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故事課教案
作為壹名教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我們該怎麽去寫教案呢?以下是我整理的成語故事課教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成語故事課教案1
教學目標:
學習《臥薪嘗膽》,感悟其中的道理。
教學重點:
感受故事揭示的形象,了解故事的主要內容
教學難點:
感悟其中的道理。
教學用具:
課件
教學方法:
導析法
教學過程:
壹、揭示課題
1.同學們,妳們知道哪些成語故事呢?
(學生自由交流)
2.這節課,讓我們壹起來學習《臥薪嘗膽》這則成語故事吧!
(板書課題:臥薪嘗膽)
3.通過預習,誰能說說對課題的理解?
(1)學生齊讀課題。
(2)交流、。
(臥薪嘗膽:臥,躺。薪,柴草。指越王勾踐每天睡在柴草上,吃飯、睡覺前都要嘗壹嘗苦膽,策勵自己不忘恥辱)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課件出示自學要求。
(1)借助漢語拼音、工具書把課文讀通、讀順。
(2)把生字、生詞圈畫出來。
(3)再讀課文,同桌之間互相讀壹讀,評壹評。
(4)同桌之間交流對詞語的理解。
2.學生帶著目標自學課文。
3.檢查自學情況。
(1)出示生字卡片,學生認讀,糾正讀音。
(2)指名讀課文。
4.讓學生看故事片,思考:課文主要講了壹件什麽事?
三、品讀課文
1.學生自由讀課文。
2.討論:這個故事的起因是什麽?經過怎樣?結果又怎樣?
學生匯報討論結果:
(1)學生齊讀第1自然段,說說故事發生的時間、人物、起因。(戰國時期吳王、越王吳國打敗越國,越國勾踐做了氣年俘虜,受盡屈辱)
(2)學生自由讀課文第2自然段,討論:
①越王勾踐回國以後是怎樣做的?
②他為什麽要這樣做?
a.學生找出相關語句讀壹讀。(板書:臥薪嘗膽)
b.投影出示文中插圖,看壹看,想壹想,越王這時會對自己怎樣說?(學生自由暢談)
(3)學生自由讀課文第3自然段,討論:
勾踐臥薪嘗膽的結果如何?(壹舉打敗吳國)
3.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話將故事按起因、經過、結果、陳述壹遍。
4.指導朗讀。
四、感悟寓言,拓展延伸
1.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討論:
(1)讀了這則成語故事,妳悟出了壹個怎樣的道理?學生暢談後教師:這個故事形容人刻苦自勵,立誌為國家報仇雪恥。
(2)放飛想象的翅膀,想壹想:當吳王看到越王勾踐將勝利的旗幟插到吳國的國土上時,他會怎麽想、怎麽說呢?(學生自由暢談)
五、課堂
學生自己在這節課的學習中的收獲和方法。
作業:寫小字
成語故事課教案2活動目標:
1、在理解寓言故事《鄭人買履》內容的基礎上,引導幼兒園小朋友學習成語“隨機應變”、“急中生智”。
2、通過多種形式鞏固所學過的成語,激發幼兒園小朋友對中國豐富的語言文化的興趣。
3、豐富幼兒園小朋友的語言,在活動中進壹步提高他們的口語表達能力。
活動準備:
1、壹至十中文、阿拉伯數字卡;圖書、成語字卡若幹;
2、表情類、動物類成語圖卡若幹。
3、油畫棒、白紙。
活動過程:
壹、通過書的排序,鞏固壹至十的成語。
1、幼兒園小朋友選擇壹本圖書,提問:妳選擇的是什麽圖書?它的價錢是多少?
