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業單位是指由政府利用國有資產設立的,從事教育、科技、文化、衛生等活動的社會服務組織;事業單位接受政府領導,是表現形式為組織或機構的法人實體。壹、事業單位績效工資怎麽算績效工資=基礎績效+獎勵績效;基礎績效占績效工資的70%獎勵績效占30%;職工個人基礎績效月標準額是根據標準來的,比如管理崗科員是1740,辦事員1620等,管理崗、技術職稱崗位、工勤技能崗位,不同級別有各自的標準。職工個人獎勵績效月標準額是個人基礎績效標準額除以7乘以3得到的,比如1740除以7乘以3=746。單位每年在財政局核定的績效工資總量=全體職工全年的基礎績效和獎勵績效=(全體職工基礎績效標準數額之和+全體職工獎勵績效標準數額之和)*12個月分配1、基礎績效直接進入工資,同時取消了其他津補貼;2、獎勵績效:單位要根據自己實際情況制定壹個分配方案(怎麽分,多長時間發壹次),還有相應的職工考核辦法。誤區獎勵績效,比如都是科員,標準都是746/月,但是不等於實際就給大家每人每月發746,因為要有考核,出勤神馬的、工作有好有壞等等原因,有可能拿到的不是標準額度,這就是獎勵績效。二、績效工資制的主要特點1、有利於雇員工資與可量化的業績掛鉤,將激勵機制融於企業目標和個人業績的聯系之中;2、有利於工資向業績優秀者傾斜,提高企業效率和節省工資成本;3、有利於突出團隊精神和企業形象,增大激勵力度和雇員的凝聚力;4、績效工資占總體工資的比例較高,增強了企業付薪的有效性。三、績效工資的基本原則績效工資設計的基本原則是通過激勵個人提高績效促進組織的績效。即是通過績效工資傳達企業績效預期的信息,刺激企業中所有的員工來達到它的目的;使企業更關註結果或獨具特色的文化與價值觀;能促進高績效員工獲得高期望薪酬;保證薪酬因員工績效而不同。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的工資由四個方面構成:壹是基本工資,二是津貼,三是補貼,四是獎金。基本工資,即職務工資和級別工資,是工資結構的主體,也是確定公務員退休金、撫恤金等項目的主要依據。
法律客觀:《關於工資總額組成的規定》
第三條
工資總額是指各單位在壹定時期內直接支付給本單位全部職工的勞動報酬總額。
工資總額的計算應以直接支付給職工的全部勞動報酬為根據。
《關於工資總額組成的規定》
第四條
工資總額由下列六個部分組成:
(壹)計時工資;
(二)計件工資;
(三)獎金;
(四)津貼和補貼;
(五)加班加點工資;
(六)特殊情況下支付的工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