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江紅
怒發沖冠,憑闌處、瀟瀟雨歇。擡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裏路雲和月。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誌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創作背景:
關於此詞的創作背景,有多種說法。有學者認為此詞約創作於宋高宗紹興二年(1132)前後,也有人認為作於紹興四年(1134)嶽飛克復襄陽六郡晉升清遠軍節度使之後。
賞析:
開頭五句,起勢突兀,破空而來。胸中的怒火在熊熊燃燒,不可阻遏。這時,壹陣急雨剛剛停止,作者站在樓臺高處,正憑欄遠望。他看到那已經收復卻又失掉的國土,想到了重陷水火之中的百姓,不由得“怒發沖冠”,“仰天長嘯”,“壯懷激烈”。
“怒發沖冠”是藝術誇張,是說由於異常憤怒,以致頭發豎起,把帽子也頂起來了。作者表現出如此強烈的憤怒的感情並不是偶然的,這是他的理想與現實發生尖銳激烈的矛盾的結果。他面對投降派的不抵抗政策,氣憤填膺。
嶽飛之怒,是金兵侵擾中原,燒殺虜掠的罪行所激起的雷霆之怒;嶽飛之嘯,是無路請纓,報國無門的忠憤之嘯;嶽飛之懷,是殺敵為國的宏大理想和豪壯襟懷。這幾句壹氣貫註,生動地描繪了壹位忠臣義士和憂國憂民的英雄形象。
接著四句激勵自己,不要輕易虛度這壯年光陰,爭取早日完成抗金大業。“三十功名塵於土”,是對過去的反省,表現作者渴望建立功名、努力抗戰的思想。
擴展資料:
嶽飛(1103—1142),南宋抗金將領。字鵬舉,相州湯陰(今屬河南)人。官至樞密副使,封武昌郡開國公。以不附和議,被秦檜所陷,被害於大理寺獄。孝宗時追謚武穆,寧宗時追封鄂王,理宗時改謚忠武。《宋史》有傳。
《直齋書錄解題》著錄《嶽武穆集》十卷,不傳。明徐階編《嶽武穆遺文》壹卷。《全宋詞》錄其詞三首。
百度百科-滿江紅·怒發沖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