2、請幼兒園小朋友按從最便宜到最貴的價錢順序給書排序。
3、引導幼兒園小朋友復習壹至十的成語。
二、遊戲《成語對對碰》,鞏固所學成語。
每兩個幼兒園小朋友為壹組選擇兩張圖片,組成壹個成語。遊戲進行2~3次。
三、聽寓言故事《鄭人買履》,學習成語“隨機應變”、“急中生智”。
1、幼兒園小朋友邊看大圖書,邊猜故事情節。
2、告訴故事名稱,教師完整地講述故事。
3、通過探望與討論,幫助幼兒園小朋友理解故事的寓意,教育幼兒園小朋友遇事要靈活。
4、學習成語“隨機應變”、“急中生智”,啟發幼兒園小朋友聯系生活實際加深對成語的理解。
四、通過看圖片,鞏固所學成語,並對成語給以分類。
1、動物類
2、表情類
3、其他
五、以表演的形式,引導幼兒園小朋友創造性的表現學過的成語。
1、教師做動作,幼兒園小朋友猜成語。
2、個別幼兒園小朋友做動作,幼兒園小朋友猜成語。
3、教師出示成語字卡,幼兒園小朋友做動作。
4、在音樂伴隨下,幼兒園小朋友自由發揮表演成語。
附:《鄭人買履》成語故事
從前,有個鄭國人,打算到集市上買雙鞋穿。他先把自己腳的長短量了壹下,做了壹個尺子。可是臨走時粗心大意,竟把尺子忘在家中凳子上了。
他走到集市上,找到賣鞋的地方。正要買鞋,卻發現尺子忘在家裏了,就對賣鞋的人說:我把鞋的尺碼忘在家裏了,等我回家把尺子拿來再買。說完,就急急忙忙地往家裏跑。
他匆匆忙忙地跑回家,拿了尺子,又慌慌張張地跑到集市。這時,天色已晚,集市已經散了。他白白地跑了兩趟,卻沒有買到鞋子。
別人知道了這件事,覺得很奇怪,就問他;妳為什麽不用自己的腳去試試鞋子,而偏偏要回家去拿尺子呢?
這個買鞋的鄭國人卻說:我寧願相信量好的尺子,也不相信我的腳。
寓意:不顧客觀實際而墨守成規的人,常常會做出荒唐可笑的事來。
成語故事課教案3教學目標:
1、識寫本課生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成語,大致了解其中某些成語所包含的故事,能從中獲得壹點啟發。
3、有主動學習、積累成語的興趣。
教學重點:
識字、積累成語
教學難點:
自主識字、了解成語的意思
教學準備:
學生:課前了解成語的故事,收集壹些常用成語。
教師:生字卡片、小黑板、多媒體課件。教學過程:
這樣的導入,在平滑無縫間過渡到本堂課的學習內容。既訓練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又引起學生的興趣,同時又為以後的學習做了巧妙的鋪墊。
壹、復習舊知,導入新課
1、(與學生進行課前談話)剛才我們背誦了有數字的成語。今天老師就帶妳們去認識另壹類成語《有故事的成語》(板書課題)
2、讀課題,解題。
二、初讀課文,自主識字
我國著名教育學家葉聖陶老先生說過:教是為了不教。識字教學的任務不但要學生識字,更重要的是學會識字方法,培養識字能力。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個性,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識字。識字方法的交流、體現了學生有效的自主、合作、探究。我提醒大家活動的開展讓學生從小學會幫助別人,欣賞別人,加之小老師的作用,讓孩子們感覺到有壹種成就感,自豪感。也可以激發孩子們求知的願望,給孩子們增添了許多樂趣。通過猜生字遊戲,讓學生在愉悅中鞏固識字,。
1、讀課文,讀正確。
(1)、自由讀請讀壹讀這些有故事的成語,如果讀的過程中遇到不認識的生字,就拼壹拼它頭上的音節老師相信妳們能讀準每壹個字音,把每壹個成語讀正確。
(2)、齊讀
2、自主學生字這些字娃娃就是大家要認識的新朋友,請和妳的夥伴小聲拼讀兩遍(課件出示生字)
(1)、哪些字娃娃的名字最容易叫錯呀?請妳給大家友情提示,並請妳當小老師教大家讀兩遍。(教師根據情況補充指導梁、父的讀音)
(2)、妳又打算怎樣記住這些字娃娃的樣子呢?請把妳的方法介紹給大家。
3、識字遊戲猜生字:
三、層層遞進,精讀課文
1、師範讀。
2、抽學生讀,了解學生情況。
3、學生齊讀
采用多種朗讀形式,訓練學生把成語讀正確,流利,讀出成語的韻律美。出示圖片讓學生猜是為了加深學生對成語內容的感悟。小學生最愛看動畫片,借此播放多媒體課件,提高了學生學習成語的興趣。精衛填海遊戲中貫穿了寫字指導及鞏固成語,壹舉兩得。
4、師生對讀
5、男女生對讀
6、擊掌讀,開火車讀
7、試著背誦。
四、趣猜成語,領會感悟
1、這些成語背後藏著什麽故事呢?妳能根據圖片內容猜猜是文中哪個成語嗎?(課件出示圖片)
2、妳想知道哪個成語背後的故事?(教師放課件精衛填海)
3、妳想對小精衛說些什麽?
