在哪兒?

 交流:

 生:奇在模樣。師:妳從哪裏看出來的?

 生:姿態優美遒勁

 師:妳能說說妳是怎麽理解遒勁這個詞的嗎?(筆直有力,粗壯雄健,有氣勢)能讀好這個詞。看到“郁郁蒼蒼”妳仿佛看到了什麽,感受到了什麽?能讀好這句嗎?

 還奇在哪裏?

 生:奇在飽經風霜卻生命力強

 1、師:誰能說說“飽經風霜”這個詞是什麽意思?生:經歷了許多艱難困苦。時間長。(圖文結合理解)

 師小結:是啊,黃山上但凡尺把高的松樹都生長了幾十年,可想而知,這麽高大的迎客松不知經歷了多少烈日暴雨,風吹雨打!據說它已有1000多歲了。正如課文所說它飽經風霜,它頑強地活下來了,奇不奇?不僅如此,它還能長得郁郁蒼蒼,充滿生機,奇不奇?這本身就很“奇特”,大家能把迎客松的奇給讀出來嗎?(指名讀、齊讀)

 2、風撼不動它,雪壓不斷它,它仍然那麽根深葉茂,四季常青,郁郁蒼蒼,充滿生機。更難得的是它還那麽瀟灑、挺秀,真是壹棵奇樹!再讀。

 3、它就像壹位歷經滄桑的老人,經歷了各種風風雨雨,所以讀“飽經風霜”這個詞時,稍慢壹些,突出它的滄桑感。(指名讀,男生齊讀)

 這棵迎客松雖然飽經風霜,卻仍然枝繁葉茂,長得蓬蓬勃勃,多像壹個充滿活力的少年啊!(指名讀女生齊讀)

 正因為這樣,再讀:如今,這棵迎客松已經成為黃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個黃山的象征了。

 三奇熱情好客

 “迎客松的奇還表現在哪裏?”

 出示:“它有壹叢青翠的枝幹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熱情地歡迎賓客的到來。”

 這句話運用什麽修辭手法?

 師:同學們,請伸出手臂,再看看圖,這壹叢斜伸出去的枝幹,像不像主人的手臂?正因為太像了,所以人們把它叫做“迎客松”。作者的想象力太豐富了,但老師相信我們班同學的想象力更豐富。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好客的迎客松正翹首盼望熱情地歡迎我們的到來呢?它會說哪些歡迎詞?(學生熱情交流歡迎詞,並加上動作)

 喜歡迎客松的同學壹起站起來(停頓),伸出妳熱情的手臂,大聲地說:各位賓客歡迎妳們!

 通過朗讀把妳對迎客松的喜愛和贊美之情表達出來。

 正因為這樣,再讀:如今,這棵迎客松已經成為黃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個黃山的象征了。

 學到這兒,妳覺得這是壹棵怎樣的迎客松呢?

 填空:()的迎客松(不屈不撓生機勃勃熱情好客)

 對,它是我們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生機勃勃、熱情好客的象征啊!

 正因為這樣,再讀:如今,這棵迎客松已經成為黃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個黃山的象征了。

 由此,我想到了在作者的筆下,它僅僅是壹棵松樹嗎?它簡直就是壹個活生生的人呀!這不僅是黃山松的熱情,而且是黃山的熱情,是整個黃山人的熱情。妳能飽滿著這種情感,把迎客松的姿態優美、勃勃生機、熱情洋溢讀出來嗎?(生讀)師:這正是“奇松傲立玉屏前,閱盡滄桑色更鮮。雙臂垂迎天下客,包容四海壽千年。”

 (2)陪客松奇美

 A、再被迎客松熱情的迎上去之後,誰來陪同我們遊覽黃山風光?(陪客松)那他有奇在哪裏呢?

