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大全 - 小學數學老師的教學設計方案

小學數學老師的教學設計方案

?

小學數學老師的教學設計方案

?

壹、概述

?

小學數學壹年級

?

蘇教版《數學》壹年級上冊84、85頁壹課時 ? 認識時針、分針、整時、大約幾時 ? 認識鐘表在日常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

?

二、教學目標分析

?

1、知識與技能: 初步認識鐘面,會看鐘面上的整時和大約幾時

?

2、過程與方法:發展初步的觀察能力、動手能力、概括能力和合作意識。

?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建立時間觀念,從小養成按時作息和珍惜時間的良好習慣; 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發展初步的數學應用意識。

?

三、學習者特征分析

?

本單元在學生掌握20以內數的基礎上,聯系日常生活的需要認識鐘表面上的整時和接近整時。對於壹年級的學生來說,時間既熟悉又陌生。有些學生已經具有壹定的認識鐘表的經驗,但他們認時間、看鐘表的方法是零碎的、不具體的;也有些學生在學習與生活中時間觀念差,對鐘表的知識感到陌生。這就需要在老師的引導下,提升、概括科學地認識鐘表的方法,同時,對學生進行珍惜時間的教育,培養學生合理安排時間的良好習慣。

?

四、教學策略選擇與設計

?

設計理念:設計本課時力求把新的教學理念融入課堂教學之中,整堂課都以學生自主探究和活動為主,讓學生通過實際操作、親自體驗,認識鐘表。擬在本課教學中體現以下幾點:

?

(壹)知識呈現生活化:?數學的生活化,讓學生學習現實的數學?是新課程理念之壹。新知從生活中自然導出,使學生初步感知?數學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使數學課堂回歸兒童的生活世界。

?

(二)學生學習自主化:本節課的教學內容認識鐘表面、認識整時刻、判斷大約幾時等,都是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生在充分的動口、動手、動腦的探索過程中自主獲得。

?

(三)學習過程活動化:新課程以學生主體活動為主要方式,把學習主動權交給學生。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恰當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創設豐富多彩的活動情境,激起學生參與活動的興趣與欲望,使學生總能處於壹種新奇、興奮、快樂的活動氛圍中,親自實踐,大膽探索。

?

五、教學資源與工具設計

?

教學準備:課件,鐘面模型等。

?

六、教學過程

?

壹)導入

?

1、(滴嗒滴嗒,滴嗒滴嗒?會走沒有腿,會說沒有嘴,它會告訴我們,什麽時候起,

?

什麽時候睡)。師:猜猜它是誰?

?

教師通過猜謎語,激發了學生強烈的興奮感,營造了積極活躍、向上的學習氣氛。 2、課件出示壹些漂亮的鐘,教師提問:妳們喜歡它們嗎?為什麽?

?

學生回答後,教師揭示課題:是啊,鐘表不僅外型漂亮,還可以告訴我們時間,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有關鐘表的知識。

?

(二)動手操作,交流,探究知識 1、認識鐘表

?

設計這壹環節時,我註重給學生提供觀察與思考,發現與表達的空間,註重給學生提供動手實踐、自主探索的機會,我這樣設計的目的是激發學生自主參與的意識,培養學生動手實踐的能力。先讓學生觀察鐘面,看看鐘面上有些什麽,然後小組交流,學生匯報觀察結果。

?

教師板書:時針 分針 12個數

?

2、教學整時

?

這壹環節在教學形式上應重視學生的獨立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有機結合,因此在課堂中我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思維方式去探究、去發現、去再創造,使每個學生都有壹塊屬於自己的思維拓展空間。

?

出示3時的鐘面,讓學生說說表示的是是什麽時刻?妳是怎麽知道的?

?

再出示1時、4時、6時的鐘面,讓學生說說是什麽時刻,然後再提問:1時、4時、6時的鐘面上,都有什麽***同的特征?分針都指著什麽數?妳能用壹句話說說看整時的方法嗎?

?

小組討論看整時的方法,通過討論發現學生個性化的思維,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連壹連:學生口頭回答鐘面時間,鞏固看整時的方法

?

說壹說:將整時融入小明壹天的作息時間裏,不僅培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也將鐘表知識與實際生活自然地結合起來,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

3、教學大約幾時

?