4、做遊戲精衛填海。
(1)、指導書寫。(教師著重對梁、臥進行指導。)
(2)、練習成語填空。
五、小結,課後延伸。
成語故事課教案4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
1.學習本課的生字,並能正確書寫。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理解《望洋興嘆》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話談感受。
過程與方法
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形式,解決學習中的疑問。
情感態度價值觀
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教學重點: 朗讀課文,了解故事情節,理解課文內容
教學難點: 理解成語故事包含的深刻道理
教具:多媒體課件課文朗讀帶生字卡
教學方法:自讀自悟、合作探究
教學流程:
壹、復習鞏固
1、學生復述成語故事,並說壹說成語包含的道理。
2、學生討論怎樣學習成語故事。
二、揭題、解題
板書課題:望洋興嘆
學生自由發言:妳能理解課題中哪些詞語?師根據情況引導,學生理解課題:河神望著海洋發出感嘆。
三、學習課文
1、學習文中生字詞
出示生字卡,學生拼讀:聚恥,並給生字組詞,分析字形,書寫生字。
引導學生結合語句理解詞語意思。
2、學生自由朗讀課文,用壹兩句話說說課文寫了壹件什麽事?
3、學生默讀課文,然後自由交流自己讀懂了什麽?
4、學生匯報,師引導歸納
5、學生齊讀最後壹句話,說壹說自己的體會
四、全文
1、學生比較:燕國的少年和河神相比,的什麽不同?
2、學生討論學習成語故事的方法。
3、學生說壹說:“望洋興嘆”這個成語的意思,並試著用它說壹句話。
五、課堂
學生說說兩個成語故事的含義。
成語故事課教案5壹、活動目標
1、通過講成語故事比賽活動的開展,激發孩子積累成語的興趣。
2、活動中,培養學生合作精神與競爭的意識,在激烈與友好的比賽中,讓孩子感受到學習的有趣、學習的快樂、學習的重要。
3、活動的開展與拓展,學生靈活應能力的能力有所提高。
二、活動準備
1.自由組合,全班分成4個小組。
2.組內講故事,評出2名小組內的講故事能手,參加全班的比賽。
三、活動過程
1. 自我表現,激發趣味
(1)本學期我們已經學過了哪些成語故事,誰來說壹說。
(2)妳還知道其它的成語故事嗎?
(指名說說,表現各自的才華)
2、比賽開始
今天,我們又聽說了這麽多的成語故事,妳們想知道這些故事都講些什麽嗎?接下來,我們進行壹次友誼比賽,看看哪壹組的小朋友比較能幹,成語故事講得最好聽,讓我們大飽耳福。
老師主持
4個小組長評分,選出“講故事能手”。
3、活動小結:
通過本節課,妳有什麽收獲?
願我們的小朋友在以後的學習中,不斷思與學、積累更多的成語。
成語故事課教案6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3個壹類字,認識1個二類字。
2.了解4個成語故事的內容,知道這4個成語的內在含義。
3.激發學生閱讀成語故事、積累成語、研究成語的興趣,培養學生熱愛祖國傳統文化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難點
學會本課壹類字,了解成語的內在含義。
教學準備
成語故事書、成語詞典、課件等。
教學過程
壹、復習導入
1.我們上節課學習了四個成語,都是什麽呢?(刻舟求劍、螳螂捕蟬,黃雀在後、完璧歸趙、狐假虎威),說壹說這些成語的含義。
2.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其他的四個成語。
二、認讀成語
(自相矛盾、掩耳盜鈴、鷸蚌相爭,漁翁得利、愚公移山)
1.自由認讀。(要求讀準字音)
2.指名領讀。(聲音洪亮)
3.齊讀。
三、講成語故事,理解成語意思
1.根據預習情況,請學生講成語故事,任選壹個成語即可,其他的同學還可以進行補充。
2.根據所講故事,總結理解成語含義。
(1)自相矛盾:矛,進攻敵人的刺擊武器;盾,保護自己的盾牌。比喻自己說話,做事前後抵觸。
(2)愚公移山:比喻堅持不懈地改造自然和堅定不移地進行鬥爭。
(3)鷸蚌相爭,漁翁得利:比喻雙方爭執不下,兩敗俱傷,讓第三者占了便宜。
(4)掩耳盜鈴:掩,遮蔽,遮蓋;盜,偷。偷盜鈴鐺怕別人聽見而捂住自己的耳朵。比喻自己欺騙自己,明明掩蓋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蓋。
3.誰能說壹說“鷸蚌相爭,漁翁得利和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的區別。
4.課件出示填空題。
(1)我們做事不要遇到困難就退縮,應該有( )的精神。
(2)如果不去努力,只會用謊言自欺,就是( )。
(3)心裏太多想法了,壹下子想讀書,壹下子想去打工,( ),不知道如何是好啊。
(4)由於他們兩人不肯合作,結果把大好機會白白地送給對手,真是( )啊!