 出示:比喻句

 師:從這個比喻中我們能感受到陪客松的什麽特點?(抓“綠色的巨人”體會陪客松的高大挺拔、蒼翠茂盛。)

 師:看,陪客松正伸展那寬大的肩膀,遮擋住炎炎烈日,陪同遊人觀賞美麗的黃山風光。那博大的胸懷,那濃烈的情感,那無私的奉獻怎能不讓我們心生愛意?通過朗讀來表現。

 如果陪客松會說話,它會對遊客說些什麽?

 送客松

 師:日暮降臨,觀賞完美麗的黃山風光,我們也該回家了。這時,誰又與妳依依不舍地道別呢?(送客松)妳覺得它的神奇之處在哪兒呢?從圖上我們可以看到它的枝幹是彎彎曲曲的,就像什麽呢?(“天然盆景”)

 師:盆景是什麽意思?哦,它是園丁精雕細琢的刻意造型,為的是追求它優美的姿態。可,送客松沒有經過人工精雕細琢的刻意造型,卻像盆景壹樣姿態優雅,妳說奇不奇?培養這棵天然盆景的園丁又是誰呢?——大自然、黃山

 有壹首詩寫得好:巖前倩影側枝伸,青翠容顏滿目春。黃海大夫真好客,天天揮手送遊人。多麽熱情的送客松啊,像在揮手告別,又仿佛在作揖送客,又儼然在伸手挽留。它對遠去的遊客說些什麽?

 多麽好客的送客松啊!能把它的熱情讀出來嗎?練讀、指名讀。

 多麽好客的送客松,像人壹樣的挽留妳,願意讀的站起來讀。

 師小結:三大名松的確美,的確奇,美在姿態奇特,更奇在它們仿佛通了靈性,好像成了黃山的主人:有的伸出手臂,把妳迎上山;有的伴妳左右,陪妳看風景;還有的送妳下山,伸出長手臂,向妳告別!真是奇松啊!相信同學們也壹定對黃山奇松情有獨鐘了吧!讓我們伴著美妙的音樂在壹起把讀壹讀,感受黃山奇松的神奇魅力。

 (三)、觀看黃山松圖片集,升華情感。

 1、孩子們,玉屏樓前的這三棵奇松最具代表性,其實黃山“無處不石,無石不松,無松不奇”讓我們讀讀第三小節,看看善讀書的妳們會有什麽新的發現?

 生:奇松數量多,千姿百態。

 師:孩子妳真會讀書,從哪裏讀出來的可以分享壹下嗎?

 師:黃山松的確千姿百態,它們裝點著美麗的黃山,使得黃山更加神奇,更加秀美。讓我們來欣賞壹下其它的黃山松吧!

 4、結合欣賞到的圖片,想象說話:

 黃山松美麗的倩影壹定深深地留在了妳的腦海裏,試著完成以下練習:

 黃山松千姿百態,有的像(),有的如同(),有的仿佛(),有的狀如()……

 (四)、小結。

 1、課文學完了,回顧我們上課前的問題,妳有答案了嗎?黃山松奇不奇?(改板書“?”為“!”)

 孩子們:黃山獨特的地理環境孕育了奇特的黃山松,黃山松更是展示著自己優美的身姿,使得黃山更加神奇,更加秀美。學到這裏我們就不難理解旅行家徐霞客兩次遊覽黃山後,寫下了的名句:“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嶽”了。讀到這裏相信大家不僅明白了黃山松“奇”在哪裏,更為黃山松頑強的生命力所折服。

 (五)、作業設計。

 1、當壹次小導遊,給爸爸媽媽紹黃山奇松。讓他們“無須跋山涉水,黃山勝境壹覽無余”。

 2、黃山奇松真是別有情趣,請妳任選壹個畫面,用妳細致的觀察、豐富的想象讓這美麗的松樹動起來、活起來。請把妳看到的、想到的寫下來。

 附板書設計:

 黃山奇松

 優美迎客

 千不

 姿挺秀陪客屈

 百不

 態獨特送客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