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初,有喬山人者善彈琴。精於指法,嘗得異人傳授。每於斷林荒荊間,壹再鼓之,淒禽寒鶻,相和悲鳴。後遊郢楚,於旅中獨奏洞庭之曲。鄰媼聞之,咨嗟惋嘆。既闋,曰:“吾抱此半生,不謂遇知音於此地。”款扉扣之。媼曰:“吾夫存日,以彈絮為業。今客鼓此,酷類其聲耳。”山人默然而反。
2、《喬山人善琴》註釋:
(1)嘗:曾經
(2)鶻(gǔ):壹種兇猛的鳥。
(3)郢楚:即楚郢,古地名,春秋戰國時期楚國的都城。
(4)媼(ǎo):老婦人。
(5)闋:止息,終了。
(6)款扉:款,真誠;扉,門。
(7)扣:問,詢問。
(7)絮:棉花。
(9)鼓:彈奏。
(10)類:像。
(11)旅:旅店
(12)款扉:敲門。款,敲;扉,門。
3、《喬山人善琴》翻譯:
在開國初年,有個喬山人善於彈琴。他彈琴的指法很精湛,曾經得到過高人傳授。他常常在荒山野嶺,多次地彈奏,使飛鳥淒涼,使鶻鳥寒心,壹起應和著悲哀地鳴叫。後來(他)遊歷到楚國,在旅店獨自彈奏洞庭曲。隔壁的壹位老婦人聽了琴音,非常感動,不禁感嘆惋惜。(曲子)已經彈奏完了,(喬山人)嘆息道:“我彈琴大半輩子,沒想到在這裏遇見了知音!”(喬山人)敲門問她,老婦人說道:“我的丈夫活著的時候,是把彈棉花當作職業的。現在聽見妳在這裏彈的琴聲,極像我老伴彈棉花的聲音罷了!喬山人壹句話都沒說地走開了。
4、作者簡介:徐珂(1869年-1928年),原名昌,字仲可,浙江杭縣(今杭州市)人,文學家。光緒年間(1889年)舉人。後任商務印書館編輯。參加南社。曾擔任袁世凱在天津小站練兵時的幕僚,不久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