(5)我等媽媽出去了,偷偷地開了電腦來玩,沒想到( ),爸爸卻提前回來了,抓了我個現形。
四、自主學習生字
1.自學生字“矛、盾、掩、盜”。書寫、擴詞。學完後同桌之間互相檢測。
2.指導書寫“矛、盾”,讓同學們講壹講哪個字容易寫錯,強調“矛”的字形,註意撇不要落下。
五、課後練習
1.成語接龍:
愚公移山—山窮水盡—盡人皆知—知書達理
伯樂相馬—馬到成功—功敗垂成—成竹在胸
掉以輕心—心直口快—快馬加鞭—鞭長莫及
2.成語擴展。
(1)閱讀課後的成語,想壹想這樣的成語妳還知道哪些?
(2)看看老師帶來了哪些成語朋友。
課件出示:
有人物的成語:
葉公好龍 塞翁失馬 毛遂自薦 孟光舉案
有反義詞的成語:
七上八下 顛倒黑白 顛來倒去 是非分明
有動物的成語:
狐假虎威 馬到成功 雞鳴狗盜 狗急跳墻
六、總結
同學們,學習本課妳有什麽感受?(學生自由發言)祖國的語言文字真是博大精深,妙趣橫生,在今後的學習中我們將會學到更多的知識。
七、作業
1.書寫壹類生字。
2.選擇壹個妳喜歡的成語故事,講給家長聽。
板書設計
成語故事
愚公移山(長矛)鷸蚌相爭,
自相矛盾(盾牌)漁翁得利。
掩耳盜鈴(掩蓋)
教學反思
這節課是長春版小學語文教材《成語故事》的第二課時。本課壹***有八個成語組成,其中有兩個八字的成語,其余的都是四字成語。個別成語學生在以前的學習中有所接觸,比如“愚公移山、掩耳盜鈴、自相矛盾”。在這節課的教學中,我有以下幾方面的體會:
1.充分的課前預習,是突破教學難點的有效方法。在課前我要求學生查閱本課的成語故事,所以在課上講成語故事的時候,學生積極踴躍,搶著回答問題。有的學生因為沒有回答問題而失落、生氣。當其他學生講成語故事的時候,他們聽得特別認真,時不時還會補充。通過成語故事,學生很容易就理解了成語的含義。本課的教學難點就這樣突破了。
2.相信學生,給他們自主學習的機會。本課的生字學習是交給學生自己學習的,通過借助書中拼音、字典、工具書來自主完成。這節課壹***需要學習四個生字,“矛、盾、掩、盜”。字的音、形、義,學生完全可以自己掌握,教師只需要課堂檢測就可以了,發現問題及時糾正,這樣就節省了課堂時間,在課堂上教師就可以多講壹些需要教師幫助才能解決的問題。比如,“鷸蚌相爭,漁翁得利”“螳螂捕蟬,黃雀在後”這兩個成語的意思,學生比較容易弄混淆,就可以多做講解,多做練習,來幫助學生區別,以便正確使用。
3.課外拓展,會帶給學生更多的興趣。在這節課的學習中,拓展了很多的課外知識,比如帶有人物的成語、帶有動物的成語。學生非常樂意接受,興趣盎然。同時,有些學生還可以列舉出其他這樣的成語,帶動了其他學生學習成語的積極性。
參考文獻:
包建新.語文教學設計與案例分析[M].浙江大學出版社,20xx-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