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歷史悠久,有很多的文化瑰寶,能稱得上國粹的也有很多。在我看來,如果非要選出三大國粹,那麽應該是京劇、剪紙、書法。
除了這三項之外,像武術、中醫、國畫等等其實也可以算得上是國粹,我記得曾經看過壹篇文章,中國的國粹公認的有十種以上。
我們來分別看壹下三大國粹:
1、京劇
京劇是我國所有劇種中影響最大、受眾群體最廣的。
京劇成型於清朝乾隆年間,乾隆五十五年,四大徽班進京,他們與其他的藝人合作,並吸收了壹些地方民間曲調,通過不斷的交流融合,最終形成了京劇。
京劇在民國時期達到了鼎盛,以梅蘭芳為代表的四大花旦當年的影響力甚廣,在當時就有了“國劇”的稱號。甚至當時京劇的影響力已經走出國門,以梅蘭芳命名的京劇表演體系被視為東方戲劇表演體系的代表,為世界三大表演體系之壹。
2、剪紙
剪紙是用剪刀或者刻刀在紙上剪刻出花紋,用於裝點的民俗文化藝術。中國人對於剪紙的執著在於這時春節文化的壹部分,每年過年之前廣大民眾都會將剪紙作品貼在窗戶上,民間稱之為窗花。
剪紙在民間有著廣泛的群眾基礎,幾乎各個民族的人民生活中都有剪紙藝術的出現。剪紙的歷史很長,壹般認為民間剪紙成型於盛唐時期,當時剪紙的風俗和現在還有些不壹樣,主要是用於招魂,類型於現代人們上墳用的黃表紙錢。之後經過不斷的發展,剪紙於明清時期徹底成熟,不論是官方還是民間都有剪紙裝飾的習慣。
3、書法
從字面意思來看,書法的意思就是書寫的法度,這是壹種對於文字書寫方法的規則。中國漢字的歷史悠久,據傳說是倉頡造字,之後才有了我們文明的延續。
書法藝術主要還是以毛筆書寫為主,這壹形式的影響力非常大,周邊國家如日本、韓國等也深受其影響。
書法是有壹定規律性的,包括執筆、運筆、點畫、結構、布局等。整個書法作品講究運筆和意境,甚至有時整體布局比單字更加重要。
中國的傳統藝術很多,但是能稱得上國粹的並不多,壹些地方比較特色的,比如變臉等因為受眾群體不夠廣泛,都非常遺憾地落選了。真正能稱得上國粹的,那必須是影響力大、人盡皆知的。