出示7時、7時不到和剛過7時三個鐘面 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表達三個鐘面的時間

?

小結:壹個是7時不到,壹個是剛過7時,我們把它們都叫做大約7時 師追問:這兩個都是大約7時,有什麽不同呢? 生:壹個是7時未到,壹個是剛過7時 說壹說:讓學生說出鐘面上大約是幾時 (三)鞏固練習

?

1.畫壹畫:先讓學生通過觀察判斷出缺少的是時針還是分針,再借助直尺畫出鐘面上缺少的針,這裏還要提醒學生註意畫時針和分針的區別。

?

2.掌握用上午、下午這些詞語表示時間

?

這壹環節通過讓學生發現、思考、討論有挑戰性的問題,了解時針每天要在鐘面上走兩圈,所以壹天要走兩個10時,拓展了學生的視野,使所學知識融會貫通,培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

出示兩幅表示10時的圖,讓學生觀察,看能提出什麽問題?通過觀察學生發現兩個都是10時,但不壹樣,壹個是上午10時,壹個是晚上10時。

?

提問:壹天有幾個8時,幾個9時?

?

3.撥壹撥:學生在鐘面上撥出自己起床和睡覺的時間,然後同桌的同學說壹說,要求說完整。教學這壹環節時,教師順勢教育學生要合理安排好自己的作息時間,養成按時起床按時睡覺的好習慣。

?

4.說壹說:讓學生說說自己的壹天是怎樣安排的?

?

根據兒童的已有的生活經驗和認知特點,如幾時起床,幾時睡覺,豐富了學生對時間的感性認識,使學生 充分感受時間就在身邊的生活中,逐步建立了學生對時間的觀念,聯系了學生生活實際,突出了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

?

七、全課小結。

?

教學內容與

?

教師的活動

?

媒體的運用

?

學生的活動

?

教師進行邏輯選擇

?

八、教學評價設計

?

本節課利用多媒體組織教學,有效突出了重點,分解了難點;多媒體介入了學生感興趣的鐘面,激起了學生說的欲望。課堂效果顯示學生能較靈活地運用自己小結出的方法進行練習。課後反饋反映出學生通過語言項目的學習,對認識鐘表已經基本理解,包括認識整時和大約幾時大多數學生掌握良好,由練習反饋也可知。

?

九、幫助和總結

?

教師的作用就在於引導學生如何更有效地學習新知,盡可能將學生的學習效率最優化;同時教師還需創設有利於學生學習的環境,如借助生動形象的多媒體課件,引導學生觀察、思考、交流、比較、總結,從而更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新知。

?

小學數學老師的教學設計方案

?

壹、學生情況分析

?

學生通過對新教材學習,已經初步的適應了新課程的教材特點,並能有壹定個性地去完成學習任務。兩個班總的來說,基礎是差不多的,(3)班的尖子生和(4)班差不多,不過,後進生方面,二(4)班多了好幾個。兩個班的學習習慣都較好,本這個學期的教學重點還是要放在良好聽課習慣的養成上和數學思維能力訓練。另外,關註學生的思想動態,積極教育與引導學生,讓學生逐步愛上數學。

?

二、教材分析

?

本期課程內容涉及數學教學內容的各個領域,而且結合教學內容安排了許多體現數學文化的閱讀材料,有助於學生初步認識數學與人類生活的密切聯系,感受數學的價值。具體表現:

?

?數與代數?領域有3個單元,主要內容包括在表內除法的基礎上學習有余數除法、結合實例和調查,使學生體會到生活中有比?百?大的數,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通過實際操作和觀察,使學生體驗到?壹千?壹萬?有多大結合具體情境,探索計算萬以內加減法及連加、連減及加減混合的計算方法;通過對時、分、秒的學習,初步養成遵守和愛惜時間的良好習慣。?圖形與幾何?領域有3個單元,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註重學生動手實踐和積極思考。?方向與位置?借助現實的數學活動,認識並能辨認八個方向,能描述物體所在的位置,認識簡單的路線圖。?測量?通過大量的動手操作和實際活動,初步建立?1千米?1分米?1毫米?的長度觀念,以及單位之間的關系,培養學生的估測意識。?認識圖形?通過生活實景,認識角,能辨認直角、銳角、鈍角;通過動手操作,知道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征,直觀認識平行四邊形。統計與概率方面,學生將初步體驗數據的調查、收集、整理的過程,根據圖表中的壹些數據回答壹些簡單的問題,並與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初步形成統計意識。在簡單的猜測活動中,初步感受感受不確定現象,體驗有些事件發生是確定的,有些則是不確定的。除此之外,還有綜合與實踐活動?數學好玩?。

?

