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歷史人物的故事有《司馬光砸缸》、《入木三分》、《鐵杵磨針》、《孫敬頭懸梁》、《鑿壁借光》等。
1、《司馬光砸缸》
司馬光出生於光州光山。有壹次,他跟幾個小夥伴在後院玩耍。有壹個孩子淘氣,他爬到壹口大水缸上,結果失足掉進去了。水缸深,孩子小,眼看小夥伴就要淹死了,其他的孩子都嚇傻了。就在此時,司馬光急中生智,從地上撿起壹塊大石頭,使勁向水缸擊去。通過司馬光的砸缸行為,水湧出來,小夥伴因此得救了。
2、《入木三分》
傳說當時的皇帝要到北郊去祭祀,讓王羲之把祝詞寫在壹塊木板上,再派工人雕刻。刻字者把木板削了壹層又壹層,發現王羲之的書法墨跡壹直印到木板裏面去了。他削進三分深度才見底,木工驚嘆王羲之的筆力雄勁,書法技藝爐火純青,筆鋒力度竟能入木三分。
3、《鐵杵磨針》
大詩人李白小時候因讀書不順,棄學了。棄學途中偶遇壹老婦人用鐵杵磨針,對自己的觸動很大,終於發奮讀書,最終學有大成。“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就出自這個故事,這句話也成為激勵後人持之以恒求學的名言警句。
4、《孫敬頭懸梁》
孫敬讀書時,隨時記筆記,常常壹直看到後半夜,時間長了,有時不免打起瞌睡來。壹覺醒來,又懊悔不已。於是他找來壹根繩子,繩子的壹頭拴在房梁上,下邊這頭就跟自己的頭發拴在壹起。這樣,每當他累了困了想打瞌睡時,只要頭壹低,繩子就會猛地拽壹下他的頭發,壹疼就會驚醒而趕走睡意。從這以後,他每天晚上讀書時,都用這種辦法,發奮苦讀。
5、《鑿壁借光》
匡衡酷愛讀書,但家裏沒有油燈,晚上不能看書。於是匡衡想到了壹個主意,他將墻壁鑿開壹個小洞,讓鄰居家的燈光照射進來,他便借著這壹點點光線看起書來。就憑著鑿璧偷光這樣的毅力,匡衡博覽群書,終於成為西漢學者。
以上內容參考:百度百科-鑿壁借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