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許多收藏者來說,古陶瓷是壹個熱門品種。那麽妳對古代瓷器了解多少呢?以下是由我整理關於古代瓷器知識的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古代瓷器的五大鑒定方法
壹、造型:每朝代的陶瓷器物都有其獨特的形狀、大小等風格特征,各朝代之間相差很大。看壹件器物是否仿古品,主要看它的造型。古陶瓷愛好者可多留意文物圖錄上每壹朝代器物的形狀、大小,並用心記下每壹朝代的標準器型,在實際辨別中做到心中有數。
二、胎土:從器物有圈足及底部的露胎部分看,古陶瓷的胎土壹般較粗糙些,略泛黃色;而仿古陶瓷的胎土較為潔白、精細。
三、釉面:古陶瓷器物的釉表面光澤柔和,壹般有細小的棕眼。仿古陶瓷的釉面浮光耀眼,十分光滑。但要註意有些仿古陶瓷已用酸泡去表面的浮光,顯得陳舊,若細加分辨,還是能看出破綻的。
四、紋飾:古陶瓷的圖案壹般筆觸流暢、古拙;仿古陶瓷的圖案則較為生硬,甚至畫些離奇古怪的圖案。
五、底款:自明代永樂年開始,各朝代官窯瓷器的底部都印有帝王年號款,如?大明宣德年制?、?大清康熙年制?等。各朝代陶瓷的底款所用的字體、格式截然不同,根據這些特點也是鑒別真偽古陶瓷的壹個直接方法。
歷代陶瓷在造型、胎釉、工藝、紋飾、彩料、款識等方面都具有各自的風格和特點,成為鑒定陶瓷的各項依據。但是,世界上的事是復雜的,普遍規律中寓有特殊規律,還必須考慮到例外情況。例如,中前述宣德青花大多有黑疵斑點,但也有壹部分宣德青花沒有黑疵斑點,不能因此說它們就不是宣德瓷器。廣州誠德國際藝術品拍賣公司提醒妳,鑒定壹件陶瓷器時,不能拿著條條框框去套,而要將各項依據、因素、信息綜合起來考慮,反復推敲、慎重定論。
古代瓷器的四個等級
官瓷
頂級的瓷器是中國的官瓷,官瓷顧名思義是由官方壟斷燒制的瓷器,匯集了當時最頂尖的制瓷技術,專供皇室使用。官瓷的發展史就是中國瓷器乃至世界瓷器的發展史,由此可見壹斑。所以,中國的官瓷無愧為世界最頂級的瓷器。
無款官瓷
第二等級的瓷器是給皇帝以下的王公貴族定燒的,大部分也出自江西景德鎮,它們跟官窯瓷器的唯壹差別就是沒款,所以被稱為無款官窯。通俗地說,這類瓷器就是借官窯的地方燒制給王公貴族的用品,僅因沒有落款而成為二流。
官府應酬用瓷
第三流的瓷器是官府應酬上用的,這種場面皇帝也有可能來,而且是做壹些重要的接待活動,所以官府定燒的瓷器是屬於無償占用的,就是說任何頂級的窯廠都有義務為官府做東西,因而這類瓷器在工藝和設計上還是具有壹定價值的。
民窯
最低等的瓷器就是民窯了,壹般老百姓留下來的東西,大部分都只具有使用價值,不僅制作過於粗糙,傳世量也非常大,不能算是藝術品,就算流傳了上千年也只能成為普通的考古研究資料。
如何分辨古瓷器與新瓷器
1、古瓷由於長期受自然界空氣塵垢侵蝕,加之氣溫的變化,使釉面分子散失,釉面開片緊密,而新瓷的開片呈崩裂狀;
2、由於古今制瓷工藝和胎、釉原料配方不同,古瓷縮釉處外緣翻卷,新瓷縮釉周圍與坯體緊貼。有些新瓷仿舊雖可亂真,但仔細觀察釉面的細微處,仍能看出破綻;
3、古瓷的彩繪,顏色沈著含蓄,彩與胎的覆著黏貼自然。但後加彩的器物,加彩的地方色彩特別鮮艷,光澤度強,顯得刺目。再如古瓷中瓜皮綠色年深日久會泛銀,器物表面有壹層銀光色,很自然,這種自然銀光新瓷無法仿制;
4、古瓷因年代久遠,器物釉面光澤深厚溫潤,光有內發,這種光是自然形成的。新瓷往往釉面有壹層浮光,光亮刺眼,或者說叫做?生性?,即使用消光劑或其他方法去掉表面浮光,也不會呈現古瓷溫潤的瑩光,釉面會有無數細痕,發汙,失去了光澤,也失去了神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