本期課程內容知識點散、多,難度相比以前增大不少,二年級的學生雖然年齡小,但是已具有壹定的知識和生活經驗,只要在平時的學習中,註重對思維能力、口頭表達能力、動手操作能力的訓練,養成踏實、細致的學習態度,應能順利完成學習任務,並為今後的學習打下良好基礎。

?

三、學習目標

?

(壹)數與代數

?

1.結合分物活動,探索並掌握有余數除法的試商方法;通過具體情境,探索萬以內加減法及連加、連減、加減混合的計算方法,養成對計算結果的大致範圍進行估計的習慣,能在具體情境中提出問題,能運用學到的知識解決壹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

2.結合實例和調查,使學生體會到生活中有比?百?大的數,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通過實際操作和觀察,使學生體驗到?壹千?壹萬?有多大,並能結合實際,對萬以內的數進行估計,了解

?

其數位順序,會用萬以內的數進行表達和交流,會用詞語或符號來描述萬以內數的大小,培養學生的數感。

?

3.學生通過時、分、秒的學習,初步養成遵守和愛惜時間的良好習慣。在實際情景中,認識時、分、秒,初步體會時、分、秒的實際意義,掌握時、分、秒之間的進率,能夠準確的讀出鐘面上的時間,並能說出經過的時間。

?

(二)圖形與幾何

?

1.借助現實的數學活動,認識八個方向。給定壹個方向(東、南、西、北),能辨認其余七個方向,能用這些詞語描述物體所在的位置;認識簡單的路線圖,能根據路線圖說出出發地到目的地行走的方向和途徑的地方。

?

2.通過動手操作和實際活動,初步建立?1千米?1分米?1毫米?的長度觀念,以及單位之間的關系;培養學生的估測意識。

?

3.通過生活實景,認識角。能辨認直角、銳角、鈍角。通過動手操作,知道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征,直觀認識平行四邊形。

?

(三)統計與概率

?

學生將初步體驗數據的調查、收集、整理的過程,根據圖表中的壹些數據回答壹些簡單的問題,並與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初步形成統計意識。

?

四、教學措施:

?

1、要從整體上把握教學目標。不光憑經驗,過去怎樣提,現在也怎樣提;也不能搬課本,凡是課本上的有的內容,都作統壹的教學要求,而應該根據教學指導綱要,結合教學進行適當的調整。要防止加重學生的學習負擔。

?

2、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讓學生在具體生動的情境中學數學,設計生動有趣、直觀形象的數學活動,如遊戲、講故事、直觀表演、模擬表演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生動有趣的情景中理解和認識數學知識;同時充分利用學具,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

3、在課堂教學中,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多照顧學困生以及思維偏慢等的學生,給其進行查漏補缺,釋疑解難,在平時的生活中多用多練,體現了數學來源於生活的道理,激發學習興趣。

?

4、對學有余力的學生在掌握所學的基礎知識的基礎上,進壹步提高、拓展。在教學中,結合課後練習的壹些帶思考性的題目,引導學生啟動思維思考問題,獨立解決問題,掌握科學、靈活的方法。布置壹些比較有趣的作業,比如動手的作業,少壹些呆板的練習。

?

5、加強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聯系,與家長進行適時溝通,讓家長用正確、適當的方法指導孩子學習。

?

6、進壹步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良好的學習習慣充分挖掘各種網上教學資源,用好各種教學媒體,組織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學習活動,首先從學習的內容和形式上吸引學生。引導學生養成獨立思考、敢於提問、善於傾聽、樂於表達的內在品質。

?

7、繼續加強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聯系,適當教給家長壹些正確的指導孩子學習的方法。做好後進生的轉化工作和優生的提拔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