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大全 - 建國以來壹***降過幾次半旗?

建國以來壹***降過幾次半旗?

天安門廣場的國旗下半旗53次,其中31次系為中國國家領導人下半旗,17次為外國政治人物下半旗,1次為南聯盟使館被炸事件遇難記者,另外4次則是汶川地震、玉樹地震、舟曲泥石流和緬懷新冠肺炎疫情鬥爭中犧牲烈士和逝世同胞的全國哀悼日。

根據《中華人民***和國國旗法》第十四條規定,特定人士逝世時,應下半旗誌哀。其中包括中華人民***和國主席、國務院總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全國政協主席、國家軍委主席等國家級正職領導人,對中華人民***和國作出傑出貢獻的人、對世界和平或人類進步事業作出傑出貢獻的人等。

歷史由來

下半旗為當今世界上通行的壹種誌哀方式,這種做法最早見於1612年。

壹天,英國船“哈茲·伊斯”號在探索北美北部通向太平洋的水道時,船長不幸逝世。船員們為了表示對已故船長的敬意,將桅桿旗幟下降到離旗桿的頂端有壹段距離的地方。當船只駛進泰晤士河時,人們見它的桅桿上下著半旗,不知何意。壹打聽,原來是以此悼念死去的船長。

到17世紀下半葉,這種致哀方式流傳到歐洲大陸上,遂為各國所采用。

根據人們的猜測,水手們之所以半降下隸屬於大英帝國的帆船的英國航海旗幟(叫Union Jack,即英格蘭與蘇格蘭旗幟相互重疊的樣式),是為了給那面“看不見的死亡旗幟”騰出空間。在將英國航海旗幟降低高度的背後,他們強調的是,那看不見的死亡的標誌正在“國旗”的上方飄揚。

總而言之,降半旗誌哀的儀式,後來,被世界各國普遍接受。與公元紀年方式壹樣,首先是由於近幾百年來,西方文明對世界造成的重大的影響所導致;其次,降半旗誌哀的方式比較直觀易懂,操作起來也比較方便,這也是其被廣泛接受的重要原因之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